来源:解放日报
抗击疫情,无接触配送迎来“风口”。美团外卖曾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发布《无接触配送报告》,平台“无接触配送”订单占到整体单量80%以上。天猫、京东、饿了么、苏宁易购等诸多电商平台,i H K z U & x _状况也都类似& F y K @ a 8 $。如今,随着各小区、园区、楼宇等陆续重新开放,无接触配送又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强大势能,智能取餐柜越来越普及、个性化无& n 0 e b v接触应用问W | f r + Z 8 2世、无人配送机器人的量产和推进大大提速……这些应用场景,将带来全新的市场机会。
无接触配送,市场需求从无到有
和许多消费者一样,“90后”市民方赟,在春节期间第一次尝试“无P 5 接触外卖”。他在电商平台点了几份净菜,支付后手机里跳出了“外卖小哥已量体温,并佩戴口罩上岗”的短信,外卖送到后,骑手还致电,商品已放置在小区入口指定处……这让方赟觉得e I 5 ; ] c安心。
疫情暴发时,美团外卖率先于除夕夜在武汉上线“无接触配送”,此N 4 z t后迅速复制到上海等184个城市,用户可通过“备注”“APP消息”“电话”这三种方式与骑手进行联系。此后,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各家电商平台都开始无接触配送。“饿了么”上海大区物流负责人宋振静说,疫情再严重,吃饭问题总要解决,消费者和5 Q - d送餐员互相担心对方是否健康,双方一纠结,下单的消费者就会越来越少,这会令城市消费活力降低,= % . E W A无接触配送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应运而生。
近/ b & y来,随着沪上各大小区 ; D d J a q x开放,无接触配送又有新延伸。智能取{ p E 2 I W P 0 q餐柜顺势投放,让无接触O p @、更安全的配送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和市场机会。记者看m L 3 k到,美团在上海商务楼、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投放智能取餐柜,一个柜体包含数十个独立取餐格,具备紫外线消毒和保温功能。外卖员将餐品放入指定格子后上锁,用户凭短信开锁;菜鸟智能柜则与电商平台进行“快递柜共享”,开j v a 6放已有的菜鸟驿站智能柜柜口,提供新的配送方式。“一柜多用”模式,让菜鸟试水与各家平台合作共赢。
有的园区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发无接触产品= 0 2 m,这些“个性化产品”也带来新的商机。2月b N *5日,临港漕河泾企业服务公司与“饿了么”对接,双方仅用5天时间,就联手打造了园区专享的全程无接触送餐服务,2月9日正式上线。与一般的无接触配送不同,双x Q N X方打造的是具有更高安全等级的“三无配送”。
企业员工通过“漕河泾life”u H YAPP下单,商家配餐后将外卖放置在指定E 3 g ~ / T区域,区域配送员取餐后再将餐品放在固G u 9 o n定位置,让用户自行Z Q Q y Z ; k收取。此外@ ~ ( n,“饿了么”根据漕河泾园区楼宇分f p :布特点,为每个区域配置专送人员,这些小哥每天服务于相对固定人员,h 8 @ 7 ~ G @ 3效率更高、进一步降低人员接触风险。目前,这款APP的应用范围涵盖园区5.98平方公里所有企业。
无人配送将产生“滚雪q & E e球效应”
更受市场期待的,是科技含量更高的“无人配送”。
疫情期间,京东、美团、饿了么、苏宁等企业相继试水无人配送。一方面,这可以消除道路限行和小区封闭的影响,降低配送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一些没有温度i ~ O ^的机器人,在疫情期间来回奔波的: x x 6 4场面,格外温情动人。它们大多载物容量大、续航时间8 ? @ Z = c m长,还能自主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返回充电。
京东无人配送车率先登场:2月5日,武汉疫情告急,快递站点货物积压。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车,载F x 7 7 a E x ` 0着物资从配送站一路行驶到武汉第九医院门口,与一名穿防护服、戴口罩的医护人{ & 0 7员交接,输入密码、打开舱门,取出包裹,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美团用了72小时紧急技术攻坚,让无人车和室内机器人迅速出动,它们最先在北京顺义区、海淀区落地,“奔波”于道路、园区和楼宇;饿了么的机器人“赤兔”,也从上海出发,赶赴温州集中隔离点紧急支援。因为无法在它“大脑”输入一套现场地图,物流研发团队立即开发“无人q M ; +扫图”新q { o 功能——这是之前想做但没有实现的功能。研发人员聚在一起讨论方案,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反复试验,终) P [于在一天时间里完成了难以想象的工作量。“无人扫图”功能调试成功后,“赤兔”迅速进入隔离区为人们送餐……
无人配送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就已有部分机器人“服务”。经过十多年发展,无人车、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智能,功能也从简单的医护、配送增加至消毒、疫情监测等h B m,但以目前应用场景的复杂情况,在人流拥i L ) G l L B ; T挤、人车混行、开放I V _ . 5的公共环境中,设备的感知能力和适应性还有G * n . y待提高。
“s ? T U p C S [这次疫情,让京东物流无人配送车的量产和推进工作,至少提前了半年。”京东物流X事业部自动驾驶研发部负责人孔旗说,在技术试验成功、成本不断压缩^ z U w ~ ) v w [后,无人配送U E ^ Y } +将广泛进入到各个场景。而无人化配送方3 , } } f h 2 }案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适配与磨合,如何保证在马路、写字楼或是住宅区都能稳定、安全运行,仍然是一大难题。京东物流集团日前宣布,将量产三款防疫机器2 # M j人,帮助完成机场、商超、火车站、办公楼以及室外公共环境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消杀、巡检、发热预警等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C k O ? X g b 6“无人配送”投入实际应用意义重大,将会产生“滚雪球效应”。基于末端物流和即时配送需求的无人配送,最终将形成“无人配送网格化服务”。这种区域性U @ [ C } b s基础运载网络,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不仅适应人口结构、城市发展和管理需求,而且在商业化运作方面也有巨大空间,从而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L C S a ! #。(栾吟之 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