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
1
一天晚上,儿子照常来给我捶捶背,这是我们父子间的一个小甜蜜时光。
捶的时候,儿子总会问我,“爸爸,要不要轻点?”
特别是看到我有时候叫出声的时候,他会赶紧停住问是不是自己捶太重了。
那天他边捶着边说了一番非常有哲理的话。
“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问你吗?因为你有U o 0 ` 2 Z你的感觉,我有我的感觉,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 q n b I ~ h感觉,才要问你呢。”
“是啊!你说的太有道理# 4 k z K -了。”
老婆也在一旁插了一句嘴说,“是个小小哲学家,懂得‘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了啊。”
小小的孩子,也会说出不同人是有不同感觉的。
听上去是一个简单的人# R q ? ; d }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真的能顾及他人感受的人还G C / I G真不多。
特别是为人父母,顾及孩子感^ o 4受的更少。
因为读懂孩子,没那么简单。
2
你真的会顾及孩子的感受吗?
要知道很多时候,父母的做法常常让孩子感到愤怒。
有一次,在公园玩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家伙在妈妈的怀里嚎啕大哭。
妈妈一直说“没事,没事,哥哥只是摸了你一下。} H ( $ O 3 P不要哭了,就摸了一下。”
孩子的哭声反而更大了。
而实际O ` K b .上孩子是被打了,被一Y - ? J个比自己大的哥哥打了,心里很委屈。
原本孩子间的打闹,也许哭哭也就算了。
可是妈妈否定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了这件事本身,让孩子愤怒。
这个妈妈还笑着说“你看,你你们一/ s $个幼儿园的哥哥,哥哥喜欢你才摸你的。”
而那个打人的D H S K { q O p孩子呢?
一直用手捂住自己妈妈的嘴巴,不想听到妈妈指责,更没有道歉的意思。
我常常带儿子在外边玩。
他也会不小心撞到其他小朋友,刚开始也不道歉,但是我会蹲下来跟他说“假如是你被撞了,心情会B k + o不会好呢?你肯定不舒服,但是有人跟你说声对不起,就会舒服很多。”
每次都好好跟他说,如今他会主动道歉。
我顾及他犯错了不敢认错的小心思,但一定要告诉9 @ C / O / 4 -他应该做的事,犯错了就道歉,说一句对不起,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他也有被打的经历。
有一次他被一个比自己大的孩子打了肚子。
看到他痛的大哭,我就问他是不是被打了,是不是很o A t痛?
然后给他看看肚子,当然孩子间的嬉闹,不会有大问题。
无论何时父母都不能因为顾及大人间的面子,而去否定孩子的感受。
其实你给孩子查看后,坚定地告诉他没事,放心吧。
然后就来处理这个打架B y 6 A的F 5 O m H @事实。
可以鼓励另外一个小家伙道歉,“你是不是应该跟弟弟说一声对不起呀?下次可要小心一点,要照顾弟弟呦!”
这样k S c f的话,对两个孩子都没有伤害,为什么要说孩子被打了只是被“摸”了一下呢?
有时,孩子` B 3在乎的是父母W 8 g ; _ K是不是关注了自己被打的事实及感受,是不是真的关心自l c P v +己有没有受伤,因为v R I P孩子无法去判断自己是不是受伤了b t k / ^ ;。
3
孩子小,无所谓有感受,这是很多父母的观念。
他们觉得小孩子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个独立的有着自己想& } 6 8 v法的个体。
而是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产品”。
所以我们才会听到一些发e ! @ s怒的父母说,“你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样的父母会想方设法地去控制孩q ~ A y 1 A | 3 u子。
当然他们自己是感受不到的。
因为打着爱的旗号,就以为全是爱。
比如“只要你愿意,我会全力支持你。当然,你也可以不去学,我尊重你的选择。”
说这话的父母分为两种。
一种是真诚地尊重孩子,愿意让孩子独立。
还有一种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孩子,看上去是尊重,其实} t 4 M K f x e .早就让孩子无路可选,说这句话也只粉饰一下自己那控制孩子的本相。
我发现身边有着强烈控制欲的父母太多太多。
有的父母从孩子还没生下来开始就规划孩子的人生道路。
甚至还把孩子要去学的专业和上的大学都想好了。
当然,很多都是自己未竟的梦想。
期待着在孩子身上得到绽放。
可是孩子有着自己的人生呐!
他们是为自己而来到世间的。
诗人纪伯伦在《论孩子》中,给所有父母阐明! + j z & a !了孩子来到世间的意义。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7 h l x (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E P 5 -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2 u ^ U B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h 4 : ! [ u {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每次读这首诗,我都会有新的感触。
孩r D L W x : # I子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而不是父母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而发展这种独立的思想,得有一个愿意倾听孩子,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
有时候我搂着儿子时( A Y 7 6 % v D @,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给他。
可我知道,他终究会有他自己的世界。
而我呢,最好把( 8 m $ o这个冲动而愚蠢的想法收回。
做好这个守望者的角色吧。
越爱孩子,X _ Q s N %越要常常反省自己的爱。
因为爱,有时会让人迷失,变成了一种控制。
4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先别急着发脾气,肯I 3 r m定是有缘由的。
哪怕他是想用哭声控制你,那也有A p n r ^ { S想控制你的缘故。
有时他们只是来唤起父母的关注。
或者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
比如婴孩会用哭声唤来父母保护自己。
大一点的孩童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情绪,成长中的不知措施,心情时好时坏。
自己的愤怒、不满借着哭声表达出来。
而有时,仅仅只是想哭哭而已。
根本就忘记了自己为何而哭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学着接纳哭泣的孩子,看看孩子为了什么?
我们可以轻声问候,蹲下来跟他们讲话。
只要不是大声训斥,孩子往往会慢慢平静下来。
有妈妈说这样不是惯着孩子的脾气,以后总是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当孩子发脾气或者哭泣时,不管什么缘故,我觉得平和的态度总比打骂有用。
你如果不想马上让步或者绝不妥协,那也可以用平和一点的态度。
让孩子单独冷静下,也6 Q ; Z L ~ ) !让自己调整一下心情,防止怒火控制了自己。
我们常常期待孩子能有一个好脾气。
孩子t e ) K ^能大大方方,懂礼貌,乐观又积极,友善而努力。
能遇到事能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人懂得如何交往。
期待养一个情商高的孩子。
可是只要看看那些情商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的情商往往是非常高的。
因为情商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日常生活的熏陶,而绝$ } x s不是靠考试或者练习来获取的。
那些真正爱孩子,能跟孩子共情的父母,往往能让孩子感受到共情的力量。
真正能温和对待孩子的父母,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温和的力量,而0 B X F不是靠怒吼和暴力来获得力量。
所以,请) 4 a % E , D 2 -好好回应孩子的情绪,特别s # g ? L #是他E H S v r M们的感受很差的时候。
正是最需要父母关怀和引导的时刻。
在他们发脾气、不知所措的时候,正是最D = v 7 = . W需要父母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