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三国那些事儿》第十章:储蓄资本(下)
作者:蓝水飞舟
冀州版“隆中对”
袁绍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冀州,从一个外来户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大户人家。
当了冀州牧的袁绍,非常高兴,以天子的名义任命过期的冀州牧韩馥为奋威将军,领着一份工资,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干,更不用说让他沾手军政事务统率军队了。
就这样,韩馥被彻底架空了。
新三国 袁绍
当然韩馥手下的人不是白痴,看见韩馥已经丧失冀州集团的话语权,一点股份也没有了,便纷纷办理跳槽手续,到了新老板袁绍那里办理入职手续,并且签下一个保证一辈子绝对忠诚袁氏集团的合同。
反正都是打工,给谁打工都是一样,只要钱给到位就可以。
连原先反对韩馥拱手相让冀州给袁绍的骑都尉沮授,也去袁老板的办公室办理了入职手续。袁绍选拔沮授为别驾,当了他的秘书长。
欢喜,皆大欢喜!
冀州集团换了一个新老板,员工升职加薪了,旧董事长韩馥也回家休闲了。
该干嘛还是干嘛,一个集团不会因为换了一个董事长就垮掉的。
我们知道,一个集团更换新的老板,他总会进行一番人员更换的。
魏郡人审配、钜鹿人田丰,他们胸有谋略,但均因正直不被韩馥重用。
袁绍当了冀州集团的董事长后,就提拔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对他们很是信任和器重。
再加一个辛评,袁绍从韩腹这里共得到了四位出色的谋士。
另外还得到了两位大将,分别是:鞠义和张郃。
三国演义 田丰
我在前文已经说过,袁绍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他当了冀州集团的新老板,当然想有一番作为。
袁绍便问秘书长沮授:
现在奸臣董卓作乱,朝廷迁都,皇上四处流浪无家可归。
我家历代蒙受皇上恩宠,立志尽自己的力量和生命来振兴恢复刘汉天下。
然而齐桓公没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业,越王勾践没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国。现在我想与您同心合力,安定国家,您用什么计策匡正帮助我呢?
袁绍秘书长沮授向他进言说:
董事长您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被朝廷重用,入朝做官,名扬四海;
后来董卓入京废立皇帝,导致朝政混乱奸臣当道,又是您正义刚直主持公道,阻止乱臣贼子的胡作非为。您单骑奔出洛阳,只身振臂一挥,诸侯讨伐董卓,使得奸臣终究怀有恐惧之心;
您渡黄河北行,勃海郡吏民百姓诚挚欢迎您的到来。如今您拥有渤海郡的军队,又新增加了冀州的土地和百姓,统率着天下的精兵强将,真是威震河朔,名重天下。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您啊!
接着沮授又向袁绍逐一分析道:
一、虽然现在黄巾反贼到处袭扰,黑山草寇猖狂,但只要您挥师东征,则青州的黄巾反贼可以一举歼灭;用胜利之师扫荡黑山,可以轻松干掉黑山贼头子张燕。
二、调转兵力向北,锋芒指向幽、燕,公孙瓒必会覆灭;武力威胁戎狄地区,匈奴也必会俯首称臣。
三、扫荡完草寇和干掉公孙瓒后,这样您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幽、冀、并、青四个州的地盘。
然后借此广纳天下英才,麾下拥有百万雄师,到长安迎接天子,把天子和文武百官从长安接回来,在洛阳重建都城和恢复宗庙。
接下来您就可以朝廷的名义,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那些不肯归附的叛将乱臣。凭藉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如此之气势,天下谁人敢与您为敌?
战略结论:建立功业指日可待,用不了几年,这样的盖世功业就要在您的手中完成了。
袁绍听了沮授的话大为高兴,对他说:“这正是我心里所想的,你说出了我心中的报负和志向啊!”
三国演义 沮授
于是袁老板马上启奏皇上,任命沮授为奋武将军,提升了沮授职位,让他督察众将。
这样看来,沮授不愧为一流的谋士与战略家,冀州这个黄金地段实在是人才济济,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才逊色,何冀州之多才邪!
沮授为袁绍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三步走”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
01 近期战略目标:提出先剿灭冀州黄巾余贼,解除后顾之患;
02 中期战略目标:然后干掉公孙瓒,夺取北方四州为根据地,威震戎狄地区,让匈奴俯首称臣;
03 远期战略目标:“挟天子而令诸侯”,凭借军事优势和政治优势,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光复汉室,一统天下,建立盖世功业。
该战略构想为袁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事业蓝图,先打扫干净屋子解除后顾之患;然后立足北方幽、冀、并、青四个州,巩固内部统治;最后“挟天子而令诸侯”,光复汉室,一统天下。
这是一个长远的的战略,符合袁绍干大事业的想法,并且还是一个可行之策,这堪称冀州版的“隆中对”。
沮授这个战略比诸葛亮后来的“隆中对”早提了十六年,不知道孔明先生有没有借鉴沮授这个战略?
但可以肯定,诸葛亮一定没有给沮授付过专利借鉴费,因为沮授在官渡之战兵败被俘,拒绝投降后欲回河北,事败被曹操所杀了,离孔明先生出山还早的呢。
曹操和沮授
当然,以上这段话是削皮话,我相信以诸葛亮这种天才来说,“隆中对”是他的研究天下局势的成果。
在当时传媒落后消息堵塞的时代,他一个十岁的小学生不可能像现在一样通过网络了解到沮授这个战略,自然就不太可能借鉴沮授这个战略来构建他的“隆中对”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小龙女跳断肠崖留下的十六年之约的叮嘱。
十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的时间长度。
估计沮授也想不到,十六年后,居然有一个青年在南阳乡下的一间茅草屋中,提出了与他这个战略相似的“隆中对”出来。这并不是天意,可以看做是一种战略思想的传承与完善。
但可惜的是,袁绍并没有真正按照沮授这个战略来大展宏图。
曹操的第一桶金
袁绍坐拥了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冀州,家里有的是粮,成了真正的大户人家。
而儿时的玩伴曹操,自董卓讨伐战之后,带着他的曹家班到扬州募兵,回到龙亢县时,大部分兵士都叛逃了,到了轾县、建平县,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名士兵。
三国
此时的天下像着了火的柴草,这丁点士兵可谓杯水车薪。
自己只有这点兵力,能解决得了什么问题?。
曹操真实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感受到了自己力量的单薄。但没有办法,只得暂时进驻河内郡,等待机会的到来。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曹操很快就抓住一个机会。
于毒、白绕、眭固等黑山贼头子率领十多万人到魏郡、东郡抢劫,面对着气势汹汹的草寇,东郡太守王肱无力抵抗。
于是曹操领兵赶往东郡救援,在濮阳碰到了白绕。对付白绕这种草包贼头,曹操没有和他硬碰硬,而是设计大破贼兵,把白绕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曹操顺利的进入了东郡,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
见此情形,袁绍做了一个顺水人情,上奏朝廷,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至此,曹操才有了立足之地,再也不用带着部队露宿街头。
更让曹操欣喜的是,他得到了一个大人才。这个大人才的名字叫荀彧。
荀彧早年就负有盛名,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被称为“王佐之才”。这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辅助帝王成就霸业之才,张良这一类人啊。
此时的袁绍骗取了韩馥的冀州,袁老板正当重用人才之际,所以他对人才给予厚待。荀彧作为袁绍的座上宾,袁绍待之甚厚。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当荀彧听说曹操来东郡了,他便连辞辞职报告也懒得向袁老板打一个,就屁颠屁颠跑到曹操那里当差了。
荀彧时年二十九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军师联盟 荀彧
自然,家无余粮曹操不可能像财大气粗的袁老板一样,付得起那么多的薪水给荀彧的,但荀彧就是不在乎这一点。
谁人去给老板打工,不是看重高工资好待遇?养家糊口就得有钱啊,但荀彧就是一个例外。
其实荀彧去曹操那里当差的原因很简单:预料袁绍最终不会成就雄图霸业。原话是: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
荀彧这个举动无疑就是表明:曹操一定会成就雄图霸业!
但在此之前,荀彧与曹操并没有什么交集,凭什么能判断曹操能成大事?
凭的就是他的内心判断与看人眼光,仅此而已!
如此看来,王佐之才就是为明主而生的。
当曹操听到荀彧放弃高薪跑到他这里来当差了,大喜过望的说:“荀兄弟就是我的张良啊!”
荀彧的到来,带给曹操的惊喜超乎他的想象。荀彧推荐了一大批的人才给曹老板,开始为曹操组建了智囊团,这一举措,为曹操的雄图霸业奠定下人才基础。
无论哪朝哪代,人才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于是荀彧成了曹操的大管家,为他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卓识远见的战略方针,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
顺其自然,荀彧也成为了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士和功臣。
荀彧和曹操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曹操驻军顿丘县。黑山贼头于毒等人进犯东武阳,曹操没有正面与他们交锋,反而统兵向西,袭击于毒在黑山的老窝。
于毒闻讯大本营被袭击,急忙放弃东武阳回师救援。曹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于毒这种土包子果然中计了。曹操部队轻松大败于毒部队。曹操又伏兵阻击了另一个黑山贼头眭固,把他的部队打败了。
曹操在东郡连续大败黑山贼首白绕、于毒、眭固,所向披靡,一时名声大噪。
紧接着,曹操又在内黄县击溃匈奴人首领於夫罗,把所有威胁东郡安全的势力全部击溃。这个时候,曹操完全平定了东郡,遂以东郡作为根据地,开始自己的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它前进的步伐!
曹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前半生贡献给了国家,后半生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前进,前进!一切障碍都不会阻止我前进的步伐!
这一年,曹操三十八岁。
曹操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河北袁绍和公孙瓒的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他们胜败会如何呢?请看下回:恩怨未了
《三国那些事儿》陆续更新中……
完整版更新于:公众号【三国故事】的「三国那些事」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