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朝,我们大致都会想到“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等民间故事,我们也会想到宋朝皇帝除了赵匡胤哥俩外都是怂包,可是,在宋朝,有位皇帝确是怂到了一定境界,怂的全国人民都不怕他,死了的时候连对手——辽国的皇帝也痛哭不止,夸他是个大好人,这个人,就是宋朝的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
赵祯一开始不叫赵祯,赵祯是他当了太子之后皇帝赐的名。他的原名叫赵受益。一听这名字,指不定受了人家多少好处呢,可是我们的这位皇上,一生总是让别人受益。
赵祯是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足足四十二年哪!最可气的是,他在位的这四十二年,碌碌无为,却并不妨碍国家的发展。
国家有钱,人民有钱,这还算不得什么,因为这样的时期,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比如唐朝天宝年间,再比如清朝的康雍乾盛世等等,但是,在赵祯当皇帝时期,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比刚才说的两个时代都要高,这是为什么呢?
只源于一个字,那就是赵祯的“仁”。
我们都知道,封建皇帝在自己死后往往会有一个庙号或谥号,以表彰他在世时的功绩,没有功绩就说一说他的优点,我们的这位皇帝一生没什么功绩,后代们挑了一个最恰当的字眼——仁,来说明赵祯的性格,宋仁宗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要插句题外话,如果你生在仁宗这个时代,见了皇上可千万别喊“参见宋仁宗”,脾气再好他也会活劈了你:老子还没死哪!
关于这宋仁宗的仁,有几件事特别能说明问题。
宋仁宗牢记宋太祖的祖训并且是贯彻执行最好的,比如,皇帝不能杀士大夫和提意见的人,不能随便扰民,平民犯法不许随便用刑,用刑也不能让人残疾。
对待敌国,仁宗一样仁,甚至大多数时候很窝囊。
比如当时的西夏小国,接连打败了宋军。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仁宗最烦打仗,有时还没开打就主动派使者问敌人:给你点钱咱收兵呗。
这次也一样,还没怎么打呢,宋仁宗就直接派使者议和去了,结果,宋朝每年白送给西夏7.2万两银子,茶叶布匹无数,落了一个西夏向宋称臣的好名声,西夏也乐得屁颠屁颠的,这钱挣得,比抢银行都来得快!
一旁的辽国看到宋仁宗如此怂,也趁火打劫,把军队派到边境,摆出一副要攻打宋朝的样子。宋仁宗这回真急了:不是说好的每年送给你10万两银子,20万匹布吗?这才过了多久啊,就说话不算数了?
辽国哪听得了他这一套啊,眼看要向宋朝发兵了,仁宗没有办法,只得派使者去谈判,这回,双方商定,宋朝向辽国每年多进贡10万两银子,10万匹布,辽国这才撤兵。
宋仁宗长舒了一口气,乖乖,总算不用打仗了。你看,我们的皇帝是不是怂到了一定的境界。
仁宗怂,可朝中有几个有种的大臣,实在是觉得脸上无光,他们质问仁宗:为什么要签订这样的条约?
仁宗回答:只要能避免战争,人民不受苦,那点钱财算个啥嘛!
大臣继续说:那些钱可都是纳税人的钱,老百姓攒俩钱容易吗?
仁宗语重心长的说:是啊,我知道,但是“赏赐”给外国的这些钱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今年一点明年一点攒起来的,每年拿来这么一点,老百姓还不至于没饭吃,但是一旦发生战争,老百姓的饭碗可是说没就没啊!
大臣终于急眼了,冲着皇帝说:你别把辽国这白眼狼给惯坏了,他要是要你的女儿许配过去你也愿意?
仁宗也恼羞成怒:愿意!只要不打仗,老子可以把女儿嫁过去!
我们的宋仁宗,不但怂出了境界,还怂出了道理,而且,越怂越有理了!
更让仁宗感觉自己怂的对的是,宋朝损失了钱财,却换来了持久的和平,仁宗时期,辽国和西夏再也没有和宋有过大的战争,国家的经济也趁着这个机会发展起来,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有钱,又可以任性,人民的幸福指数能不高吗?
所以,仁宗一死,举国上下的人民哭成泪人,连街边的乞丐都放弃乞讨一块哭。据说,人们烧纸产生的烟尘遮天蔽日,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辽国辽道宗耶律洪基在得知宋仁宗的死讯后,痛哭流涕,感叹道:四十二年不识兵矣!
仁宗死后被葬在永昭陵。对于宋仁宗的一生,不知谁题在他墓碑前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特别值得玩味: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疆无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