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武帝以来,历朝帝王登基后都用年号来纪年,像开元一年、开元二年、开元三年等等,但帝王们总爱换年号,频发的更替使人们很难记住今年到底是什么时候,所以聪明的中国人用十二生肖去纪年,简单又好记。这种不确定性的纪年到大明朝就变得稳定起来,年号不仅可以纪年,也成为帝王在位的象征。
古代用十二生肖和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葵)相结合的方法标示年份的更替。2020年是鼠年,又记作庚子年
大明第一代皇帝,朱元璋是个草根,历经民间疾苦,在元末群雄争霸中胜出,于1368年,在应天(南京)登基称帝,他知道群众的不容易,所以在纪年上也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我老朱当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洪武,假如哪天没有洪武年了,我也就位列仙班了。
洪武朝时,太祖朱元璋为了江山永固,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建国后,老朱论功行赏,功臣勋旧不仅给予高官厚禄,还且还给突出贡献者一人一张奖状——免死金牌;为了能保证大明江山本色不改,老朱一口气将自己25个儿子分成王,谁敢来抢咋老朱家的江山,儿子们一起干他;老朱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为了打击觊觎江山的奸邪和损害社稷的贪官污吏,老朱在国家司法之外,成立了锦衣卫,接连侦破了“胡惟庸案”、“空印案”和“郭恒案”等系列大案要案。
眼见江山安稳、万里无恙,老朱就等着退休让儿子朱标来当个太平天子了,不曾想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标突然离世。老朱很伤心,儿子没有了,接班人成了大明朝的头等大事,自古“立长立嫡”,现在传给那个儿子,其他儿子都会觊觎,少不了骨肉伤残,所以老朱决定把大位传给大孙子朱允炆。孙子年幼,不懂人世险恶,为了大明的江山,老朱又亲自指导、督办了“蓝玉案”,这样有奖状的强人就没剩下几个了。这朝外是没有什么危险了,朝内的太监也不得不防,老朱就写了块牌子放在大内:“内侍不得读书,不准和庭外交通。”
南京朱元璋的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老朱拉着孙子朱允炆的手说道:“孙子,爷爷给你把路都修好了,好好干。”老朱走了,葬在南京的孝陵,小朱接了班,洪武朝完了,建文朝又开始了。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时年方21岁,庙堂之上能打的基本上被爷爷带走了,剩下不少读书人,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三个鸿儒,常常在皇帝面前耳提面诲,教导皇帝要宽刑仁爱,于是建文重新修定了《大明律》,去掉很多酷刑。天下一切都好,就是藩王太多,25个藩王人人都有属国,都有兵马,万一来抢饭碗怎么办,建文就着手削藩,他的叔叔们个个自危,其中北边的叔叔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骑着马进了南京城,建文朝数了四年便没有了,朱允炆从此没有了下落。
明 天坛
朱棣成了大明的老板,万象更新,一元复始,所以改元永乐。南京太潮、秦淮河太吵,朱棣住着不习惯,就返回老家北平(今北京),北平还是老爸朱元璋起的名字,现在要做帝国的首都,这名字听着不霸气,他就给换成了顺天这个名字。朱棣离开了南京,远离了朱元璋的老坟,再也不用担心老朱晚上会找他算账了,从此把老朱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不仅在大内设立学堂教太监们读书识字,还特别重用太监,宦官成为随军出镇的高级官僚,还给宦官们成立了特务机构,东厂。除此而外,还派遣太监郑和六下西洋,让西洋诸国来朝大明。永乐朝文治武功样样都很棒,政治清明,北破蒙古、瓦刺,南并安南,但朱棣放弃了大宁府,这差点让大明提前破产。朱棣累死在北征的途中,是第一个进入明十三陵的皇帝,大臣张辅、杨荣采取一贯秘不发丧的做法,政权平稳过渡给长子朱高炽。
明十三陵神道上的大象
朱高炽作为大明第四代BOSS,改元洪熙,在位仅仅十个月,洪熙元年五月就驾崩了。时光虽短也住挡不住他干好事的脚步,首先他把前户部尚书夏元吉从大牢释放,并为建文朝的旧臣平反昭雪,取消了郑和宝船下西洋,废止宫刑,选贤任能,为长子朱瞻基留下了杨士齐、杨泰、杨薄等三位内阁成员。
朱瞻基即为大明第五代君王,年号宣德,他从小就被爷爷朱棣喜爱,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积累了分丰富的军事经验,为他后来彻底解决藩王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在书画方面他有和宋徽宗比肩的才能。宣德皇帝掌舵大明十年,知人善用,有名臣“三杨”、夏元吉、张辅、于谦等,政治比较清明,后世将他和他父亲的时代称为“仁宣之治”,因为朱高炽和朱瞻基的庙号分别为仁宗和宣宗。作为一代明君,不是说他们没有任何过错,安南的丢失就源于他们二位。明代皇帝大多比较短命,朱瞻基38岁就撒手人寰,宣德炉成为他的时代符号。
长子朱祁镇即位时才9岁,年号正统,国家运转由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主持,太监王振总是陪在他左右,等他亲政后,王振成为他亲密的朋友,他们曾计划北征瓦刺,不幸的是他在土木堡当了俘虏。大臣于谦,为了避免靖康之耻的重现,拥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成为帝国的第七代君王,年号景泰,他变成了太上皇,也就失去了被利用的价值,平安回到了首都。景泰八年,投机分子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发动“多门之变”,朱祁镇再次上位,改元天顺,但他后来的行为一点也不顺天,他冤杀了大明的功臣于谦;不容许自己的弟弟朱祁钰进入帝王陵,所以明十三陵缺一位在顺天登基的皇帝;他继续宠信宦官,在东厂之外,又设立西厂,让太监汪直统领。
景泰蓝
朱祁镇梅开二度,两次上位,使得大明16个皇帝却拥有17个年号。朱祁镇去世后,长子朱见深立,年号成化,弱水三千他独爱万贵妃,上位后立马给于谦平反,但他亲近奸佞,太监汪直、梁芳以及方士李孜省、和尚继晓等活跃于庙堂,朝纲腐败。
他的第三子朱祐樘继任大明第九位皇帝,年号弘治,是大明最后一位好皇帝,勤政节俭、不近女色,一生只有一个老婆,在位十八年使大明再度中兴。他的童年比较坎坷,因为万贵妃的专宠骄横,从出生到六岁一直被偷偷的养在冷宫,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营养不良使得他身体不好,最后英年早逝。
他的儿子朱厚照,年号正德,但他一点也没德,宠信太监无极限,在东西厂外又设内厂,刘瑾等一党八个太监把持朝政,引导正德皇帝恣意淫乐,身体跨了,江山也危机四伏,宁王朱宸濠夺位叛乱,幸得文武双全的王守仁勘定反叛。年纪三十一岁,驾鹤西去,折腾了一辈子,没折腾出来一个儿子。
皇位落到14岁的堂弟朱厚熜身上,成为明第十一代皇帝,年号嘉靖,因为想给亲生父亲一个“皇考”的名分,让士大夫们吵得满朝乌烟瘴气,最后他痴迷道学,不问朝政,致使严嵩、严世藩父子把持朝政20余年,吏治腐败、边事废弛,北有俺答入寇,南有倭寇侵扰,明朝的元气就此大伤。
明长城
朱厚熜的第三子朱载坖继任大明第十二代君王,年号隆庆,高拱、张居正相继为相,废海禁,治边事,戚继光守蓟镇,李成梁守辽东,倭寇初平,俺答讲和,海内翕然,但隆庆帝沉迷女色,长期吃媚药,终于三十六岁精尽人亡。
大明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朱翊钧登基了,他的年号万历,使用了48年,他登基时只有8岁,母亲李太后听政,国政全赖张居正,国家中兴,但万历亲政后,立马剥夺了张的一切荣誉。因为对贵妃郑氏的宠爱,他几次要让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代替皇长子朱常洛的储君之位,在位二十多年不上朝,官员空缺也不管,朝政废弛,此时曾经的官员顾宪成在无锡东林讲学,常常评议时政,竟逐渐演化成党争。
漫长的48年后,皇长子朱常洛即位,年号泰昌,可他仅仅当了十天皇帝,就因为“红丸”丧命,“红丸案”和之前万历朝发生的“庭击案”和之后天启朝发生的“移宫案”成为舆论的焦点,在朝官僚有一部分人支持东林学院的观点,被定义为东林党,成为宦官魏忠贤政治迫害的主要对象。
魏忠贤的人生紧紧和大明第十五代皇帝,朱由校相连。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16岁即位,年号天启,他不喜欢当皇帝,只喜好做手工,朝政几乎由他的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把持,党同伐异,一时间血流成河,忠良尽屠,辽东经略熊廷弼惨遭杀害,边境危机就此燎原。
兄终弟及,天启7年朱由校溺水而死,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朱由检,他成为大明最后的帝王,年号崇祯。崇祯接手的大明千疮百孔,烽火四起、灾害频发,民不聊生,17年内他频频更改内阁希望能力挽狂澜,但事与愿违,1644年,李自成于进入北京,迫使他掩面吊死煤山,在生命的尽头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同他一同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