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自诩为“十全老人”,不但自己的功绩要后无来者,也要前无古人。上古的贤君有“禅让”的美德,于是乾隆也来了一个禅让大典,自己做了高枕无忧的太上皇,让嘉庆提前掌权。
晚年的乾隆
只是比起唐高祖、宋徽宗这二位太上皇,乾隆对权力的欲望实在太大,明明都不是皇帝了,还要干皇帝的事。
一国三主:先乾隆,再和珅,后嘉庆
乾隆名义上不管政治,但是清朝的所有军国大事全部由乾隆处理,尤其是乾隆末年的白莲教起义,所有的军事策划和物资调动,都是乾隆决定后再经和珅传达给下面,嘉庆属实就是个摆设。
比如围剿白莲教就是乾隆负责的
乾隆成为太上皇以后,民间使用嘉庆年号,宫中使用乾隆年号,所有大臣上奏折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乾隆,一份给和珅,嘉庆什么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乾隆看不到任何弹劾和珅的奏折,因为所有奏折都是由和珅经手的,以至于和珅当时有“二皇上”的称号。
说到底,和珅也就是皇帝家的奴才,现在奴才都跑到主子头上去了,嘉庆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太上皇还在,处理和珅的事以后再说。
和珅
吃不饱,睡不好,每天过得谨小慎微
当一个人年老了以后,瞌睡越来越少,而年轻人反而需要大量的睡眠。《清宫实录》记载乾隆晚年没有瞌睡,每天三更左右就会醒。他醒了,嘉庆也得醒,过去给父皇请安、与父皇共进早膳。
乾隆隔三差五训导嘉庆
正值壮年的嘉庆帝,每天处理国事到很晚,结果四点左右就要起床,天天顶着熊猫眼面见百官。
更严重的是,乾隆与嘉庆还要共进午膳(清朝皇帝一天两顿),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能吃几口饭呢?随便吃两口就完了,他放筷子,嘉庆也得放筷子,没有乾隆先下桌嘉庆继续吃的说法,他们是皇室,礼仪规矩十分森严。
嘉庆帝还有爱喝酒的习惯,虽然只有几两的酒量,但是如果乾隆不喝酒嘉庆也不能喝酒。尽管乾隆的酒量也是几两,但是一个八十岁的人会天天喝酒吗。
能不能回宫以后让御膳房单做一份呢?不能,嘉庆如果单独用膳,让乾隆的眼线看见了一旦上报,太上皇问你为什么要单独用膳?是害怕太上皇下毒谋害你另立新君,御膳房的水平太差你看不上,还是看你爹老了嫌烦了吃不下饭了。这根本解释不了。
嘉庆帝每天吃点心充饥
乾隆还在的几年里,嘉庆可以说是饱受折磨,每天处理完国事,就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寝宫,偷偷吃几口点心,赶紧多睡几个时辰,等着明天给太上皇请安。
主子变“奴才”,嘉庆还得稳住讨好和珅
作为大清帝国的“二皇帝”,和珅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和珅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对嘉庆帝恭恭敬敬,但是掌握大权的和珅一旦向太上皇进谗言,自己的帝位可能就不保了。
嘉庆时刻准备反击和珅
嘉庆为了稳住和珅,从来不批评和珅,有一些正直的官员上告和珅也被嘉庆驳回,直到有一次嘉庆批评了和珅。
当时的中国流行一种叫鼻烟的东西,就是一种鼻吸的粉末,和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鼻烟壶不离手。
有一次嘉庆看见和珅在吸鼻烟,走上前来,批评和珅道:“你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天天这么吸烟万一把身体抽坏了怎么办?鼻烟壶没收了,以后不要抽了。”
鼻烟壶
名为批评实为褒奖,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帝竟然说出这种几乎肉麻的话,并不是和珅与嘉庆的关系有多好,反而是嘉庆知道和珅得罪不起必须“好好伺候”,至于以后,和珅的帐慢慢算。
嘉庆帝的庙号是清仁宗,他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祸国殃民,只是一个平庸普通又仁慈的皇帝,只可惜他父亲留给他一个衰败的帝国,虚假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