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被看做大愚,盘点阿斗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后主刘禅一直是一个懦弱,无能,昏庸的代名词,而诸葛亮一直是智慧,忠诚的集合体,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只是人在茶饭饱足之后的谈资,真正历史是应该认真且有批判精神的去看,那在真正的历史上,这位被人说做软弱昏庸的刘婵究竟如何?

阿斗究竟能不能被扶起来?

天下人观三国无不爱"刘汉",人们常常被早期三国刘关张侠肝义胆所折服,被后期诸葛亮呕心沥血事后主,计出奇兵破曹魏而大呼过瘾,也为刘禅乐不思蜀而惋惜,甚至痛恨。演义毕竟是演义,而且刘禅这个人的定性一直是历史评判定性的热点话题,他到底是真愚还是大智

大智被看做大愚,盘点阿斗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南唐后主李煜

首先我再说一个亡国君王,李煜,就那个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简直一个艺术家皇帝,但是不会治国理政,亡了南唐,侥幸得苟活,看到昔日景色,悲愤交加,吟诗一首,这时将李煜和刘禅比较一下,李煜写诗,写出了对故国的思念,然后被赐毒酒,而刘禅就很聪明,说此间乐,不思蜀,然后就被保全性命。

大智被看做大愚,盘点阿斗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这时您会说,这种不正说明刘婵软弱苟活,为了自己的小命尊严都不要了,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疼惜这个他父亲辛辛苦苦的打下的江山?答案是否定的,他不仅爱而且更愿意让这个王朝长治久安,但是有个人阻拦了他,他没有办法,为了保全自身性命,保全蜀汉老百姓的性命,他选择了投降。

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打蜀国,刘禅避免百姓受难,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刘禅带着蜀汉大臣被进入洛阳,受封安乐公。----------百度百科

大智被看做大愚,盘点阿斗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三国战场惨烈

上段说到有个人阻拦他,这个人是谁?就是后世歌颂的诸葛亮,为什么说他阻拦了刘禅兴起这个国家,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掌权29 年,国泰民安,不兴战事,最后亡国也未打仗,直接投降免除了生灵涂炭,而诸葛亮呢?六出祁山,浮尸千里。一次次的战争让本身人口并不兴盛的蜀汉更是雪上加霜。刘禅和他的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赌博高手。父亲靠他的智慧与豪赌胆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儿子则靠其智慧与豪赌胆略使自己屡屡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余生,这样的人,怎么就扶不起了?

大智被看做大愚,盘点阿斗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更是末世难忘,所以一直都是非常忠心的,但是也都知道刘备继位给了阿斗,最后扶不起的阿斗也是一直的后世人所说,可见阿斗真的也是很难,白帝城托孤,刘备基本上把接下来的大任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是很有才能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刘备为什么要让刘禅继位,要知道刘禅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才能,而刘备这时有三个儿子。那刘禅究竟有什么优点让刘备安心托孤,诸葛亮安心辅佐呢?

关于他的才能,有二件事可以证明。

在诸葛亮生前,朝政多被诸葛亮所把持,刘禅没有多大发挥空间。诸葛亮死后,刘禅并没有再任命别人担任丞相,而是先后任命蒋琬为大司马,费祎为大将军。其中蒋琬主要管行政事务,同时也兼管一些军务,而费祎正好相反,主管军事,兼及部分行政。二人权力互有交叉,互相制衡,又直接对刘禅负责。而刘禅则居中掌控。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政治手段,不是无能的人所能做到的。

甚至在蒋琬去世以后,刘禅便直接将原先蒋琬所管的事务接了过来,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权力,做法非常老道。这是第一件事。

大智被看做大愚,盘点阿斗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三国局势图

第二件事发生在公元238年。那一年,魏国内部发生动乱,司马懿带兵出征辽东。在许多人看来,这又是一次北伐中原的好机会。这时,刘禅给蒋琬下了命令,令他带领军队进驻汉中,等待东吴行动,到时二家联合北伐干掉曹魏。这个命令,说明刘禅对自身实力认识得非常清楚,单纯依靠蜀汉是干不过魏国的,所以告诉蒋琬不要轻举妄动,而要和东吴联合进军。显然,一个无能的君王脑子是不会那么清楚的。

再看《三国志》的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射君就是是射援,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然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大智被看做大愚,盘点阿斗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当然,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毕竟小时候父亲教育我们我们听多了也烦不胜烦,更何况是君臣关系,青年天子刘禅却能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因为他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

作为接任者,刘婵从父亲那里完整地承续了与诸葛亮"和谐和美妙"的君臣关系,且把这种关系发展成了"黄金搭档"。都充分说明了刘禅的"大气"

刘禅是被人们所误解的,刘禅的精明主要体现在诸葛亮执政时与他保持良好的君臣关系,让诸葛亮全权代替自己掌握实权,这应该也是谨遵父亲的遗言了吧;诸葛亮去世后立即废除丞相制度,把丞相一分为二,相互制约,为自己亲政腾出空间;刘禅明白自己的能力,只能保全性命与乱世,在魏国乐不思蜀在我看来是大智若愚,不过流传在民间就被贻笑大方了。

上一篇

所谓的“断粮”很严重吗,其实“粮食战争”根本没有那么可怕

下一篇

饱受非议的河南人民,从春秋到现在他们都是地域歧视的受害者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