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卫之后再射星 印度航天要“爆表”?

今日视点

实习记者胡定坤

近日,印度航天频频“刷流量”,先是发射反卫星导弹辣手“碎星”,不到一周后又用传统绝活——“一箭数十星”,将29颗卫星送入轨道。印度总理莫迪亲自为两次b G 0 u任务“加油打气”,宣称本国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

印度两次Y D q * ` k航天“壮举”使用了哪些先进技术?其航天科技水平究竟如何?是不是真像其宣称的w @ J ,那样“已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反卫星试验:威胁太空U ! - C # 8 1 &安全

3月27日,印度开展代号“沙克提任务”的反卫星导弹试验,导弹发射仅3分钟就将一颗轨道高度大约300公里的卫星彻底摧毁。莫迪宣称印度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备反卫星能力国家

随后,印方宣布其故意选择在较低轨道开展试验,因为试验产生的碎片能够迅速进入大气烧毁,对其他航天器没有威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很快出来“辟谣”,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说,NASAs V . - K c x已经发现了400个卫星碎片,其中60片直径大于10厘米,24片轨道上升,严重I W L : d威胁国际空间站安全。印方试验10天内,国际空间站与太空碎片碰撞威胁上升44%。

NASA的数据或许比较保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姜行言(化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其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的结果是,此次试验产生1毫米以上碎片超过66万个,1厘米以上碎片6040个,10厘米以上碎片55个。虽然部分碎片轨道高度降低,很快进入大气层烧毁,但仍有数百个17 J K F V {厘米以上的碎片轨道高度因撞击升高,威胁其他卫星和空间N x z 6 8 i b +站安全。“部分碎片轨道远地点高度甚至升高200公里以上,新轨道远地点高度超过450公v & 2 B g 3 d里。”

“印度反卫星试验产生的8 b 1 = ^ j i ]碎片数量多,虽然轨道较低但飞行速度更大,一旦撞击低轨卫星、空间站或发射后处于上升阶段的火箭,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姜行言谈到。

一箭廿九星- d B w b Q # u +:这次确有不同

4月1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使用新型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将29颗卫星发射升空。其中1颗是印度军用电子侦察卫星E1 m @ 8 G A % ^MISat,20颗是美国“行星”公司的“鸽群”对地成像小卫星。另外8颗卫星有4颗属于美国“旋转全球 L 5 v |”公司,两颗来自立陶宛,1颗来自瑞士,1颗来自西班牙。EMISa9 D D I + L j ^t重约436千克,剩余28颗星总重仅220千克。

2017年2月,ISRd o & [ B q 8 y YO曾使用PSLV一次发射104颗卫星,创造了“一箭多星”的世界纪录。但相比之下,本次发射却更有技术含量,原因是104颗卫星虽然数量惊人,但却是一次性释放,基本处于同一轨道,而此次任务则牵扯到3个轨道,并且使用到了“上面级”技术。

上面级绰号“太空摆渡车”,主要用于将火箭上的不同卫星C = ~ A送入不同轨道。具体来说,29颗卫星全部搭载在上面级上,上面级先飞到高度749公里的轨道上,将EMISat释放,随后机动到504 ] 9公里的轨道上,释放剩余的28颗卫星,最后又飞到485公里的轨道上,开展其他载荷试验- m S 6 $ {。就像“b i x l w + k母鸡下蛋,换了三窝k l l w”。? 3 L 8 Z 5 c -

4月1日的任务虽非PSLV上面级的首次应用,但之前发射中上面级仅机动一次,发动机开关次数少,难度相对较低。此次任务是印度首次在一次发射中涉及两条以上轨道,表明其上面级具备多次开关能力K E } F } 、技术愈发成熟。

印度航天技术:依然任重道远

不可否认,近年来印度航天技术进步迅速,并在这两次任务进行了集中展示,但其是否达到莫迪所说的“航天强国”水准却仍有疑问。印度航天m V h j 0 ` O y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w Z

从反卫试验上看,印度导弹虽然成功“粉碎”了目标,但其靶标轨道高度仅有不到300公里,这与美、俄等国开展的500公里以5 B z a E上反卫星试验对导弹运载能力,制导、导航与控制等技术要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根据《德里防务评估》报道,印度反卫星导弹采用拖车拖行的公1 R s . j R Y A @路机动方式,这和美俄早已成熟的空基反卫导弹_ $ : , & Z 3 z相比差距更是明显。此外,2008年,美国已实现使用海基“标准3”防空导弹攻击轨道高度200公里左右的卫星。美俄等国都在迈向“空天一体防御”,而印度公开的视频显示@ C *,其试验的仍是专用反卫星导弹,成本更高、灵活性差。

从“一箭多星”/ % H上看,根据ISRO公开的信息,其PSLV“上面级”直径1.34米,高度仅有2.5米,显得过于小巧,只能“摆渡”一些小卫星。根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在2016年6月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的远征1A上面级直径达到2.8米,发动机可启动次数为20次,具备长时间高精度在轨导航控制能力,自主在轨飞行时间可达48小时,其搭载了6个航天器,其中仅“多用途缩比返回舱”就重达2.6吨。而据中青报v H = U ~ : 1报道,2016年11月首飞的远征二号直径更是达到( B 13.8米,运载能力更强,被称作“增强型太空摆渡车”。

上一篇

重大发现!河北一高校教授首次发现化石新属种,具体地理位置在这里

下一篇

侏罗纪的悼念:恐龙与人类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