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书写幸福故事

  告别土墙,住上新房,门前就业,摆脱贫困……行走在庾岭大地,花香草绿,百业振兴,久为贫困所扰的贫困群众正在以全新面貌走上致富路。
  占地2300平方米,投资约700余万元的大余县新珠塘窝里易0 H $ T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项目,汇聚了我县5个乡镇47户169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迁入住。为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率先脱贫,我县在社区. j F { V q I U建设管理上下功夫,在后续扶持上出实招,全力打造幸福社区。
  告别“水土不服”
  沿着庾岭大c Q 8 ]道一路前行,远远便能看到路边一栋栋灰白相间、整齐划一的房子。宽敞的马路拐进去,易地搬迁新村映入眼帘,庭院布局错落有致,绿化带和草坪相连。
  位于南安镇新珠村的新珠塘窝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交通便+ c 5 x ~ A利,周边还有城市综合体、南安中学、县0 3 p 4 V } P体育场、奥园广场等。“这可比我们之前村里的条件好多了,孩子上学可方便多了。”来自南安镇花园村老山坑的建X A Q e Y档立卡贫困户黄秀莲由衷感叹。
  60多? n U B 0 W V 8岁的黄秀莲家中孙子、孙Z d 6女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孙女病情发作,急需做心脏手术,家人为筹集手术费四处奔波,不得以把家中唯一住房卖掉才挽回孙女的生命。安置房为“无家可归”的黄秀莲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虽然W Z I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但是不少村民还保留着原来的习惯。“原来在村里住,大家习惯在院子、地窖里放杂物,过来之后因为东西放不下,楼道里就容易出现杂物堆放的问题。”南安镇党委副书记谢铭龙介绍道。
  谢铭龙意识到这个以搬迁户| Y ? h E为主0 G M q | P d H的小区,从“村民”到“业主”,居民要转变生活习惯不容易,需要主动引导他们融入小区。他的选择是开展“感恩励志宣讲”活动,通过感恩励志教育宣讲等活动,搬迁群众更清楚的知晓自己享受的实惠,通过自; 7 8 J身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形成个个遵守公德、户户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处、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现在,村民已慢慢习惯了“业主”身份,告别“水土不服”。每到傍晚,小区前面的活动广场都有村民在跳广场舞,舞姿背后映射的是m Y ) O w ) 3 ^村民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o Y k j ` k做好后续扶持
  易地扶贫搬迁,不光要做好L ` F & N & X v =“搬得出”,~ = ]还要做到“稳得住”m 5 F j ~ Z y“能致富”。搬出来是第一步,后: p # ` g续扶持至关重要。
  v 5 R南安镇对有稳定工作岗位的劳动力确保持续稳定就业,通过上户^ % G F T G走访、电话谈心进行鼓励和关怀,促进已经外出务工人员I y 4 b [的稳定就业;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宣传扶贫小额信贷w N =政策,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创业;对涉及有就业意愿,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群众安排公益性服务岗位就业。
  同时,V s S . ) #安置区社区y ` L开发了3个扶贫公益性岗位,专职负责新珠塘窝里安置区日常管理、卫生等工作;引进了以制作仿真花为主的就业扶贫车间,吸w s H ? c 3 [ 0 y纳了50余名劳动力参与进来,让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0 ; l利用安置区闲置土地开发了“微田园”产业基地,鼓励贫困户自主认领,用于种植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提高搬迁户. b j 7 0 F f l生活质量。
  黄秀莲儿A 9 x媳就被安排在社区的公益性岗位,负责保洁卫生,还在8 & 1 J & E v l县城兼职务工,月收入1500元,^ = u d J w T F .儿子也在矿山上找到一份工作。黄秀莲自己在社区干部和帮扶干部的介绍下,成为龙吉顺保洁公司一名保洁员,工作区域就在社区附近的县体育场。在s ; Q ` [ # l全家的辛勤劳动下,黄秀莲一家于2019年顺利脱贫。
  拥抱稳稳幸福
  要让村民真正实现“业主V L s n F 8”身份的转变,还需要让搬迁群众以多种方式参与社区治理。
  “由于涉及搬迁的乡镇有h & ;5个,搬迁户众多,原来属地管理的办法D - - [ D 5不好沿用,我们就设立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搬迁后小区物业管Z D S N b f 7 ^ )理,并与文化程度较高的搬迁户签订公益性岗位协议,W V =协助管理社区。”大余县扶贫办主任邹昌健介绍道。
  同时,社区经常召开户主会,让搬` y [迁群众积极为社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由于通勤距离短、购买力因素影响,电动摩托车| / ? Gl $ U S q了小区住户出行的首选工具,但也带来了问题。“很多家庭都是从窗户甩一根线下来充电,不仅杂乱无序,而且有很大安全隐患。”有搬迁户在户主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N / _ A I D 4 4希望政府能够解决。谢铭龙了解到这r % B个问题后,迅速到相关部门进行了协调,很快就落实了电动车集中充电桩。就这样,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谋划着社区和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
  社区还不断强化服z u o务保障,建立了搬迁群众就学台帐,实时动态了解搬迁群众子女就W % ~ ] 9 % i学情况; e d,确保没K C & : + ^ _有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教育资助政策不漏一人。
  “现在的生活幸福多了。搬迁后,大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谢铭龙说道e | P V W :
上一篇

县委书记赖晓军调度景行研学项目建设

下一篇

钓峰乡源尾村:种下“黄金茶” 绿了荒山富...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