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尾村位于宁都县西北部,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共有465户1568人,是“十三五”贫困村。近年来,村里将荒山荒坡综合利用,从浙江引进黄金茶种植,群众靠着发展茶产业增收致富奔小康。
眼下正值秋茶采摘季。在源尾村的茶叶种植基地,茶农正顶着烈日采茶,随着手指上下翻飞,一片片鲜嫩的茶叶便落入腰间的茶篓。
在老谢的带领下,源尾村的茶园面积发展到6000亩,家家户户种茶致富,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昔C x v L $ M n日的“空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黄金村”。去年,源尾村集体收入达到3? N ! 7 w V 6.8万元,实现了村集体与贫[ Y ; g , 0 y } 8困户“双N L 1赢双脱贫”目a . & R } )标。
源尾村人均耕地少2 P r y { 0 ! ?,荒山荒坡多,而且青山环抱、气候湿润,很适合茶叶生长。在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后,村里决定从浙江引进黄金茶,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发展茶产业。可种茶村民都不懂,也怕自家山林流转出来最终会打“水漂”,这让大伙都不敢轻易参与。面对这种情况,谢谋发一边拿出自家的山林,一边动t J h / x N q D员亲戚带头先搞。
在老谢的带动和说服下,村里一些大胆的村民将自己的山林流转出) ( k A e来种茶,没曾想第二年大家不仅如期拿到了租金也获得了茶L B i叶红分,一开始反对种茶的谢贻新动了心。
第二年,源尾村的茶产x @ O G # K 7 s a业发展迎来了转机。村民们看到谢谋发他们种的茶不仅长势好,而且按时拿到了租金并有了分红,许多起初反对的村民也将R x自家的荒山拿了出N { 7 0 N c来,加入B z T x 3 h E Q了种茶的队伍。
村民谢贻新一边自己种茶,一边在茶叶基地; { 0 3 v h C F务工,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很快就摘掉了贫困的2 u ] t m b 5 b .“帽子”,成为( S 6村里的致富能手。在老谢的带领下,源尾村的茶园面积也从最初的1600亩发展到6000亩,人均Z e k ? n O M u收入由2014年底的3100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1 N Z m0300元。去年,源尾村集体茶园收益就达16.8万元,实现了村集体与贫困户“双赢双脱贫”目$ 9 3 K = r 2 p标。
源尾村村民谢贻发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家里领_ ] C # y y :种了十亩茶山,光是山林租金和分红一年就有一万多,加上夫妻俩在茶园务工,W l 6 ^一年的收入有5万多元。
自从村里开始种茶以后,老谢每天都要到0 z & +茶山上走一走看一看。老谢u L a }说,这些茶叶是全村人增收致富的“金叶子”。(肖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