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本次席卷全国的疫情,宅在家里的人们通过互联网采买的现象急速攀升,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了互联网在农业产业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不少农民朋友也提出:时下大热的“互联网+”现象,究竟可以解决传统农业产业的哪些问题?今天,老农民就同大家一起来进行讨论。
我们都知道,“农业产业”是一个广泛的农业产品概念,包括农产品原材料、加工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产资料等。
长期以来,农业作为传统弱势产业,面临信息不对称、生产效率不高、流通环节过多、生产组织分散、品质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而互联网通过与传统农业产、供、销的全面融合,可以提升农业的资源配置、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市场开拓和综合效益,真正解决传统农业中的现实难题。
一、市场决策问题。
老农民认为,农业产业市场决策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决策经营品种和规模,实现按需生产;二是根据产出规模决定要素投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根据竞争态势确定产品和营销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传统农业的市场决策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者缺少高效的数据信息搜集手段和精准的预测方法,而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收集市场信息,并依据历史数据构建分析模型,客观真实地预测市场容量和竞争态势,以些配置资金、装备、原料等资源。
二、产品流通问题。
农产品流通难,关键在于供需信息不对称,以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互联网信息的扁平化、透明化可以克服传统层级批发模式所带来的成本高企、物流损失、信息不畅等问题,实现高效流通。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要经历“生产者-经纪人-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环节,而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省去所有中间商,让消费者直接面对生产者。
更重要的是,传统农业是农民生产什么,市场就流通什么;而互联网时代,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市场就生产和供应什么,可以真正实现按需生产,满足社会个性化消费需求。
三、品牌培育问题。
农业品牌培育难度大、周期长,是传统农业中很多农产品难以形成市场规模的重要原因。而品牌难培育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农产品的高度均质化,使得农产品特质很难让消费者认同。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这一现象,直播带货、产品直销、体验式、碎片化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方式,为农业展示品牌优势提供了一条直达消费者的快速通道,比如“西安聚缘果业”打造了“天然大樱桃,直供只为你”的直供模式,短时间就获得市场认可。“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供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快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
四、高效生产问题。
农民不愿意务农,或投资人不愿经营农业产业,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环境脏乱、作业效率不高和产业收益不稳,而工业利用设施化、机械化和智能化较好地克服了这三点,值得农业产业借鉴。
然而,仅有机械化,是很难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的,因为有限的机械投入存在购买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而借助“互联网+”的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五、精准管理问题。
农业产业能否像工业一样精确生产、精准管理、精准预测?回答是肯定的。利用大数据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系统分析,可以提升农业设施管理和农产品产量预测、质量控制和市场需求预估的精准度。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能够克服农业生产主体素质不高和资源要素分散的瓶颈,实现农业产业的精准化管理、智能化作业,打造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
六、品质安全问题。
当前农产品品质安全事故频发,归根结底是产品追踪上出了问题。借助二维码或射频技术,给每件农产品贴上身份证,结合互联网的查询和传播性能,就能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的可查询。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还可以让消费看到农业种植、养殖的全过程视频信息,依托透明化来有效解决农产品的品质安全问题。
随着三农领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和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因此,老农民认为,各位农民朋友有空时不妨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抓住机遇,在农业领域创出一番事业来。
(声明:白鹿原老农民原创首发,您的关注与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