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现象,最早起源于互联网大厂对于招聘人员的要求,高于35岁的程序员一般不予考虑,因为无论是从学习能力还是加班能力来看,大龄程序员都比不上年轻的小伙子。后来华为更是将35岁现象推向了风口浪尖,只要年龄大于35岁未走上管理岗位的基层员工,可能就会成为被清理的对象。
无独有偶,一名程序员在和外国同事聊天时就受到了冲击,这名外国程序员表示:对35岁现象感到震惊,他40多岁,天天还在写代码,这在国外很正常,对我们表示非常同情。
随即,这篇帖子在程序员圈子引发了热议。有同行评论:互联网的同学们都要感谢滴滴,为我们创造了下岗再就业的良好环境。
不过也有网友分析:因为在法国程序员只是一个比平均工资高不了多少的普通职业,当然没啥竞争。法国互联网一般般,写代码的又不一定在互联网,国内35岁以上做it外包的也比比皆是。
之前的公司法国研发团队各种浪,后来整个法国团队被裁了,他们在当地很难找到工作的,只能拖家带口换城市。国外人口少呀,尤其是欧洲老龄化严重,不用40岁的程序员就没人可用了。在德国打车,司机很多六十岁左右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车速80迈。
还有网友直接嘲讽发帖的程序员:真是外国的月亮圆,国内是因为学it的太多了,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多,欧洲有啥it行业,年轻人都没有,自然只能老人上了,你看修路的工人好多50岁的,20年前可不这样,大把年轻人,如果一个行业老人不少,说明走下坡路了。
本文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