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解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根据生产环节和生命周期,可分为四大部分:
- 上游-资源:主要由金属资源锂矿 (天齐锂业)、钴矿(华友钴业)、 稀土矿产类等企业组成。
- 中游-三电:主要由电池材料(杉 杉股份、恩捷股份)、电池(宁德 时代)、电机(方正电机)、电控 (汇川技术)等环节组成。
- 下游-整车生产与销售:主要由主 机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批 发零售体系组成。本文主要对乘用 车环节进行分析。
- 后市场-汽车充电、运营、报废回 收:主要由充电桩制造与运营(特 锐德)、整车运营(曹操专车)、电池回收(格林美)等企业构成。
二、市场规模
NEV(新能源乘用车)年度情况: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快速增长,2017 年突破100万辆,2018年近200万 辆,渗透率约为2%。2014年之后,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进入高速发 展期,2017年突破50万辆,2018年 突破100万辆,占比已达到全球的 一半,国内渗透率约为4%。
2019年NEV月度情况: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受政策和传 统季节性因素影响,单月销量波动 较大,年末会出现集中销售的情 况。2019年6月补贴过渡期结束后 销量环比大幅下滑,主要因为上半 年集中销售透支下半年整体需求。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处于 弱势调整的状态。
三、销量结构
NEV动力类型结构: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长期以纯电为 主,插电车型受到政策、价格等 因素的影响占比维持在20%左 右。在纯电车型因为续航、配套 设施、安全性等方面尚存不足的 情况下,插混车型将在一定时期 内保持对私人消费的吸引力。
NEV车身类型结构:
由于当前新能源乘用车体量较 小,车身细分市场容易受到单一 车型销量的影响,比如2018年元 EV和唐DM的热销带动了A0级SUV 和B级SUV市场份额的提升。总体 来看,由于政策的指引和私人消 费的升级,新能源乘用车向着更 大车身、更高续航的方向发展
四、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
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集群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趋势,多级供应商在一定区域内 形成完备的配套体系会促进产业 链融合。国内的新能源乘用车产 业集群主要包括京津、长三角、 泛珠三角、西南、中部等产业集 群。产业集群的中心是优质的 OEM车企,比亚迪、上汽、北汽 当前均为其所在产业集群的核心 企业,也是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 销规模前三名的车企。
五、新能源乘用车成本结构
新能源乘用车成本:
典型的纯电动乘用车中,电池成 本约占40%,电机电控成本合计 占比10%。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 占比最大的材料成本,也是当前 新能源汽车售价普遍高于同级别 燃油车型的重要原因之一。动力 电池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将 带动电池价格不断下降,成为新 能源汽车实现油电平价,刺激市 场化需求的关键环节之一。预计 动力电池成组后均价未来三年年 均下降10-15%,2021年达到700- 750元/kwh,新能源汽车的竞争 力将进一步凸显。
六、新能源车企竞争格局
全球NEV车企竞争格局:
2019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十大 车企市场份额达到62%。其中, 头部企业特斯拉和比亚迪占比提 高,其它中国车企如上汽、吉 利、江淮等销量占比进步明显。
全球NEV车型竞争格局:
2019年上半年Model 3保持较高 的交付量,期间销量超过12万 辆,市占率超过11%,遥遥领先 于其它车型。北汽新能源经历产 品升级,EU系列替代了EC系列原 有销量。此外,畅销车型日产聆 风、比亚迪e5、三菱欧蓝德PHEV 等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竞争力。
2018国内BEV市场格局:
2018年国内纯电市场销量前十企 业市占率达到77%,北汽新能 源、比亚迪和奇瑞排名前三,合 资车型占比极低。上榜的畅销产 品中大多数都是A0级以下或者主 打运营市场的车型,说明纯电车 型大多用于代步需求和公共运 营,私人市场空间巨大。
2018国内PHEV市场格局:
2018年国内插电市场集中度高, 比亚迪和上汽乘用车两家企业的 合计占比已经达到70%,旗下产 品占据销量排名前五的位置。随 着合资车企开始在插混市场发 力,销量占比开始提升,将会给 自主品牌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
国内车企新能源产品结构:
2018年比亚迪、上汽、吉利、长 安等车企产品结构相对均衡,其 中比亚迪、上汽、吉利等车企的 产品系列中不存在A00级车型或 者占比较少。除了政策退坡对低 端车型的冲击之外,随着续航里 程和电池能量密度等参数的提 高,车型高端化是必然趋势,据 我们测算A0级纯电动车初始购买 成本将在2021年与传统燃油车一 致,A级/B级车因带电量更高, 将分别于2022、2023年达到平价 水平。产品力的提升与成本的降 低会释放消费者真实购买欲望, 微型化份额将持续收缩。提前布 局A0、A、B级别车型的厂商将受益。
七、影响行业销量的重要因素——政策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时刻伴随着政策的身影。行业初期主要政 策为高额新能源补贴+免征购置税+一线城市牌照优惠。随着行业的快速增 长,补贴开始逐步退坡,并且标准更加严格。2018年双积分进入正式实施 阶段,成为后补贴时代推动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政策之一。
八、典型公司-特斯拉
特斯拉营收及利润:
特斯拉旗下业务包括汽车销售、 汽车租赁、能源收入、服务收入 等。从2012年第二款纯电车型 model S交付以来,公司汽车业 务实现飞速发展。2017年平民车 型model 3帮助特斯拉打开销 量,产品畅销全球,公司营收实 现翻倍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在 超级电池工厂、自动化生产线、 超级充电桩网络、太阳能业务、 全球汽车生产工厂、全球销售网 点等方面投资较为激进,再加上 新车产能不足,导致长期处于亏 损状态。随着季度交付总量创出 新高,公司在3Q19实现19年以来 的首次盈利,归属普通股东净利 润达10亿元。
特斯拉现金流:
特斯拉在上市的8年里投资持续 扩大。而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受困 于新发布车型的产量爬坡也经常 性为负值,因此公司经营及发展 依赖大额融资,资产负债率长期 维持在80%且伴随新车上市呈现 周期性波动。
特斯拉单车盈利:
特斯拉单车毛利最高,主要因为 产品定位于豪华车,单价较高。 2017年随着model 3上市,单车 毛利逐年下降。毛利率方面,特 斯拉与比亚迪处于同一水平;北 汽较低,主要因为前期低端纯电 车型占比较大,且部分合作车型 并未计入生产环节的利润。蔚来 尚未实现营收与成本的平衡。
九、典型公司-比亚迪
比亚迪营收及利润:
比亚迪旗下业务主要包括汽车、 手机零部件和二次电池及光伏三 大板块,其中汽车业务与公司业 绩关联度较大。2008年以来,公 司业绩在核心汽车业务的带动下 经历了两轮营收爬坡期叠加利润 冲量期。2009-2010年,燃油车 型F3畅销,公司营收增长,利润 快速释放;2014年之后伴随新能 源周期的到来,电动车销量爆发 式增长+政策高额补贴使公司业 绩出现第二轮营收爬坡+利润冲 量;2016年之后,电动车补贴退 坡,新能源市场量增价跌,公司 业绩进入增收不增利的阶段,当 前政策影响依旧在延续。
比亚迪竞争力分析:
比亚迪以电池业务起家,后涉足整车制造 业务,在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有长期的研发历史和技术储备,是国内新 能源产品体系最全、产品发布和迭代速度 最快的新能源车企之一。在电池领域,公 司涉足矿产资源开发、电池生产到回收利 用的全产业链环节;在电控领域,公司自 主研发的关键零部件IGBT4.0整体技术水 平介于国际上4-5代之间;在整车制造方 面,公司推出e平台实现整车平台化、模 块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研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