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QingCloud:未来2-5年 云原生时代将全面而至

2018年3月,华为在其生态伙伴大会“智慧视频+,让平安可以预见”分论坛上,发布了“软件定义”安防新理念,提出了软件定义摄像机的概念。

软件定义摄像机,你怎么看?

软件定义摄像机的提出,行业一片哗然,安防行业的反应也是各不一样(整理自雷锋网):

旷视比较看好软件定义摄像头的概念和实践。
依图认为行业中“软件定义摄像机”的说法不太贴切,用“智能定义摄像机”更为妥当。
千视通认为,未来摄像头在基本组成部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说传感器以外的功能都是由软件而决定,并由AI芯片作为载体,以嵚入式算法去定义。
大华认为,“软件定义摄像机”这个概念还有待市场检验。
宇视的回应则更直接,认为安防不同场景的应用,仅仅通过软件定义的不同摄像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云天励飞认为软件永远不可能完全定义硬件。
而安防一哥海康,也不太认可这个软件定义摄像机,认为只是吸引眼球而已。

从安防新老玩家的反应态度来看,较为明显的是,传统安防玩家不是很认可这个软件定义摄像机。

而旷世等以算法起家的新玩家(智能安防新阵线),基本都更为看好软件定义摄像机。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两大阵营的起底不同,传统安防玩家以硬件基础起家,而智能安防新阵线,更多的是以软件算法作为基础切入安防市场的,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一个新生事物,无可厚非。

什么是软件定义摄像机?

关于软件定义摄像机,华为在发布会上给出的解释如下:

人工智能时代,摄像机的新生命将由软件重新定义,那就是SDC(Software-defined Camera)。

为了满足复杂场景的需求,摄像机从单一功能的终端变成了多应用聚合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提出了“软件定义”的理念。

说实话,初次听到这个“软件定义摄像机”,闻西也是一脸懵,后来细细琢磨,发现,只要把核心词“软件定义”的意思弄明白即可拨开云雾。

而软件定义,也并非新概念。

怎么理解软件定义?

什么是软件定义?

难道以前没有软件定义?都是硬件定义吗?你还别说以前真是硬件定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软件。

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这个集合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和硬件交流。从广义来说,软件就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软件来操控硬件。

早期,为了大规模生产,降低制造的复杂度和成本,许多功能都固化在硬件里,我们可以称为硬件定义。随着灵活性、自动化、多样化、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日益增长,由软件来操控硬件资源的情况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举个空调的例子:

最早的空调里面也有软件,但相对固化,不提供或者提供非常少的接口,缺乏灵活性。那时,我们只能选择温度,或者开关;后来出现了更多的选择,如风速、风向等的设定。到了智能家居时代,通过向应用软件开放空调的编程接口,我们能在回家之前,就能借助手机或者平板,开启并设置空调了。

软件定义,究其本质,就是将原来高度耦合的一体化硬件,通过标准化、抽象化,解耦成不同的部件。围绕这些部件,建立起不同的抽象层,以API(应用编程接口)等方式,实现原来必须由硬件才能提供的功能。再由管理控制软件,自动地进行硬件资源的部署、优化和管理,提高灵活性,为应用提供服务。

简而言之,软件定义就是更多地由软件来驱动并控制硬件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软件定义其实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分成不同阶段。软件定义逐渐将硬件与软件进行解耦,将硬件的可操控成分按需求、分阶段地通过编程接口或者以服务的方式逐步暴露给应用,分阶段地满足应用对资源的不同程度、不同广度的灵活调用。

拿我们最熟悉的手机为例,软件定义在手机上的发展,在乔帮主的iPhone出来之后,可以说达到了高潮。

软件定义摄像机,你怎么看?

但在iPhone等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包括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Nokia公司的塞班系统等智能系统)的功能机时代,手机的功能不外乎打电话发短信,你想要在手机上干点其他的事情,几乎不可能,顶多听听歌,拍拍照。

在功能机时代,你的手机,跟别人的手机没啥大的区别,基本也就是硬件所能提供的标准功能,如果你需要其他更高级的功能,恐怕要厂家给你定制才行。

但有了智能手机之后,你的手机能够安装各种应用,实现各种功能,非常方便,非常灵活。

而在手机里面安装的各种应用从而实现的各种功能,你就可以看成是软件定义。

成熟的软件定义,通常有几个标志性特点:

  • 充足的硬件资源;
  • 统一开放的操作系统;
  • 丰富的应用;

无论是互联网时代的个人PC,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都有这几个核心特点。

比如PC,我相信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电脑的硬件配置是越高越好,同时绝大部分人不是用Windows就是用MAC OS操作系统,因为这是PC上最为流行的操作系统,大家都在用,也就是统一,也有各种开发工具可以用来开发Windows或MAC OS应用程序,提供丰富的应用编程接口,也就是开放,另外,由于无论是作为用户也好,还是作为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也好,数量是最多的,所以应用是最丰富的。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软件定义是通过软件来驱动并控制硬件资源,说白了,我们用的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个人PC,手机,还是摄像机,不就是各种硬件资源吗?

所以,软件应用越丰富,对于硬件资源的使用率就越高。

这么说,软件定义一定是趋势,是大势所趋,纵观个人PC行业及手机行业的发展历史,都是从较为单一的功能,逐步发展为功能丰富的设备,而这就是软件定义的功劳。

传统摄像头的痛点

回顾一下前文中有关华为提出软件定义摄像机理念的背景,总结下来,有两点:

  • 复杂场景
  • 摄像头功能单一

这两点,是相互对立的两个点,一个来自用户需求,一个来自提供商,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化,而提供商的产品越来越跟不上用户的复杂性需求,从而形成了用户的痛点。

原因是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传统摄像机的一体化架构所带来的局限性,如果客户要一个新功能,大部分传统厂商的做法是先对需求进行评估,然后开发,测试,发布等等一系列流程,全部完成恐怕没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对于客户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而且,即使厂家有这么多功能,如果要对摄像头的各种功能进行切换,基本都是通过升级固件的方式来实现,太过死板,也不好管理。

无论是新功能的开发流程周期长,还是功能切换的方式(大部分通过固件升级)太过死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功能应用迭代更新跟不上用户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痛点,提出软件定义摄像机,不突兀。

可以说,华为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

软件定义摄像机的架构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成熟的软件定义,有几个标志性特点:

  • 充足的硬件资源;
  • 统一开放的操作系统;
  • 丰富的应用;

​​​​​​​基于此,华为提出的软件定义摄像机,也是围绕这三点展开的,如下图所示:

软件定义摄像机,你怎么看?

专业的AI芯片保证了充足的硬件资源,而SDC OS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开放的摄像机操作系统。

在统一开放的SDC OS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的生态工具链服务,实现算法与应用的标准化对接、训练、上线,从而实现丰富的算法和应用生态。

构建生态是合作更是大势所趋

专业的AI芯片和摄像机OS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很多安防厂家来说,并非难事,但构建生态,从而提供丰富的算法和应用,却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要积累,更要机遇。

因为,构建生态,成功者属于少数,但一旦成功,很难被超越。

PC行业的微软,智能手机行业的苹果及谷歌都是因为成功的构建好了其应用生态,形成了宽厚的护城河效应,称霸行业。

华为在成功地完成了其硬件芯片(安防行业最大的硬件解码芯片方案提供商当属华为海思)的布局之后,开始构建自己在安防行业的应用生态,试图从这个巨大的安防市场中分一块蛋糕,可见其野心。

有此野心的不止华为,路由器(极路由推出的智能路由器),机器人(优必选机器人操作系统ROSA),对讲机(海能达4G对讲机)等等,都在试图构建自己的应用生态,从而给自己形成一个宽厚的护城河。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构建生态,难道不是一种垄断吗?

但闻西想说的是,垄断及合作,真的有清晰的界限吗?

对于这些想构建自己应用生态的企业来说,它们是想称霸行业,但实现的方式是什么呢?

是合作,通过自己构建的平台,同千千万万的开发者形成合作。

你看,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每年都会举办开发者大会,同全球的开发者讨论合作事宜。

这种合作,也是大势所趋,因为不合作,可能就会消失。

正如《维基经济学》所说:

新的全球性商业规则是:要么协作,要么消失。

上一篇

长寿之道丨增强抵抗力,老人日常饮食要记住这7个要点

下一篇

被“强制停播”的4部剧,若你全都看过,请容我喊你一声大哥!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