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可谓是新能源界最炙手可热的技术应用之一。随着国内科技的进步和成熟,“光伏+储能+充电桩”将形成一个多元互补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可以实现光伏自发自用,余电存储,结合储能峰谷套利,最大限度利用峰谷电价,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可有效平抑对配电网的负荷冲击,降低充电站配电线路成本,产生巨大的社A S L c会经济效益。
一、为什么说“光伏+储能+充电桩”是新能源界最具潜力组合?
众所周知,光伏发电的问题在于太阳光不是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都有,受气候、地理、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电量很难预测,于是在用电需求3 * 6 0 y L , #不变的前提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把一个地方多余的电量运到另一个需要用电的地方,即建设输电通道;二是把] r F q 0 R % L 0多Z 2 l w u ?余的电量7 r Q .存储起来,等需要用的时候再用,即储能。
有了储能,新能源可以自O [ ?由并网,风机可以随意转: U M动而不限电,微网系统让社区更安全,智能电网不- O , n I G a h在流于概念,能源互联将会轻松实现,有了储能,我们更可以像在淘宝网上买衣服一样购买电能。
“光伏+储能+充电桩”打造微电网系统也是是最默契和最具潜力组合。
光伏是可以无处不在的,应用场景几乎涵盖所有行业,地面电站、工商业屋顶、户用屋顶等等7 u L /,新能源汽车又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储能可以与光伏、充电桩的应用场景结合,一方面帮助光伏在应用过程中解决一部分发电冗余和并网问题,一部分发挥组合优势@ ` ) %,带动光伏、储能、充电桩多向发展。
随着储能技术的成熟,市场上新能源q i m $ b r汽车数量急速增长,光伏充p Q r *电站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这两年,全国多个地区的光储输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纷纷建成投入使用,光伏发电、储能电池、智能充电桩等多项先进技术融合应用的模式日渐成熟。
“光伏+储能+充电桩”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配备了光伏系统的充电站可以实现自发自用、余电存储,“光” “储” ”充”的有机结合,方便了电动汽车的使用,实现了绿色供能,极好的完成了能源的转换使用。
任何一款产品,一旦进入户用领域,潜力就是无限的,光伏和充电桩已经证明^ = Q了这a j y 3 Z l一点,如果未来储能产品就像家电一样方便,对于用户来讲,何乐而不用?储能系统只需解决技术安全性、应用形式和价格等问题,未来的发展将是势不可挡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单就中国市场,到2020年累计c M E t /光伏装机不] 6 - x - D低于200GW,其中至少60GW的配额在分布式光伏;2030年全国光伏装机总量很可能将突破400GW,分布式光伏很可能突破200GW以上,试想一R s N 4 z m 6 5 .下这些项目如果全部配备储能,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二3 U 7 [ z ! A、现在推广应用的成熟时机
为什么现在是“光储充Q ^ _ - x F u y”技术综合应用的成熟时机?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国# O L M r A N内经过这些年的关键技术“补短板”,已经在“光储充”三大技术中突破了关键的核心技术--“储能”!
2019年7^ # Y O v 8 = x S月9日,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中的兆瓦级飞轮储能技术研究实现突破,国产GTR飞轮储能装置于8日在北京地铁房山线广阳V G w ; G 2 } F ~城站正式实现商用,填补了国内应用飞轮% ) c O e Z储能装置解决城市轨道k s v , G ,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方式的空白。这样的兆瓦级设备,每天可以实现节省电能H K [ @ r g c _约1500千瓦时,一年下D l 6 * z来可以节省用电成本50万元。
2020年3月16日,国内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国机重装重点建设工程——飞轮储能装置智能工厂在国机重装二重装备正式启动建设。该智能工厂预计将于年内建成投产,一期产能达1000套/年,二期产能达2000套/年,产值空间至少约数千亿元人民币。
飞轮储能装置是推动国机重装高质量发展的长线产品之一,已被列入国家首台套和数据中心绿色推荐产品,同时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目前,国机重装已成功研发两种型号EP-100、EP-200飞轮储能装置,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13项专利,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数据中心、精密制造、轨道交通、医疗等W E m领域。
三、风险提示
技术经济性不足_ n 4 ( f z、政策i P P m p G - t支持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