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背后隐藏了3种病 日常如何预防春困

为什么春季更需要疏通经络?

五大信号警告你经络堵塞

1.手脚发凉

经络通畅时,气血可运行自如,不受阻隔;而一旦经络不畅,气血将无法输送到身体各处,特别是循环末端的双手双脚,常常感到冰凉,无法捂热。

2.局部发热

除了凉之外,身体局部的干燥、发热、出汗等情况也暗示着经络不通,使得热气无法正常排出,而淤积在身体某处。

3.疼痛感觉

疼和痛是两种感觉,疼是一闪而过的,而痛往往要通过外力按压才能感到。当身体有疼感出现,说明经络刚受到外邪干扰,有阻塞之势;

一旦我们用手按压身体某处时,感到痛感,则说明经络已被气血淤积,所谓“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正是这个道理。

4.麻木感觉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身体会产生麻木感,这是血液循环不畅所致;同样,当身体无故出现麻木感,则说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出现阻塞。

5.体表肿胀

体表出现肿胀,是经络不同的直观表现,这是气血淤积在经络某处而形成的。

为什么春季更需要疏通经络?

经络不通对身体的危害

1、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2、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

3、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4、大肠经不通:牙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经不通: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倦怠虚胖;湿气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

6、胃经不通: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辰干舌燥身体消瘦。

7、心经不通: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8、小肠经不通:小腹绕脐而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9、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10、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11、膀胱经不调: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

12、肾经不通: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月经不调;性欲减退;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13、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14、肝经不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月经不调乳房疾病。

为什么春季更需要疏通经络?

经络的作用

01.经络传导疾病

经络与疾病的发生、传变有密切的关系。某一经络功能异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袭,既病之后,外邪又可沿着经络进一步内传脏腑。

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而且也是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02.经络诊断疾病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

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如胁痛,多病在肝胆,胁部是肝经和胆经的循行之处。

人们根据经络循行通路,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现的疼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形态、温度、电阻改变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如肺脏有病,中府穴可有压痛。

03.经络可以预防疾病

经络早已被广泛用于亚健康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刮痧等。如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体应用。

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穴;胁痛则取太冲等穴。按摩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通过刺激到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

为什么春季更需要疏通经络?

经络疏通要坚持3到6个月

经络一旦阻塞,疏通自然不能或缺,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调理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长期坚持才能有效,一般需要3~6个月才能让身体慢慢恢复,中医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瞑眩反应”。

变瘦!变瘦!变瘦!变美!变美!变美!关注公众号【减博士】,我们一起交流分享。

上一篇

“啤酒肚”真的是喝啤酒造成的吗?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