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夏之交,关于冬病夏治的推广就会铺天盖地,大到各级医院,小到中医馆,推拿店,养生会所都在卖力宣传。有人不禁会问,什么是冬病夏治,靠谱吗?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冬病夏治的益处有哪些?哪些人群和病症适合冬病夏治?我们还有哪些认知误区?带着疑问,我们“一探究竟”。
什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靠谱吗?要看作用机理了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理念和春夏养阳的调理规律,遵循规律自然有效。
冬病夏治的益处
1.顺应天时,治疗宿疾
热为阳、寒为阴、冬天易受寒得病,但冬天天冷,外界温度会耗掉部分阳气,阳气弱不易战胜阴寒。夏天温度高,人的阳气得天助旺盛容易战胜阴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2.冬天疾患容易暴露
疾病在冬天会藏的比较深,而夏天的时候会浮出来、显露出来。这样医生就更容易找出病位,病性。更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3.夏补阳防冬病
中医认为,冬季寒冷而潮湿,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易消耗体内阳气,引起经脉不通、气血不畅,导致肺、脾、肾、经络等发生反复难愈的病症,如咳嗽,哮喘、风湿、感冒、过敏等。而夏季天气回暖,趁着自然的“温”、“热”特性,如果借以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经脉和气血都逐渐畅通,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发作时的症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
哪些病症适合冬病夏治?
1.儿科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阳不足,易在寒冷的冬天发病,若冬天的疾病在夏季治疗则可提升人体阳气,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利于药物渗透和吸收。通过将辛温药物贴敷在人体穴位上,起到温经通络作用,可运用在小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体质虚弱等疾病上。
2. 肺部疾病
适应证包括哮喘、慢阻肺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体虚反复感冒等,以及所有冬季易发、阳气不足、肺气虚弱的虚寒性疾病,这部分患者多为过敏体质,或有遗传因素,体质虚弱,或处在生长发育、更年期阶段。这些患者存在肺脾肾亏虚,而以肾阳虚为主,最适合冬病夏治疗法。
3.骨科疾病 主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虚寒性的胃脘痛、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遗尿症、夜尿症等。主要病机是肾气不足、痰淤阻滞。
6.失眠症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冬病夏治可调整脏腑功能,改善失眠。
请不要误会“冬病夏治”
1.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冬病夏治。阴虚火旺型的患者,体内的阳气已经很重,若在此基础上还进行温补,不但不利于治疗,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新的危害。
2.“夏治”有效可不再继续治疗?
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即便到了冬天有了效果,也不要轻易见好就收。对于很多顽固的慢性病,可能还需要连续坚持数个夏天,才能使病情稳定。冬病夏治,也是未病先防。
3.可保冬病不发作?
要弄清,预防保健治疗,和除根是两回事。冬病夏治是强力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主要针对很多慢性疾病,患者不可擅自停止正常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忌食生冷,易生内寒。
总之
冬病夏治符合中医“天人合一,春夏养阳,择时治病,治未病”的理念,利用自然四时变化,结合人体的寒热虚实,采用贴敷,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食疗等方法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既要看到冬病夏治的益处,也要注意应用中的误区和禁忌,与正常治疗进程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疗效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