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8日0时(北京时间18日7时),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110011例。全球新冠疫情爆发,而拥有7亿人口的欧洲,俨然已经成为世界新冠疫情的中心。
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多国启动封城自救。
根据西班牙卫生部18日公布的数据,西班牙累积确诊病例达13716例。
这是封城后的巴塞罗那,路上几乎没有人了,与往日气氛相差甚远。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城市,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东北端,濒临地中海。它是西班牙工业、金融、贸易中心,地中海沿岸的最大港口。
同时,它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巴塞罗那,是小编最向往的城市。因为对于足球迷的来说,那里有着世界上最好的足球俱乐部之一的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和欧洲最大的诺坎普球场。
当然,除了足球,巴塞罗那还是欧洲名副其实的艺术之都。在20世纪初叶的现代派潮流中,出现了毕加索、米罗、达利等世界级绘画大师,也出现了多蒙尼克、高迪等世界级的建筑大师,整个城市充满艺术氛围。
从左往右毕加索、米罗、达利
圣家堂、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古埃尔公园、古埃尔宫巴塞罗那最负盛名的建筑,让巴塞罗那一举成为欧洲的艺术中心,全世界艺术爱好者向往的艺术之都。
圣家堂
米拉之家
除此之外,巴塞罗那市里还隐藏着一片极为独特的区域。当我们俯瞰它,我们会惊叹: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从空中俯瞰,整个城市的街道和建筑都是方方正正,井井有条,从空中俯瞰就像一个星罗棋布的巨大棋盘,又像一块永不融化的巧克力,那分布整齐的网格,怎么看都像是严谨理性的偏执狂的杰作。
而这个“偏执狂”就是巴塞罗那城市规划之父伊尔德方斯·塞尔达(Ildefons Cerdà)。
出生于富庶家庭的塞尔达生于1815年,1841年工程学学位毕业之后,就一直致力于主持巴萨等西班牙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随着父亲和兄长的过世,塞尔达继承了巨大的家产,他也开始成为了活跃的政治活动家,为了实现理想中的城市而努力。
说起塞尔达,这个塑造了巴塞罗那城市肌理的人,却不为人所熟知。至于他为什么将巴塞罗那规划成网格状,更是少有人知道。
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说说巴塞罗那为什么要进行城市建设。
关于巴塞罗那城市建设的诞生,首先要了解,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规划,而是一次人民的起义。是巴萨罗那城市全部商人、建筑师和市民,向首都马德里,向欧洲大陆发起的呐喊和反击。
十八世纪以来,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政府长期受到波旁王室的政治文化压迫,波旁王室甚至取消了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禁用加泰罗尼亚语为官方语言,并且修筑城墙,建设军事设施,对巴塞罗那城市人民严加监督和控制,使得加泰罗尼亚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虽然被严格控制,但巴塞罗那城市依旧在快速增长。十九世纪中期,巴塞罗那是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而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这座中世纪古老城市狭窄的街道和落后的城市卫生系统更加恶劣。
于是,关于推到城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城市的扩张和更新也已经势在必行。这一次,巴塞罗那城市中的商人阶级,带领着全程的穷苦工人以恢复加泰罗尼亚光芒向马德里政府发起了反抗。
1854年,在巴塞罗那不断地反抗之下,马德里中央政府终于做出了拆除城墙的决定。此时的巴塞罗那展开了富有雄心的新规划。
而当时的马德里政府将这次的规划视作一次“和解”的机会,是与巴塞罗那人民,与商人、穷苦工人这些普通城市生活者的和解。
所以,当时政府强制采纳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塞尔达的激进扩建方案。希望通过平等的城市空间改造原先的社会结构,以获得城市平民的支持和拥护,剥离地方权贵的特权和利益。
塞尔达的巴塞罗那扩展区规划方案
后来,经过五年多的调研,塞尔达放弃沿用老城区的城市肌理,确定了新区充满理性的网格状结构。
著名的“塞尔达计划”(Plan Cerdà)于1859年正式开始实施。
塞尔达以棋盘式的路网对大约9平方公里用地进行了均分——划分出500多个面积大致113米见方的街坊,形成了小街坊、密路网的格局。
5层高的条形建筑沿着街坊的边布置(但不是每一条边都布置建筑),中间留出绿地空间,让每栋建筑都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
相邻的街坊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形成更大的中心绿地或者带状绿地。街坊转角的建筑面向街角形成45度切角,给每个交叉口留出充足的空间,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八边形的街区。
街道宽度被限定为20、40以及60米三种尺寸,在不同情况下设置,以保证交通通畅,每条道路旁都有成排的大树,给行人以人道主义关怀。
街道基本上保持互相垂直,并且在每个十字路口都做倒角的处理,这样能在各种情况下加快车流过弯的速度,减少了堵车情况的产生,从而加快城市内部流通的速度。
有的时候为了和照顾旧有的道路和交通方便设置斜向街道,便会出现八边形街区被斜向街道一分为二的情况(1999年完工的对角线(Diagonal)大道,如它的名字一般,穿过无数街区,成为了城市中最醒目的一条轴线)。
塞尔达还在街坊四周20 m宽的道路两侧各留了5m宽的人行道,使每个街坊四周均形成连续的步行道。
塞尔达的方案,希望实现的是一个平等、现代又开明的加泰罗尼亚城市,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够享有同样高质量的城市空间,阳光、干净的空气和便捷的交通。
然而,现实发展与理想规划总是会发生偏差。
1859年至1889年间,巴塞罗那政府按照塞尔达最初的构想控制扩展区的建设
1891年后,大量的移民涌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政府不得不放宽对城市发展密度的限制。建筑密度限制为73.6%,可以修建7层住宅等等。
1933年后,又继续放宽,街道内部的采光天井和庭院的面积大大减少。
直到1976年后,工业的衰落,城市才开始重新清理住房,使得密度又逐渐趋于合理。
1992年,借助奥运会的举办,巴塞罗那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这一次奥林匹克村的街区设计采用了经典的Cerdà式的八角形,其中比较典型的三个住宅区建筑进深大大减低,八角形中心是广大的绿地和广场,算是终于实现了Cerdà最初的设计。
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城市建设的密度不断突破最初的构想,但是这个1859年定下的蓝图的乌托邦,历经 150 多年的坚持和成长,形成了今天巴塞罗那独特的气质。那几百个“方块”也成为巴塞罗那极为个性的一张城市名片。
相比较自然界的无秩序的美,人类更喜欢制造有秩序的美,规则的元素重复也是其中的一种,就如巴塞罗那那几百个“方块”一样,所形成的视觉效果独一无二,让人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