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受邀去宰相胡惟庸家观看祥瑞奇迹,但是在半路中一个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拦驾,可是紧张的连话都无法说出。
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就此揭开了胡惟庸密谋谋反案的序幕。
当日,胡惟庸被处死,此案祸及长达十年之久,数万人被处死。在案发的第六年,林贤案爆发揭露了当时胡惟庸与日本相勾结,想借助日本的力量造反。
当时胡惟庸用重金收买了宁波卫指挥使林贤,向朝廷假奏其有罪,把他贬谪到日本流放,实际上是让其与日本皇室沟通造反事宜。不久胡惟庸又上书朝廷请求恢复林贤的职位,并派使者到日本将林贤招回来。于是林贤按照与日本皇室的计划,一起回来的还有日本僧人如瑶率领的军人四百多。可是当他们到达了中原时,这时胡惟庸已经被伏法了。所以这件事也就只有随着林贤被举报而浮出水面。朱元璋知晓后,直接诛灭了林贤九族,并对日本此等做法十分生气,决意断绝与日本的往来,专心一意致力于海防建设。希望在有生之年去跨海灭掉此獠。
先是,胡惟庸谋逆,欲藉日本为助。
......
越数年,其事始露,乃族贤,而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专以防海为务。《明史》
然而此事却在随后出现了改观,不久日本国王派自己的王子滕寿来国学做人质,朱元璋还特别善待他,并且授予其观察使的职位。随后还著明《祖训》,日本是明朝不用兵征讨的国家之一。
列不征之国十五,日本与焉。
熟悉明朝风格的都知道,明朝是一个骨气最硬的国家。
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如果日本真的勾结朝中大臣欲徒谋反,其子孙后代会不起兵伐之吗?
要解释这一矛盾的现象,就不得不推翻之前所说的胡惟庸案,根据明史学家吴晗的《胡惟庸党案考》来说,胡惟庸案其实是朱元璋为了第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而故意编制的谋反理由,只是为了去掉宰相这一职权,来维护皇权。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那么与日本同谋也就属于瞎编之谈,对待日本的态度也就正常了,毕竟为老朱背了个大黑锅,定下祖训永不侵犯也算是给背锅侠一个甜枣了。
首发于公号“一个柒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