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得传染病这位皇帝英年早逝,从未真正掌权却赢得好名声

为我们熟知的是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历经多年的打拼建立了大明王朝,而我们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朱元璋在公元1364年也就是元统治下的至正二十四年称的是“吴王”,他的封号“吴”和建国国号“明”安全搭不上边。这跟我们所了解到的称什么王就定什么为国号的历史规律似乎有点偏颇,比如周天子统治下的诸侯王,秦王建国定国号为“秦”,三国时期曹操封为魏王,建国后定国号为“魏”;孙权封为吴王,建国后定国号为“吴”。推翻元朝统治的吴王朱元璋为何建国后定国号为“明”呢?

朱元璋自封吴王,为何建国国号定为“小明王”韩林儿的“明”?

在古代,无论是举兵起义,还是功成后继承大位等大事迹非常讲究的就是“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你想要建立新的政权就是谋逆造反,人人为了维护所谓的“正统”都可以诛之,所以干啥事儿你得有名正言顺的名头。就连织席贩履的刘备争天下前还要为自己安上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冠上“刘皇叔”的名号,高举“匡扶汉室”的旗号,建立属于自己的“蜀汉”政权,人家是刘皇叔,人家名正言顺呐。朱元璋是什么来路?农民出身,先是地主家的放牛娃,后是皇觉寺的和尚。朱元璋功成名就前谁知道他姓甚名谁?朱重八?哪里来的,一听就是十八辈子穷苦人家的名字。

所以,吴王朱元璋立国的国号“明”究竟是为什么?答案就只有四个字:安抚民心!

所谓“明”从何而来?——白莲教“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初就没有把他们统治下的汉人当作一家人,并且禁止蒙古人与汉人通婚,以保持血统的纯正。他们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来看待,也就说他们不把汉人当人看。到了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统治下汉人面对日益严苛的剥削已是苦不堪言,碰上年年灾荒,元朝政府的不作为再加上赋税沉重更是让底层百姓民不聊生。于是穷苦人民开始塑造自己的信仰,民间宗教日益兴盛。

朱元璋自封吴王,为何建国国号定为“小明王”韩林儿的“明”?

韩山童——白莲教教主,在北方广收门徒,富家子弟刘福通是他的忠实信徒之一。他们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的统治。除了蒙古贵族以外的汉人都是属于被剥削的阶层,他们对于推翻元朝统治这个事情自然是一呼百应,深得民心。于是白莲教很快就组建起了一支推翻元统治的武装力量,这就是白莲教“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所产生的舆论效应!因为起义军头裹红巾,所以这支武装力量称为红巾军。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拉拢人心,韩山童按照历史留下来的老套路给自己找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头——宣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为中国主。这个身世就很了不得了,元朝统治者本就是硬生生闯进来的蒙古人,现在有了汉人来为汉人当家作主了,大家更应该齐心协力的将蒙古人赶出去。不幸的是正当有一日起义军集会盟誓时,元朝官兵突然闯了进来,韩山童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冲出重围后的起义军开始寻找新的主人,于是他们拥立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起义军的灵魂。

韩林儿他爹号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那他自然就是宋徽宗的九世孙,红巾军拥立韩林儿建立大宋国,名正言顺;红巾军称韩林儿为教育宣传中的“明王出世”之“小明王”,笼络民心。实际上这招很管用,红巾军没多久就发展到了数十万人。其实韩林儿还是个小孩儿,没有什么号召力和战斗力,他只不过是刘福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所以红巾军的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老将刘福通的手里。其他地方的农民也开始纷纷响应,起兵造反。

人家元朝政府也不是吃素的,蒙古的战斗力一直都不容小觑,眼看着红巾军这只出头鸟都这么大块头了,不打不行啊,于是红巾军就成了众矢之的,被张士诚打得无力还手,不得已就向朱元璋求救。由此可见朱元璋“高筑墙,广屯粮,缓称王”的九字真经真是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

现在轮到朱元璋出场了

朱元璋自封吴王,为何建国国号定为“小明王”韩林儿的“明”?

朱元璋这个时候正在和大枭雄陈友谅打得不可开交,刘基劝朱元璋不要去救韩林儿,和陈友谅的大决战才是要紧事。但是朱元璋决定走一步险棋,赶走张士诚,救出韩林儿。这不单单是权谋之术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更是一种宗教信仰。因为韩林儿是小明王,就是大明王明尊牟尼的代言人,是神之子,这种宗教信仰对群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神之子韩林儿都被张士诚掳走了,天下纷纷响应的明教徒必然会动摇军心。于是朱元璋一意孤行的将韩林儿救了出来,此时他的军队就顶替了刘福通的军队成为了起义军新的主力,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挟了汉献帝一样。

韩林儿落入到朱元璋的手里,这对陈友谅汉军为主的明教徒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统战,所以朱元璋在身份上一直是韩林儿的下属,直到击败了陈友谅之后,除了元军以外朱元璋再也没有了可怕的对手,他立刻自封为“吴王”。此时,朱元璋和韩林儿的关系就很尴尬了,如果朱元璋有一天真的得到了天下,那也是他为“小明王”打下来的天下,朱元璋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于是,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接韩林儿去应天的时候,遇上了一起沉船事故,韩林儿就死于那艘船上。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定国号为大明,改年号为洪武。

“小明万”韩林儿虽然死了,但他所代表的宗教信仰早已深入民心,朱元璋弃“吴”选“明”一则为安抚民心,二则顺应“明王出世”的舆论宣传,给自己建立新政权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告诉天下百姓:我,不是贫民朱重八,我,朱元璋才是应时而生的真正的明王!

上一篇

嬴政“始皇帝”的帝号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

街亭之战诸葛亮对马稷是否存有私心?马稷实则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