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皇位的继承向来讲究嫡长子继承制度。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清朝时期,几个皇帝都并非嫡长子。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有些特别。他是嫡长子,继位名正言顺也没有人和他争。在位时期基本没做什么,却赚得了一个好的名声。遗憾的是,他在位时间太短,年纪轻轻就感染了传染病去世了。
最名正言顺继位的嫡长子
在清朝的皇帝中,有一位皇帝的继位是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那就是清朝的第八代皇帝——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的父亲——咸丰皇帝一生中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长子。
按理说,两个儿子,都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并且两个儿子有可能共同争这个皇位。历史上,康熙年间就有“九子夺嫡”的事情发生。
同治皇帝
但对于同治来说,完全没有这个烦恼。因为他的弟弟,也就是咸丰的二儿子,在出生之后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追封悯郡王)。此后,咸丰皇帝一直到去世,都再也没有别的儿子出生。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咸丰去世之后,同治就成为了皇帝。同治即位时,只有六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
同年九月,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等被奕䜣与慈禧夺权。
作为一名只有六岁的小皇帝,自然不具备亲政的能力,因此朝政长期把持在慈禧和奕䜣手中。尽管同治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对于他来说,这份工作是痛苦的。首先,一个六岁的孩子,正是童年时光,却要做这些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其次,幼年丧父,这对一个孩子也是一个打击。最重要的是,因为权力,慈禧时刻打压着同治。
从未亲政却取得不错成就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就内忧外患不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同治年间,竟然出现了一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小高峰,人称“同治中兴”。
同治皇帝,在1861年登基之后。中国社会面临内忧外患:西方列强轮番入侵,太平天国、捻军、天地会起义此起彼伏。但在同治在位的12年间,中国开启了洋务运动,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史称同治中兴。
事实上,同治皇帝,基本没有参与这些事务。原因很简单,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有能力处理这些政务呢?
每次接见王公大臣时,年幼的同治皇帝坐在龙椅上。他身后坐着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他们之间用一幅帘子进行遮隔。在接见过程里,同治皇帝几乎不会开口说话,形同木偶;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发布指示,对军国大事作出决策。
1873年,同治皇帝总算亲政了,一年之后他得了天花去世。所以,同治皇帝对同治中兴没有作出像样的贡献。
但同治皇帝有一群给力的王公大臣。
垂帘听政
在朝廷里,有恭亲王为首的中枢重臣。恭亲王被授予议政王称号(没过多久又废除),任职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倾朝野。
除了他之外,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大臣也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在恭亲王奕䜣对他们非常信任,放手让他们做事。正因如此,成就了“同治中兴”的场景。
然而,好景不长,同治亲政后一年,就得了天花,去世的时候仅仅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