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读史|南宋灭国时,10万精兵跳海,皇帝殉国,蒙古人纷落泪

最近读了许多关于描写西汉名将的文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今天本人也来谈谈我心目中的‘西汉六大名将’。

六、游击始祖——彭越

我心中的‘西汉六大名将’

彭越,字仲,砀郡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

秦朝末年在魏地举兵起义,后来率兵归顺刘邦,拜魏相国,封建成侯,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五、中兴首将——赵充国

我心中的‘西汉六大名将’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英勇突围,授中郎。历任车骑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趁势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汉昭帝死后,联合霍光拥立汉宣帝刘询,册封营平侯,累官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平定羌人叛乱,开展屯田,晚年致仕。

赵充国为人沉着勇敢,善于骑射,富有谋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成帝曾召黄门侍郎扬雄称颂赵充国,扬雄有“在汉中兴,充国作武”的颂词,歌颂赵充国在西汉中兴中的武功。

四、封狼居胥——霍去病

我心中的‘西汉六大名将’

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以及名将卫青的外甥,权臣霍光同父异母兄长。

17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

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当时非常悲伤,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三、真将军——周亚夫

我心中的‘西汉六大名将’

周亚夫,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

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初为河内太守,后升中尉,景帝继位后升任车骑将军,后任太尉,官至丞相。为人个性耿直,不善阿谀权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之口,被汉文帝誉为“真将军也”。

周亚夫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其在军事上有三大贡献,一是改变了以车骑为主的战术,提出,短兵、利刃、鲜护的方略,使之更利于迎战匈奴骑兵。二是,声东击西,布疑兵于山西、河北,主力却出宁夏、甘肃,使匈奴首尾不能相顾,一战将其击溃。为后来汉武帝彻底扫除侵边的匈奴,奠定了基础。三是,以少胜多平定七王之乱。当时七国之军有五十万,汉朝廷仅有军十万,周亚夫力排众议,派三千奇兵袭敌粮道,尽夺其粮草。七国不战自败,联军回封地的能力也没有了。七国之乱遂平。

二、始破匈奴——卫青

我心中的‘西汉六大名将’

卫青,本姓郑,冒用母姓卫,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武帝决定兵分四路出击。三路都是名将,只有卫青初出茅庐。当时,卫青被拜为车骑将军。他独挡一路,以闪电般速度,出敌不意,直驱匈奴圣地龙城,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汉军又出击匈奴右贤王。卫青利用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

卫青幼时因生活艰苦,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让卫青放羊,郑家的儿子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当成奴仆畜生一样虐待。成年后,又做平阳公主的骑奴,公主出行时,他骑马相随。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选入宫,得到武帝宠幸,他才被提为太中大夫。由于他精于骑射技术,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很得武帝赏识。

卫青才干绝人,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即使常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作为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的将军,亦或出入禁中掌议论的侍中、太中大夫和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需过人的能力和魄力。对外辱强敌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

一、国士无双——韩信

我心中的‘西汉六大名将’

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派人降服燕。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

楚汉之时人们评价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是当之无愧的西汉第一名将。

(完)

上一篇

马超和韩遂两人关系真的那么好吗,他们联合扛曹又是谁领导谁呢?

下一篇

被13岁小屁孩嘲讽将兵不过300乘,又被先轸挫败,子玉真的很弱么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