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一年最悲伤,名臣武将去世的有十几位!难道是汉朝的诅咒?

前言

公元前232年,项羽诞生于泗水下相,也就是如今的江苏宿迁市。当时的项家尚为楚国贵族,历代享受楚国俸禄。在他九岁时,国家逐渐沦丧,家族也被迫开始流亡,楚国的百姓也被迫成为秦国百姓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和压榨。随着秦帝国的建立和逐步巩固,复兴楚国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然而陈胜吴广起义却突然动摇了秦帝国的统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羽随着叔父一起举兵起义,希望在这乱世之中立下一番旷世功勋。凭借着优秀的军事作战能力,项羽逐渐成为天下义军的\"总盟主\",率领各部推翻了秦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局势正在向着有利于项羽一方发展之时,刘邦突然崛起,打乱了项羽称霸的计划。二人为了争夺天下不断爆发武装冲突,最后以本来占据着绝对优势的项羽一方战败而告终,天下自此姓刘不姓项,项羽本人也于乌江江边含恨而死,一代霸王就此离世。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刘邦与项羽影视剧照


楚国覆灭,家道中落

项羽本为楚国名将之后,其祖父项燕就曾担任过楚国最高军事统帅。公元前225年,嬴政派遣李信率二十万秦军攻入楚国境内,攻占平舆、鄢郢等地,楚军遭遇大败。随后李信率部前往蒙恬的驻地,意图与其合兵一处。项燕得知后率领败退的楚军星夜追赶李信的部队,在秦军整顿休息之时杀入其中大破秦军,李信率领残部仓皇撤回秦国。

一年后,秦军卷土重来。这次嬴政派遣大将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主力浩浩荡荡杀向楚国,意图一战而定,楚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楚王熊负刍任命项燕总揽全国军务抵御秦军。两军在对峙多日后,楚军一直未能找到合适战机于是向东撤去。此时王翦复制了之前项燕的战法,尾随其后并大破楚军。蕲县之战后,楚国精锐几乎丧尽,项燕兵败自裁谢罪,楚国也自此灭亡。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项燕

楚国灭亡后,项氏一族的族人开始四处流浪,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复国,再现大楚的辉煌。然而此时天下已经一统,嬴政在六国的土地上兴建起了新的封建帝国,即大秦帝国,项氏想要复国变得愈来愈难。

项燕有三子,长子项渠、次子项梁、幼子项伯,其中长子项渠便是项羽的亲生父亲。(关于项羽之父主要有三种说法,分别为项渠、项荣和项超。因后世史料对其未加详细记载,故而存疑。此处取项渠之名。)然而项渠却早早离世,所以一直是由项羽的叔父抚养其长大。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项梁

项羽从小身体素质就远远超于常人,甚至堪称\"天生神力\",并且心怀大志。《史记·项羽本纪》中曾有记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该段材料中曾提到项羽身高八尺,可以举起大鼎。青铜的密度较纯铁的密度更大,所以重量自然也会更重。当时的重量单位与如今的重量单位虽然不符,而且我们也尚无法得知鼎的重量,但既然能够被记录至《史记》当中,足可证明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霸王举鼎

项梁、项伯、项羽三人隐瞒身份在秦国各地一直暗地里寻找楚国皇室后裔,只待天下有变,便揭竿而起光复楚国。

起义爆发,顺势起事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帝国境内爆发了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此次起义本来规模很小,陈胜吴广二人仅仅纠集了九百名逾期将要被斩的同伴,然而却产生了蝴蝶效应,进而影响了天下大势。

陈胜本就为楚国人,为了给起义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并号召其他楚人加入,于是以公子扶苏和项燕将军之名攻占大泽乡和蕲县。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六国遗民就已经对秦帝国的苛政十分不满,且不堪重负。起义运动爆发后,大量的农民和百姓纷纷加入义军,共举推翻秦皇统治的大旗。很快铚县、酂县、苦县、柘县和谯县便落入起义军之手,起义也开始逐渐向帝国境内的其他地区开始蔓延。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陈胜吴广起义

不久起义军攻下楚国旧都陈县,起义军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陈胜被众人拥戴为王,并建立起张楚政权。

很快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就传到了项家人耳中,此时项梁和项羽正处于会稽。会稽太守殷通认为暴秦灭亡指日可待,也打算揭竿而起,并想要拉项燕\"入伙\"。项梁虽然早就有意借机起兵,但手中无兵无粮无财,连栖身之地都没有。现在终于出现了良机,他自然不会放过。

项梁表面应允,暗地里令项羽潜伏在门外。当项羽入内见过殷通后,便在项梁的指挥下将其斩首。殷通的部下得知此事后集结多人将二者团团围住,火拼过后项羽斩杀百人有余,其余人等再也不敢妄动,以项梁的命令唯首是瞻。《史记·项羽本纪》中曾有记载: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项羽

自此,项梁项羽正式控制了会稽,下属的各县也成为项家人的据点。

决战巨鹿,确立地位

公元前208年,陈胜所控制的起义军内部发生分裂,陈胜本人也成了孤家寡人,最后被车夫庄贾暗杀,张楚政权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危机。

此时范增献策,建议项梁寻找楚国国君的后人并拥戴其为君,借此继续招揽楚人的加入。于是形成了以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核心的另一大义军集团。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熊心

没过多久,项梁就战死在与章邯的博弈之中,楚军的指挥权落入宋义手中。宋义因救赵不利,被项羽斩杀,于是熊心便封项羽接替宋义大将军一职,统领全部楚军。

随后项羽率领楚军主力及其他诸侯组成联军,与章邯指挥的秦军主力相战于巨鹿,即巨鹿之战。此战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十分英武,联军受到极大鼓舞一举重创秦军主力。章邯率残部退守棘原,却遭到来自胡亥的猜疑,无奈之下只好率部投降。二十万秦军投降后不久便密谋起事,却被项羽察觉,于是将所有秦国降卒全部诛杀,二十万条人命就这样变成一堆骸骨。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章邯

此后秦帝国统治者再也没有能力遏制起义的发展,帝国的大厦也在逐渐倒塌。项羽在这场战争中收获颇丰,斩获的粮草辎重和敌军首级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在各路诸侯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都愿意尊项羽为上将军,实际上就是认可了项羽担任联军\"盟主\"的地位。

对手更易,刘邦崛起

此时秦帝国大势已去,推翻暴秦的统治就在弹指之间,项羽的对手也不再是秦帝国统治者,而变成了同样具有称霸天下野心的刘邦。

在项羽率兵攻打函谷关时,刘邦已经攻克了咸阳。项羽一怒之下准备除去刘邦,但却被已经被策反的项伯所蒙蔽,放弃了除去刘邦的最佳时机。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鸿门宴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并未对其进行任何劫掠和破坏,当项羽进入咸阳后却几乎将全城劫掠一空。《史记·项羽本纪》中曾有相关记载: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刘邦

由此可见,项羽之志其实是想要衣锦还乡,即便与刘邦平分天下也可以接受,完全没有刘邦那般长远的眼光。这就注定了在接下来的博弈中,败北的一定会是项羽。

大势已去,乌江自刎

在覆灭秦帝国后,项羽班师凯旋,在得到了熊心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对诸位诸侯和诸将论功行赏。封刘邦为汉王,自己则为西楚霸王,共立十八位诸侯王。

公元前206年,熊心被项羽暗杀,同时与刘邦正式宣战,二人相战于彭城。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刘邦拥兵四十万,而项羽仅率三万精骑而来。战争的结果本来毫无悬念,但汉军竟然全线崩溃,折损了十万余人。项羽领兵继续围剿逃跑的刘邦,将其围困在睢水一带。突然狂风大作,刘邦借机率几十骑遁逃脱离战场,这才保住一命。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彭城之战

不久二人罢兵言和,相约平分天下。项羽太过天真,自以为刘邦一定会信守诺言,于是率军返回楚地,却不料在归乡途中遭到刘邦的追杀。刘邦联合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共同纠集了六十万大军围堵项羽。项羽手中仅有十万余人力不能敌,于是后撤至垓下坚守不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垓下城内的粮草和物资逐渐耗尽。项羽决定趁夜突围再谋出路,故而率近千骑突出汉军的重重包围向阴陵奔去。途中因迷路浪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最后被汉军所捕捉到踪迹,被迫止步于乌江。见大势已去后,项羽于乌江江边自刎,此后世上再无西楚霸王。

从楚国遗孤到西楚霸王,浅谈项羽的称霸之路

乌江自刎

结语

从项羽一生的经历来看,之所以会在与刘邦的博弈中落败,决不是因为其指挥和作战能力不如刘邦。相反,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军事指挥能力堪称天地之别。彭城一战,刘邦以四十万众面对三万敌军却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甚至还有十万余人被斩杀。在项羽走上绝路之后,仍然以区区的二十八名骑兵击退了汉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最后一次反冲锋时,项羽不仅将汉军的一员大将斩落马下,还斩杀了百余名汉军士兵,可见项羽之英勇。

然而项羽虽然英勇无敌,但却并无治国理政的头脑,也不懂得御下之术。如果他能够巧妙处理和部下的关系,也不会导致英布等人的倒戈,也不会因此丢失了江山和自己的性命。


参考文献:

1.《史记·项羽本纪》

上一篇

历史上最有名的七大以少胜多的战役,最牛的一次8万人破97万大军

下一篇

官渡之战打了9个月,不是火烧乌巢就完了,为你还原详细战局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