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凭借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身先士卒,历经大小三十余战,终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大部,结束了北方的数十年分裂状态,使汉王朝的统治又延续了几十年。在这期间,有多少英雄前来归附,又有多少豪杰向往,多少经典故事流芳百世。北宋宰相司马光在其著作的《资治通鉴》上评价曹操\"有大功于天下\"。
这样神武雄才的曹操,当年是如何笑傲天下的?
熟读兵书 注《孙子兵法》
史载,曹操武艺高强,没有人单打独斗是他对手。并且他还博览群书,特别喜欢兵法,他在修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居然写成《兵书接要》一书,并《孙子兵法》十三篇做了注解,一直流传至今。
看曹操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可知其不仅对孙子用兵之法了然于心,而且还有其评价和独到的见解。如在第一篇《计篇》中,孙子第一篇就说,军事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盛世也不能荒废,孙子还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七种情况的比较,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这五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孙子认为,为将者,必须要兼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曹操对将领也有着类似的要求。
在关于孙子兵法对于军法的这个问题上,曹操给出了答案。他说\"军法是干什么的?\"\"如果你制定法律而不去遵守,那还有什么意义呢.\"等等。这表明曹操对君主的美德和将军、的智慧有着清晰的理解,这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结果。
再如在《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中,曹操开头即评价道:\"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即粮草、金钱对战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曹操绝不是纸上谈兵,他不仅善于治军,而且更善于用兵。他收复百万青州兵,并择选部分变成自己的精锐部队的故事,更彰显了其个人魅力。
守信重诺 收服青州兵
东汉末年,由河北巨鹿人张角率领发动的\"黄巾\"被镇压后,黄巾残余势力退守到山东青州一带,并逐渐发展壮大,人数达到百万以上。其后黄巾势力进入冀州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派曹操前去剿灭黄巾军。
曹操率领征召来的不多的人马,与黄巾军在河南濮阳进行了第一次大战,并以少胜多;第二次则集合有限的所有兵力,采取围魏救赵之法,破了黄巾军的伏击。之后青州黄巾军的势力向兖州方向扩展,当地豪杰都推举曹操镇守兖州。
曹操驻守兖州以后,鲍信因为孤军深入中了黄巾军的埋伏而被杀,曹军经过奋勇作战,终于获得短暂的胜利,但黄巾军毕竟人多势众。
此时黄巾军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为了马上要灭亡的东汉王朝卖命,称\"天地之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并再次声明,黄巾军是上天所眷顾的。信中还提到了黄巾军中的很多人,因曹操在济南当地方官时的所为,如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等,对其颇有好感,并认可他的政绩。
于是,曹操利用这一契机,凭借个人的名誉,说服青州黄巾军归顺,并保证他们归顺后不会被杀害,而且每个人都会有田地,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好日子。
得到曹操的承诺后,逾百万青州黄巾军全部归顺。曹操从黄巾军中挑选了近三十万身体强壮者,组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青州军\"。其余人等被安排从事农业生产,保障军事上所需的粮草,这与之前曹操所著的《孙子兵法》中对粮草的重要性的认识相符。\"青州军\"自此成为曹操的精锐部队,并在以后的征战中发挥巨大作用,其战斗力所向披靡,而且他们只效忠曹操一个人。
治军有方 善于任将
曹操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以及爱才、惜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用人不疑\"的用才观,吸引了天下众多英雄归附。据统计,直至曹操去世,其核心谋臣、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注:佐治的官吏)共有102人,他们皆死心塌地辅佐曹操成就一代霸业。
而在选拔武将方面,曹操同样是不拘一格。换言之,曹操的洞察力非比一般,他慧眼所提拔的许多将领,或是来自于行伍战阵之间,如于禁、乐进、田豫、陈矫、满宠等;或是被收服的降将,如张辽、徐晃、张郃等;或是原本不知名或没有什么名气的、出身低微之人,如许褚、典韦、胡质等;或是自己的族人、亲属甚至是儿子,如夏侯惇、曹仁、曹彰、曹昂等。其中,张辽、于禁、李典、徐晃、张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他们智勇双全,为曹操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此众多的豪杰心甘情愿辅佐曹操实现统一大业,不正说明曹操正是当世的大英雄吗?
戎马倥偬 谲敌制胜
曹操不仅治军有方,善选良将,而且更善于用兵,史称他\"行军用师,大多依孙吴之法,喜欢出奇制胜,诸将也依样画葫芦,当世用兵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曹操一生征战不断,历经大小三十多场战役,主要有荥阳之战、濮阳武阳之战、破黄巾军兖州之战、击袁术封丘之战 、彭城之战、攻吕布定陶之战、破刘备徐州之战、夜袭乌巢之战、仓亭之战、邺城之战 、南皮之战 、平定幽州之战、壶关之战、攻乌桓白狼山之战、襄阳之战、阳平之战、当阳之战等,曹操留给世人的更多的是那些善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且以少胜多的战例,这显而易见是他熟读兵书的结果和过人智慧的体现。
不妨说一说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在今天的河南)。公元200年,袁绍统帅大军十万进攻曹操,想一举消灭曹操的势力。当时四面受敌的曹操手下可用的将士远逊于袁绍。曹操大胆采用谋士许攸的烧粮计,亲率步骑兵五千人,深入敌后,偷袭袁绍军的粮食等。在袁绍等待援军之际,曹操又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率领将士拚死一战。最大获全胜。此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的神武雄才也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而曹操\"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还可以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公元192年,曹操讨伐吕布,中计受伤,曹军士气低落。曹操于是施展诈死计,诱使吕布来攻,一战使吕布损兵折将,大败而回,挽回了不利的局面。
王者气质
何谓\"王者气质\"?应该说,王者之气是一种让众人敬仰的大家风范,而只有才能卓绝,在道德和人格方面具有魅力者,才可以被称作\"王者\"。在曹操的身上,就有着这样的魅力:知人善任,宽宏大量,真诚对待他人,弘扬道德,使邪恶的事不能施行等。此外,曹操是个轻易不会被打败之人,而这也正是王者必备的气质。即便面对赤壁的大败,曹操依然是雄心依旧。
曹操身上的王者气质,通过诗歌、歌舞,通过选才、待人,通过行军布阵,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上的举措,辉映着三国这个重要的时代,也有力地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承,其功绩非凡。
参考历史文献:
《后汉书》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