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可谓名声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很多国家都来朝贡,鼎盛时期有300多国家前来朝贡。
《唐六典》:“凡四蕃之国,经朝贡已后,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盖三百余国。今所在者,有七十余蕃。
唐朝的统治者为了显示国之强大,国之繁荣,大力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当时来自西域、新罗、日本、吐蕃、南诏、渤海的各国学生云集在长安,唐朝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国风范,专门设立了外事机构大鸿胪,由大鸿胪负责这些留学生的吃穿住行。
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置颜州。
由于当时很多邦国的皇亲国戚都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长安作为质子,由于这些人都是别国的皇子,唐朝也叫他们为侍子。这些人可以出入皇宫禁地,结交皇室和高官。唐朝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老师,教授他们学习各种知识。
唐朝希望采用这种方法,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们的国家,然而狼永远是狼,不会因为你对他好,就变成狗,很多人在唐朝学了唐朝的强大之策,回国之后,励精图治,使得国家得以强大,终变成唐朝的强敌,论钦陵就是其中一个。
论钦陵又名噶尔·钦陵,此人是吐蕃开国元勋禄东赞的第二个儿子,少年时,当做人质来到长安,在长安的时间里,论钦陵不仅学习了汉文,还熟读了汉人的历史,最主要的是利用在唐朝的时间里了解唐朝的兵力部署、经济发展、官员等情况。
论钦陵回到吐蕃之后,立即被委以重任,执掌了吐蕃的军政大权,熟悉唐朝国情的论钦陵立即就采取了军事行动,趁唐朝正在东征高句丽期间快速的夺取了唐朝在青海湖附近的领地,并占据了西域十八个羁縻州。
面对沉寂已久的吐蕃突然发难,唐朝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唐朝立即把东征的军队召回,让薛仁贵率10万大军征讨吐蕃。
面对来势汹汹的唐军,论钦陵集中40万人,利用唐军远道而来、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弱点,一举击溃唐军,这就是是著名的大非川之战。论钦陵在大非川打败唐军之后,迅速北进,占领安西四镇,彻底把唐军逐出西域,之后唐朝和吐蕃大战正式爆发。
公元678年,唐朝命令李敬玄和刘审礼带领18万大军再次出征吐蕃,双方在青海湖附近展开激战,以逸待劳的论钦陵,设下埋伏抓获了孤军深入的刘审礼。李敬玄知道刘审礼兵败被俘的消息后,宣布撤兵。之后唐朝与吐蕃一直在西域反复拉锯,短时间内西域连续易手了三次之多。
公元685年,论钦陵因战功卓著成为吐蕃大相,成了吐蕃帝国真正的主宰。经常派兵扰乱边境,唐军屡战屡败,武则天的知名大将王孝杰被当场俘虏。强悍的论钦陵让武则天的心头之患。
然而,由于吐蕃国力始终有限,支撑不了论钦陵的常年战争,老百姓对他极为不满,这个弱点被然而安西都护郭元振发现,于是郭元振建议朝廷每年向吐蕃派出使臣,广泛传播朝廷愿意和吐蕃议和之意。
此后,武则天依计而行,每年都派出使者出使吐蕃表达要议和的意思,但是号称战神的论钦陵仍然不停的引发战争,最终导致国厌民愤。
嚣张跋扈的论钦陵终于引起吐蕃赞普赤都松赞的不满,发动政变,诛杀论钦陵的亲信2000多人,论钦陵的手下也纷纷倒戈相向,绝望中的论钦陵自杀身亡,武则天就这样除掉了心头之患。
本是展示泱泱大国风采的制度,没想到给唐朝带来了数十年的边患不断,当时的名臣曾谏言武则天,说建议取消收留外国人在唐朝学习的制度,不过武则天说,像论钦陵这样狼子野心的留学生并不多,这个制度从总体上还是很好的,就继续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