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最有名的外交官就是周恩来总理,他的外交能力给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莫大的帮助,但是在中国外交官并不是在近代才有的,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古代虽然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是处于大一统的时期,不是这个国家灭亡就是那个国家的兴起,有时为了生存,会出现和亲的局面,但是说到底古代就是一个字“打”,所以外交在当时并不怎么受到重视,可这不代表当时没有外交官。
在古代曾经有一个人被称之为最强势的外交官,他就是王玄策。王玄策是洛阳人 ,虽然是唐朝的官员,却是唐朝有名的外交家,他曾多次出使印度。给两国之间的贸易带来了往来,关于印度旅行的事迹,王玄策也曾有记录,《中天竺行记》就记录了他所有的所见所闻,但可惜的是这本书在还没有完成是就已经失却了,人们只能在《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中寻找。
之所以说王玄策是强势的外交官,除了他三次出使印度,还有一个重大的成就是借兵大胜中印度。在唐朝初期,印度半岛统一后建立了摩揭陀帝国,为了展示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唐太宗就派王玄策作为正使出使西域,此次出行的并不是王玄策一个人,还有50位唐朝士兵跟随在他身边,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就踏上了征程。
但不凑巧的时,此时的印度却发生了变化,印度国王不幸去世,底下的大臣蠢蠢欲动,新王阿罗顺那趁机篡位成功,当上了新一代的国王,当他听说大唐使节要入境,加强友好关系时,居然派出2000人马进行半路伏击,50名大唐士兵全部遇难,只有王玄策逃了出来,并放出了狠话“你杀我50位唐朝士兵,他日我定灭你整个国家”。
对于王玄策的这句话,新王阿罗顺那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觉得仅凭王玄策一己之力,难成大事更不用说灭整个国家了。王玄策凭着自己的外交能力,到最近的尼泊尔国与尼泊尔王谈判,成功借到7000骑兵还号召各大藩属国,一同前往印度,进行围剿,不难想象印度肯定失败了。
在这场灭天竺的大战里,大唐可以说没有用一兵一卒,只派出了一个不懂军事、不懂战争的王玄策,凭着他的外交能力,让周围的国家纷纷响应。可以说这是王玄策的能力,也可以说这是他背后强国的资本,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外交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