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哪些谋士,能争善战,马下出谋划策,马上挥枪杀敌

狼狈为奸?看一看东汉时期,豪族和官吏有什么关系?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与司马氏

千年文化,浩然史观,关注我,帮你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豪族这一词出于《后汉书·王龚传》中:“王龚字伯宗,山阳高平人也,世为豪族。”提起豪族,我们脑海中便会自然地浮现出一个个身材高大魁梧、蛮横而不讲理的种族,历史上的豪族真的是这样吗?

实则不然,豪族是指地方上势力强大的氏族,把他们称为豪门大族。而我国古代最早的豪族则是春秋时期出现的,像晋国是出现的赵氏、韩氏、魏氏便是最早的豪族。在秦朝和汉朝的时候,豪族便是一股很强大的势力,甚至对朝廷形成了一定的威胁。那么东汉的豪族到底和王朝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王朝非常忌惮豪族呢?

溯其本源,我们还要看看东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王莽夺权篡位取代了西汉,但是王莽称帝建立了“新朝”后首先打算对西汉的制度进行整体上的改革,基层的农民受到的保护更多,而且更公平,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王莽正是被这群农民给推翻的,新王朝只用了十六年就倒台了。

其实王莽的改革许多都不合理,王莽篡位新朝廷中旧西汉的官员占据了朝廷的一多半,而王莽也十分看不惯这些“旧臣”,针对他们还有了等级分化,比如新朝的官员在宴会之中可以随便入座,而“旧朝”官员只有身体不舒服或者让其坐下的时候才能坐下,否则不得入座。

这一行为引得原西汉官员非常不满,却因为他是陛下而无可奈何。在经济方面,由于王莽改革了货币,导致物价变得高了起来,买东西的人们越来越少,商人也赚不到钱。王莽先后进行了四次货币改动,农民们普遍不适应。而且由于物价越来越高,农民心中很不舒服,却也只能接受现实。

狼狈为奸?看一看东汉时期,豪族和官吏有什么关系?

王莽篡权

终于新朝末年,汉王朝后裔刘秀在绿林赤眉起义中趁势而起,可是单凭刘秀一人却无法翻出风浪,他必须借助豪族的力量。

终于在刘秀征服了各个地方的豪族势力之后,开创了东汉王朝,但是刘秀只是暂时的获得了豪族的支持,当王莽被推翻后,刘秀如何镇压和管理这些豪族,所倚豪族的存在是刘秀当时不得不直接面对的一个事实。

狼狈为奸?看一看东汉时期,豪族和官吏有什么关系?

光武帝刘秀

豪族所倚为世家大族,他们在政治上世世代代为朝廷官员,几代人的传承自然而然就强大了起来,但是只在政治上为官如何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氏族?他们涉及还到了经济和文化方面,兼并土地、占领了田园将它们变成了自己的领土,收买奴隶为自己服务,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豪族的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般都拥有私人的庄园,还有许多部下追随着他们部下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现在的豪族可谓是羽翼丰满,逐渐的这股势力演变成了朝廷都忌惮的力量。刘秀为了笼络豪族,大量的任用他们,给予了他们官位并与强大豪族的子女联姻使得豪族成为了东汉社会的一根支柱。

在西汉刘邦统治时期,专门针对豪族设置了酷吏和刺史,用他们打击豪族,但豪族众多,这个方法没有有将豪族打击的有多惨痛,不过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徙陵制度是最为有效的,根据《汉书》:“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大豪族的发展空间。

但是徙陵制度在汉元帝之后便禁止了,由于当时朝堂上的大臣们和平民百姓普遍反对徙陵制,在永光四年十月便将徙陵制度废除了。随着汉元帝将徙陵制度的废除,导致了关东的一些豪族势力抬头,那一定是必然的事实。

不论是王莽统治时期的“王田令”、刘邦时期的“徙陵制”又或者是汉哀帝继位后推行的“限田”之议,都是试图打击豪族,抑制兼并土地的措施,从这里研究可以看出来当时豪族究竟是强大到了哪种程度才能让几代帝王对他们如此忌惮推行的政策却又只伤及皮毛。汉元帝对豪族一味妥协与退让的这种态度,虽然表面上减缓了朝廷与豪族之间的矛盾,但豪族却开始轻蔑朝廷,并且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实力再次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狼狈为奸?看一看东汉时期,豪族和官吏有什么关系?

汉元帝

由于豪族有一定的武装实力以及个人据点,在新朝末年的战乱爆发之后,各地的豪族纷纷自保,率领着自己的宗族及附近百姓和宾客,龟缩在自己的据点中。他们的这种保护降低了战乱对自己势力所造成的破坏性,而收容的百姓会因为感激而继续跟随着自己,实则加大了自己宗族的凝聚力以及人马。

豪族普遍都是更始政权,但更始失败后,他们又纷纷支持当地的势力强大的政治人物,就这样在各个地区形成一个个割据势力。就在这种形势下,刘秀开始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从而征服豪族,在后面攻打王莽新朝时起到了作用。

狼狈为奸?看一看东汉时期,豪族和官吏有什么关系?

刘秀和原配及皇后

但这毕竟是豪族,自己拥有一方势力怎么可能愿意服从刘秀的领导呢,所以在刘秀攻打下来的地区,他们的叛乱是经常有的事情,比如说:在刘秀夺取魏郡之后,卓京与魏郡大姓联合准备叛乱,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阴谋,幸亏刘秀及时发现,发兵消灭了卓京的队伍才阻止了这次叛乱。

类似于这种叛乱还有很多很多。不过好在的是最后都逐一被镇压了下去。当时以“平定安集”为主的政策也是刘秀对付豪族的主要手段。在刘秀占领了州郡后,根据《后汉书》记载“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而迅速恢复统治的秩序

但如果地方的官吏循抚不力,甚至欺压当地的豪族,那么豪族反抗的事情依然会发生,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守长者,守鬲县长,非正官也。”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当时的守鬲县长有侵犯豪族利益的地方,从而引发了豪族的不满与反抗,这件事情虽然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动荡,但也反映出来虽然豪族被镇压,但是在有些地方依旧有着不小的势力,所以导致东汉朝廷不得不对他们有很大的顾忌和防范。

狼狈为奸?看一看东汉时期,豪族和官吏有什么关系?

东汉时期的人

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豪族依然发生过武装叛乱根据《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十五年六月“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但是这一指令颁发下去,损害了很多豪族的利益,便立刻激起大规模的叛乱。

尽管刘秀很快平息的豪族的这场叛乱,但是也从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从此以后对豪族的动向密切关注, 虽然各地的豪族都曾极力反抗过刘秀建立政权,但是后来被武力镇压,被迫接受了统治。虽然说刘秀成功的复兴了汉室,但是他该如何在这个都是豪族的政治中前行,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于是他推行了“吏治”,抑制豪族本来就是汉代地方官的重要职责。汉武帝设刺史“以六条问事”也都与豪族有关,有了刘秀的撑腰,朝廷便开始严厉的打击豪族,但是吏治抑制豪族势力的同时,也大量伤及无辜百姓,其中基本上平民百姓一旦入狱,生还的可能性就极小了。因此,社会矛盾也开始日益尖锐,在当时看来,吏治的苛刻是个顽疾,人们开始期待“良吏”的出现取代“残吏”。

狼狈为奸?看一看东汉时期,豪族和官吏有什么关系?

汉安帝

安帝在位时,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当时人们崇尚神权,认为是天感受到了人民的民怨,而人民的名媛则是因为苛刻的吏治引起,于是便强烈的期待“良吏”的出现,于是很快世家大族借助‘天意’迅速崛起、官僚集团形成,社会动荡不安。

参考文献:

•《后汉书·王龚传》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资治通鉴》

千年文化,浩然史观,关注我,帮你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文章由浩然史观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都说扶苏死在“愚孝”,为何扶苏接到诏书不辨真伪?

下一篇

关羽温酒斩华雄?然而真正历史中,华雄真的是死于关羽之手吗?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