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历史上的中兴之母满都海为什么会嫁给一个七岁的孩子

导言:韩信是西汉初年杰出的军事将领,兵家“谋胜”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战无不胜,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了“兵仙“”的美称。韩信由于功高震主为刘邦所忌惮,最后被吕后和萧何设计诛杀,并被夷掉三族。韩信之死历来都觉得是刘邦过河拆桥、吕后心狠手辣的结果,但也与韩信自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

韩信少年时期穷困潦倒,没有什么谋生之道,也不能被举荐去做官,受了很多人的救济才得以生活下去。项梁领兵路过淮水北上时韩信投靠了他,做了一名普通的士卒,项梁战死后项羽接管了楚军;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都不搭理,刘邦做了汉中王后,韩信逃离了项羽投靠了刘邦。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韩信影视剧照

  • 刘邦、萧何成就了韩信

韩信投靠刘邦后并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汉军到南郑的时候,韩信跟着逃亡的士兵一起逃跑,被萧何追了回来,在刘邦跟前力荐韩信,这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萧何经常和韩信一起聊天,他知道韩信的才能。萧何的大力推荐让刘邦开始重视韩信,并设坛拜将,拜韩信为大将军,这个待遇是汉军里任何将领都没有的,而韩信获得了刘邦的这个待遇。

韩信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是刘邦搭建的,机会是萧何争取的,成就是自己用能力拼来的。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历史上很多天才都没埋没,韩信是幸运的,他的的战功赫赫最主要的是自己有着足够的军事能力和谋略,也缺少不了刘邦的平台和萧何的给他争取的机会,成功的影响因素很多,仅仅能力并不够。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韩信、萧何影视剧照

  • 韩信所做的几件事情将自己一步一步推向了悬崖

第一件事:以势向刘邦要齐王封赏

韩信在平定齐国的时候做了两件让刘邦忌恨得事情。其一,韩信平定魏国、燕国、赵国后,继而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刘邦在韩信之前派了郦生前往齐国劝降了齐王田广。韩信在进军的半道上听到了刘邦派人劝降了齐王的事情,他听从了蒯通的建议不管刘邦招降了齐王的事情,反而趁着齐国守备松懈的机会,一口气打到了齐国的国都,齐王田光把刘邦的说客郦生给烹煮了。这件事对于刘邦来说是极为恼火的,刘邦此时正被项羽按在地上摩擦,最希望韩信能够挥是南下支援,而且齐国已经被自己劝降了,结果韩信来了这一出。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其二,韩信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齐国国都,项羽急派龙且率10万楚军增援齐国,韩信击败了楚军杀了龙且,一举平定了齐国。此时的刘邦正被项羽的楚军团团围困在荥阳,正如热锅上的蚂蚁,韩信在平定齐国后并没有南下支援刘邦,在原地按兵不动,派人向刘邦讨要齐王的封赏。刘邦听了后火冒三丈,在张良和陈平的劝说下压下怒火,封了韩信为齐王,得到封赏后的韩信才挥兵南下,逼得项羽送回了刘邦的老爹和老婆撤退议和,刘邦得以脱围。这件事就被刘邦又记恨上了,韩信多少有点趁火打劫、以势逼人的意思,他是刘邦亲自设坛拜的大将军,关键时刻想的不是来救援,而是要挟封赏,这让刘邦感觉韩信和自己完全不是一路人,所以项羽刚败亡,刘邦就夺取了韩信的兵权。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第二件事:韩信收留钟离眛

刘邦击败了项羽后就夺了韩信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在做楚王的时候,收留了和他关系比较好的钟离眛;作为项羽的头号臂膀,刘邦对钟离眛可算是恨之入骨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下令楚国捉拿钟离眛。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借着巡视云梦泽让诸侯王朝见的机会借机除掉韩信。

韩信怀疑刘邦会对付自己,考量许久最后还是决定拿钟离眛的人头去向刘邦谢罪;钟离眛自杀前说韩信:公非长者!意思是韩信不是个厚道人。韩信拿着钟离眛的人头去见刘邦,一见面就被刘邦拿下了,削去了楚王的封号,改为淮阴侯,将韩信送到了长安,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

刘邦在楚汉战争的时候一直被项羽追着打,自己接二连三的在项羽跟前低声下气装孙子,最后老婆老爹也成了项羽的俘虏,逼得刘邦没办法才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裂土封王拉拢诸侯王来对付项羽。刘邦对项羽集团绝对是恨之入骨的,钟离眛做为项羽的头号打手,刘邦对他的恨意不比项羽少,韩信收留钟离眛并让他归附自己这就是给自己惹祸,而且做了楚王的韩信自己身后也是波涛凶险,又为了刘邦拿着钟离眛的人头去赔罪,这事业不够仗义。另外,韩信收留能征善战的钟离眛能做什么呢,在刘邦想来,韩信这是在培养势力准备造反呢吧。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第三:韩信的自傲

韩信看不起刘邦集团的其他人,甚至对刘邦也很轻视,他在长安呆着的时候不与任何人来往,也不参与朝议。有一次去樊哙家,樊哙恭恭敬敬的对韩信自称臣,惊讶的说:“没想到大王您能大驾光临我这啊”,韩信临走的时候樊哙也是恭敬的送到门外,而韩信给樊哙来了一句:“我韩信就和你樊哙这样的人为伍啊”。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韩信到底是因为自傲还是因为自己被夺取爵位的怨恨才这么说,但可以想象樊哙的心理阴影,好呆樊哙也算是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这样说不是与人结仇吗。韩信的自傲让他和刘邦集团显得格格不入,在人类的社会里,孤傲对个人而言并非好事,很容易被孤立,也无法融入到圈子里去。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第四件事:韩信鼓动陈豨谋反

陈豨被任命为锯鹿郡守,向韩信辞行,韩信劝陈豨造反,自己在长安作为内应。汉十年,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去平叛,韩信借口生病没有随行,之后派人向陈豨送信,让陈豨尽管起兵,自己在京城做内应配合。韩信和家臣商量,假传诏书赦免官府服役的罪犯盒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皇宫。结果被家臣告密,吕后采用了张良的设计,假传刘邦平定陈豨获胜的消息,让所有人入宫庆贺,韩信到了宫里就被抓起来诛杀。

这时候的韩信已经走向了必死的胡同,造反的事情一经发生,再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也有很多人说韩信的死是自己死咎由自取。韩信一步一步的将自己陷入了绝境,到了京城的时候,韩信既无军队又无人脉,已经成了案板上的肉,也正是他的谋反成了他必死的一个终点。从韩信的这些作为上可以看出,这位军事上的天才在政治上总是犹豫不决和没有敏锐的洞察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小白。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 刘邦对韩信并没有必杀之心

刘邦非常忌惮韩信,所以夺取了韩信的军权,剥夺了韩信的王爵,并把韩信软禁在长安看管了起来,实际上并没有决心要杀韩信。刘邦这个人猜忌心很强,但他并不是特别心狠手辣之人,这从他对待韩信和黥布的处理上就可看出来。刘邦抓了韩信并没有治他的罪,而是削去了他的权力软禁在了京城,刘邦抓了黥布后也没打算杀,而是想把黥布发配到蜀中去,是吕后在半道上碰到截住了黥布,并把他带回了长安,建议刘邦杀了他。而韩信的惨死完完全全是因为造反碰触到了吕后的逆鳞而被诛杀。刘邦一方面感念韩信的功劳,况且韩信失去了实力,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所以刘邦没必要非杀韩信;另一方面,刘邦也不想承担诛杀功臣的罪名,所以他抓住韩信后并没有杀掉韩信,而是把他送到长安监视了起来。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吕后有必杀韩信和黥布的绝对理由

平定陈豨叛乱的时候,刘邦的身体就开始不行了,吕后不得不考虑刘邦死以后的事情;刘邦一旦死去,这些功勋卓著的异姓王他们母子还能压制的住吗?黥布是当世无可匹敌的猛将,留他在蜀中始终是一个祸患,所以吕后以及其残酷的手段杀了黥布,震慑其他人。

韩信碰触到了吕后的逆鳞,刘邦死后继位的是自己的儿子刘盈,韩信造反危害到了刘盈,况且刘盈的太子之位本来就不太牢固;吕后战战兢兢一直努力维护着儿子的地位,此时韩信的谋反无疑惹怒了一个护崽的老母鸡。所以在没有知会刘邦的情况下,吕后直接出手诛灭了韩信,并诛韩信三族以解恨。吕后自从再次见到刘邦后已经失宠,她眼里的希望就是刘盈的太子之位。

所以韩信和黥布的死是吕后操刀、刘邦默许的结果。萧何在吕后诛杀韩信的时候为吕后设计,所以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萧何的做法没有错误,他是刘邦的心腹,是完完全全忠于刘邦忠于汉室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汉建立后,陈平、张良等人选择退来自保,而萧何不同,他积极的参与到西汉的制度建设和恢复发展之中。萧何设计诛杀韩信,就是因为韩信的谋反危害到了西汉王朝,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出手。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 韩信失败的选择和执着的理想

韩信有很多种选择,但偏偏韩信的选择很失败

韩信在平定齐地后,他可以选择做一枚刘邦忠实的臣子,立马挥兵南下救援刘邦;也可以选择做一个诸侯王,听去蒯通的建议。韩信的选择是既想做一个诸侯王又选择投靠刘邦。蒯通曾经个韩信建议韩信占领齐国、燕国等地,不投靠项羽刘邦任何一方,以实力逼迫刘邦和项羽议罢兵议和,然后分封诸侯做一路强大的诸侯。蒯通的这个建议是可以实现的,这和项羽的理想刚好符合,在项羽和韩信的刘邦的联手逼迫下,刘邦只能屈服同意。韩信没有采纳,他的选择是投靠刘邦继续想做诸侯王,并且还趁机想刘邦讨要齐王的封赏,这个选择并不明智。刘邦从发动彭城之战就看出他的野心并不是安心做一个诸侯王,而是要整个天下。

韩信被改封为楚王后,刘邦就已经很明显的表露出了要对韩信下手的苗头,此时的韩信还是想安安稳稳的做楚王。他收留了钟离眛,外出也高调的带着大量的随从,韩信想做一个像战国时期的诸侯一样的楚王。但此时天下已定,刘邦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来清理自己建立大一统王朝的障碍,韩信还是选择做了刘邦的障碍。

而最后韩信选择谋反是完完全全将自己推向了绝路。这是一场几乎没有胜算的谋反,异姓诸侯王已经被刘邦剪除的差不多了,光一个陈豨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刘邦建立西汉后废除了秦时的苛法和暴政,降低了税赋努力恢复农业生产,赢得了天下民众的归心,西汉的建国基础比较牢固的,陈豨和韩信加起来也几乎没有胜算。此时的韩信已经是案板上的肉无能为力了。

韩信执着的理想

韩信有着非常执着的理想,就是和项羽一样做一个诸侯王,大家和和气气各自统治一方,这个理想韩信到死也没有放弃。这与刘邦想建立家天下的大一统王朝相孛,刘邦在彭城之战失败后逃到了马邑,张良献计以裂土封王来拉拢韩信、彭越和黥布三人,刘邦是被项羽逼的迫不得已才这样做,天下稳定后,刘邦最下考虑下手的就是异姓诸侯王。韩信自认为投靠刘邦还能继续做他的诸侯王,可刘邦容不下他。

韩信昔日落魄之时,能受得了胯下之辱,成功后却接受不了失去权力和被刘邦过河拆桥的现实。从平定齐国后韩信还幻想从刘邦这拿到诸侯王的待遇,就注定了韩信的结局不会太好,而他自己一步步的错误选择和对局势的看不透彻更是造成了必死的结局。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从自身浅析韩信必死的原因

个人结语:

韩信无可否认是军事上的天才,刘邦的江山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这位西汉初年杰出的统帅无愧“兵仙”的美誉,他军事上的成就难有几人能追的上,可在政治上,韩信可以说是个小白。

韩信的结局是必然的,但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如果韩信在平定齐国后,联合项羽分封诸侯,那么他背上了不义的名声,但能实现它当一路诸侯王的愿望,这样的韩信可能历史的地位会低很多,因为正是他坚持战在刘邦一面所以才有了大一统的王朝。如果韩信在项羽败亡后,放下诸侯王的梦想,和张良陈平等人一样明哲保身,他的结局不会是那么凄惨。

韩信的死脱不开自己本身的原因,他是军事上的天才,却是政治上的小白,不能很好的洞察政治时局,在关键的选择和事情上犹豫不决,导致自己一步步的丢失了手中的筹码,最后变成了案板上的肉。韩信的死也脱不开刘邦、吕后等人的操作很辣,但对于各自的利益、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来说,韩信和刘邦等人换个位置,韩信估计有很大可能也会如刘邦那样去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韩信的成长之路堪称经典的逆袭之路,由一个生活贫困潦倒的草根一步步做到了大将军诸侯王,他的一生充满了励志,可惜了一代英才。

上一篇

无奈之人:阆中黄权,空有一身能耐,却在他乡遇明主。

下一篇

郑成功的势力到底有多大?父亲是海盗头子,拥有战船3000多艘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