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一部权谋剧,也是一部英雄史。在三国前期的混乱局面中各方英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精彩啊。但是时间到了三国后期时就变成了晋国一家独大,而蜀汉和东吴毫无招架之力,所以很多人便会觉得三国后期的历史是枯燥乏味的。
其实三国后期趋于平淡是有历史原因的。原因就是三国前期登场的那些英雄的历史人物,大多集中出生在公元160年到公元180年之间,所以当他们进入晚年之后,便会在一段时间集中去世。乱世之中的英雄大多都是如此吧?才会造成国家人才短缺,有种种地青黄不接的意思。
这一年便是公元220年,在短短的12个月内魏蜀吴的支柱人才纷纷去世,三个国家的政局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因此这一年堪称是三国时期最悲催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有\"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襄樊之战结束,随着襄樊之战结束后,三国大批能人接二连三去世。
刘备剧照
一、蜀汉
蜀汉去世了三个顶梁柱级别的人物。
这三个人物分别是关羽、黄忠、法正。其中关羽和黄忠的死是有关联的。刘备因为关羽被东吴暗算身亡,所以便不顾大臣的反对起兵伐吴,在伐吴途中,黄忠不慎中箭身亡,一连损失两员五虎上将,使蜀汉元气大伤
法正剧照
法正这个蜀国二号军师,则是在汉中之战中劳累过度,最终因为身体虚弱不治而亡。法正的去世导致刘备伐吴的计划无人能够劝止,最后蜀汉夷陵大败,不仅损失了黄忠这员大将,蜀国积攒多年的大军也被付之一炬,大败之后的刘备也在第二年愧疚致死,所以蜀汉在220年连续损失了两员大将,一个军师和十多万大军,更悲催的是第二年皇帝的命也没了,
二、东吴
吴国去世大都督和猛将
公元220年,东吴失去了大都督吕蒙和猛将甘宁。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后,不久便因病身亡。对于吕蒙的死外界议论纷纷,有人说关羽显灵;有人说孙权为了安抚刘备毒死了吕蒙。根据史料记载,吕蒙在白衣渡江之前就有疾病在身,率军夺取荆州时,因为战争较为激烈,所以身体支撑不住,导致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医治无效去世。吕蒙去世后陆逊接替了大都督的位置,这就为蜀汉夷陵大败埋下了伏笔。
东吴另一位猛将甘宁是自然病死的,但甘宁的去世在一定程度上虚弱了东吴的战斗力,夷陵之战中东吴面对强大的蜀汉军队一直不敢直面接战,如果刘备不犯低级错误,吴国堪忧啊。
所以在公元220年吕蒙和甘宁的去世,让东吴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面对强敌东吴甚至有了灭国的危机,但是幸好陆逊力挽狂澜,一把火把刘备烧回了老家,这才把东吴在这一年内的损失降到最低,总的来说东吴在这一年里失去一个大都督和一个大将,收复了荆州,这个买卖不亏不赚。
曹操去世剧照
三、曹魏
公元220年,这一年在三国中最惨的就是曹魏了。国家的灵魂人物曹操在这一年去世,曹操虽然名汉臣,但曹操一直在为子孙积攒实力,因此曹操作为曹魏的主心骨。曹操去世后,曹丕就废弃了曹操的唯才是举的制度,从而让司马家为首的家族势力迅速崛起,曹魏政权开始动荡不安。同年去世的还有曹魏二号人物夏侯惇,夏侯惇掌握着整个曹魏的军权,夏侯惇去世致使曹家手中的军权进一步被削弱,所以导致了曹魏后面与司马家的斗争中落于下风,曹魏在公元220年失去了,两个国家级别的人物,导致政权不稳,为后面司马家夺权埋下了祸根。
无论多么英雄的人物,也有迟暮消陨的一幕。但是组团离世,却是让人扼腕叹息。
《编者寄语》亲爱的读者朋友,能读到这里说明我们缘分不浅,文章或许写的不好,但是你的意见和建议对我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你的品评,我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我如果是那匹千里马,你就是伯乐,只有你才能鞭策着我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的进步。谢谢您的阅读。如果大家看完如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留言。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