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老丈人:三朝国丈帅比潘安,杨广、李渊都喊他外公

月旦评

*含义:对人物、诗词字画的品味评价,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典故人物:曹操、许劭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前话:不才会略微铺垫一下东汉末年的政治环境和曹操的家世背景,因为这些都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月旦评这个典故的含义!而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一带而过的了解个皮毛。

*跋扈( bá hù)将军

故事要从东汉末年曹操的祖父大宦官曹腾讲起。

曹腾出生于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这个地方还出过给老人桥下捡鞋穿鞋从而得到《太公兵法》的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和要给曹操开颅治疗头风的医神华佗。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宫中宦官,因为支持、依附外戚权臣粱冀而得到提拔重用。说起这个粱冀,就不得不提一段他的“跋扈”往事。

粱冀出身高贵,是大将军梁商的儿子,他的妹妹梁妠(nà)是汉顺帝刘保的皇后。他的家族曾经有七人封侯,出过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娶公主的有三人,可谓世家大族,豪门公卿。但是这位贵公子粱冀却相貌不佳,据说他的眼睛浑浊不堪、毫无神采,但注视人的时候却又阴冷而凶狠,直勾勾的就像锥子一样,让人感到害怕。他小的时候说话含混不清,脑子也不灵光,看起来是个不善言语内向的孩子。他不喜欢习字求学,只会简单的抄写记账。平日里喜欢外出带着鹰犬打猎射箭,尤其擅长弹棋、格五、六博、蹴球、意钱、骑马斗鸡这类玩艺。但即使这般低劣资质,却依然在家族光环的笼罩下,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等到他的父亲梁商去世以后,粱冀接任了大将军一职。随后,汉顺帝刘保驾崩,她的妹妹梁妠成为太后,因为新任小皇帝汉冲帝刘炳只有两岁,所以朝政全由太后暂为执掌。至此,外戚梁氏一门几乎完全掌控了东汉朝政。粱冀也越发骄横擅权,不可一世。

汉冲帝刘炳继位不久后便患病而死,时年三岁。为了继续把控东汉政权,梁冀拥立了年仅八岁的刘缵(zuǎn)为汉质帝,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梁冀主持朝政期间,凶残枉法,无所不为,颐指气使,气势凌人。汉质帝刘缵虽然才8岁,但是看他也很不顺眼。在一次朝会中,刘缵当着群臣的面公然叫粱冀为“跋扈将军”,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他的不满。但这一举动却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衔恨在心,觉得质帝虽然是个孩子,但为人聪慧早熟,对自己又心怀怨恨,如果待其年长后将很难加以管控,所以在经过一番仔细的衡量思考后,梁冀决定让这个八岁的小朋友乖乖的去领盒饭收工。

公元146年,梁冀让安插在质帝刘缵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其食用的汤面之中。刘缵吃过毒汤面,顿觉气闷肚痛,未几便毒发身亡,死于洛阳宫中。时年仅9岁。

跋扈将军用他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跋扈这两个字的暴虐含义,跋扈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刘缵死后,在宦官曹腾等人的建议下,梁冀拥立了汉朝最昏庸的皇帝之一汉恒帝刘志。汉桓帝即位后,曹腾因定策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加位特进。大长秋的职责是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为皇后近侍官首领,属于皇后的亲信。当时曹腾得到宠信的程度就相当于清朝慈禧老佛爷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一般。再简单说下特进这个官职,特进没有什么实权,仅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荣誉称号,表彰用的。

曹腾靠着外戚梁冀飞黄腾达虽然遭人诟病,但他却实实在在的为曹氏后代子孙打下了良好稳固的基础,试想曹操如果没有出生在这样一个有权有势的家庭,而是普通农户家的儿子,在那个只注重出身的门阀士族社会,他还能有晋升的通道吗?还能和有“四世三公”之称的名门“汝南袁氏”家的袁绍成为好友吗?还能在棒杀皇帝亲信太监蹇(jiǎn)硕的叔叔蹇图之后,因为家世而被豁免吗?所以说投胎真的是个技术活。曹操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那么,现在,别致的问题来了。

宦官!不就是太监吗?那太监曹腾又怎么会有后代子孙?莫非隔壁老王?

no!no!no!非也!非也!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原来,深宫中历来都有“对食”一说,关于这个词语,不才准备单开一篇详聊。这曹腾年幼进宫,屡感宫中寂寞,虽然已是无根之人,但内心深处依然憧憬着可以有正常人的夫妻恩爱生活。加之东汉时期,宦官集团势力大肆崛起,为了让朝中官员忽略他们被宫刑的事实,维护男性的尊严和满足心理上的畸形需要,有势力的宦官们便开始光明正大的娶妻纳妾。所以曹腾也在宫中为自己找了一个姿容秀丽,温婉贤良的宫女吴氏成为对食,并且领养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儿子,取名曹嵩(sōng),这便是曹操的父亲。

曹嵩为人机敏百变,圆滑事故,善于钻营,尤其在父辈的旗帜庇荫下,在官场更是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在桓帝末期,已经官拜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职能相当于现今的纪委、监察委。待到汉灵帝即位,先后擢拜为大鸿胪、大司农,位列九卿 ,位高权重。大鸿胪放到现在应该属于外交部的职权范畴,主管礼仪和外交;大司农则是财政部和农业部的交叉混合,负责财税经济和农桑发展。而且还在九卿之列,何为九卿,古代唤做中央各部门行政长官的总称,不才的解读即相当于我国的中央政治局各常委或者中央各个部的部长。列位看官晓得了伐,曹操可真的是赤裸裸的千足金超级官二代豪门公子哦!

但是曹嵩觉得这些还不够,他继续靠着贿赂以及捐钱建造西园而升迁为太尉,位列三公,仅次于大将军。这时的曹嵩才算真的到达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呼风唤雨,富贵逼人,权势熏天。来,让我们继续趋炎附势,羡慕嫉妒的解读太尉一职。东汉时期的太尉主掌军事、国防,但因朝廷的实权转移至国家政务中枢部门尚书台(相当于国务院)。所以,太尉实际上也兼任了主管尚书台的丞相一职。这回很好理解了吧!军委、国防部+国务院!=太尉,你没看错,太尉就是这么牛气冲天,闪灼着火花闪电的重量级要职。在东汉,权力就是这么集中,这么放肆和任性。所以,后人有说“生子当如曹操,养子当如巨高”,因为曹嵩,字巨高,养子出身而光耀门楣。

那么,别致的问题又来了一个?曹嵩捐钱建造的西园又是个什么鸟东西呢?

*西园

西园,汉桓帝死后,汉灵帝刘宏即位。说这位皇帝是东汉最荒淫无道、奢靡昏庸的皇帝,我想不会有任何人反对。那为什么不说他是整个大汉朝最昏庸的帝王呢?因为在西汉还出过一个汉废帝刘贺,此人在位27天,就做足了上千件不成体统的荒唐事。比如,他曾试图强奸年轻的上官皇太后,而这位上官皇太后可是大名鼎鼎的有“伊霍”之称的西汉中兴第一功臣美男子霍光的外孙女。又在汉昭帝刘弗陵停灵的后殿让乐人扮演戏子击鼓歌唱、吹奏乐器,载歌载舞。这些明晃晃的脑残、智障举止,简直令人不可理喻、匪夷所思,典型的no zuo no die天字第一号代表人物。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回头再看看汉灵帝刘宏又做过什么我们底层P民理解不上去的上流社会的别致行为呢?

比如他喜欢养狗,经常把狗换做“爱卿”。有一次,突发奇想的汉灵帝居然给一只狗戴上了官员的进贤冠和绶带,然后让它人模狗样的后腿直立上朝站班,还在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前拍手大叫:“狗官!狗官!”这真乃行为艺术的先驱鼻祖,创意十足,让我等自叹弗如、望尘莫及。

比如在后宫仿造街市、商店、摊贩做生意。他让美貌的宫女分别装扮成商人叫卖和购买的顾客,宦官们则扮成街边杂耍、猴戏的民间艺人。汉灵帝这哥们则扮成百姓在街市酒店中饮酒作乐,或与店主、顾客相互吵嘴、打架、厮斗,玩的好不热闹,不亦乐乎。

比如看见国库空虚,就和宦官张让、赵忠琢磨算计出了一个田亩税搜刮百姓,田亩税的算法简单粗暴,你家有一亩地,就交十个钱,有两亩地,就是二十个钱,以此类推。在征收到大量金钱后,刘宏笑逐颜开的对着为他贡献馊主意的坏出水的张让、赵忠说道:“张让就是我的父亲,赵忠是我的母亲啊!”这个只认钱的皇帝,根本不管百姓疾苦死活,谁给他钱,谁就是好人,有奶便是娘,毫无节操。

比如劳民伤财、耗资巨万的西园。西园非常宏伟富丽,房屋有一千余所,圆子内完全按照自然景观来设计建造,台阶上铺满了绿色的苔藓,水渠中种植着南国进献的只在夜晚月亮出来后才舒展叶片的夜舒荷,珠宝珍玩在香暖绣榻上随意散落,典雅的曲桥画廊点缀其间,亭台楼阁倚偎在假山绣湖之畔,汉灵帝每到盛夏,便到恍如仙境的西园里和貌美婀娜的宫娥嬉戏寻欢,他让人将西域进贡来的名贵的菌墀(chí)香倒入水渠中,唤为流香渠。流香渠的旁边还有一座裸游馆,宫女们都要不着一丝衣物,赤身裸体的陪着刘宏玩乐。据说刘宏曾在某个夜晚,举着斟满美酒的夜光杯,望着眼前活色生香、珠围翠绕的美人儿和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景象感叹道:“假如一万年都能如此,那我可就是天上的神仙了。哈哈哈哈......”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为汉灵帝守卫西园的禁卫兵团叫做西园八校尉,曹操是其中的典军校尉。相当于中央警卫团里的一个营长,绝对天子身边的亲信保镖,曹操的小伙伴贵公子袁绍也在里面担任佐军校尉。嘿嘿!列位看官们,你们终于坚持到了主角曹操出场嘞!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的父亲孙坚也在这一年出生。另一名主角许劭则刚好五岁,还在河南一个小镇子里和着泥巴玩。

曹嵩人到中年,才有了第一个儿子,自是十分疼爱、娇惯。以致曹操年少时不负众望的具备了纨绔少爷该有的全部习性,游荡放任,飞鹰走狗,好勇斗狠,吃喝玩乐,胡闹厮混,不修品行。最严重的一次居然被官吏王吉下了死狱,曹嵩听闻儿子要被处决,立刻用尽浑身解数,多方走动打点要将曹操弄出来。最后,夏侯渊帮曹操顶了罪,替曹操蹲了死牢。曹操获救后,曹嵩又多方打点,把夏侯渊也弄了出来。这件事情让要强的父亲十分失望,认为儿子将来大概率事件是不会有什么出息了,但不死心的曹嵩还是决定让曹操离开老家谯县到洛阳自己身边来锻炼打磨一番。也许靠着家庭的助力,阿瞒(曹操的乳名)这小屁孩走了狗屎运,还能有些作为也未可知!

洛阳是东汉的首都,跟北京一样,历来都是豪门贵胄巨贾云集的地方。北京有名噪一时的“京城四少”,洛阳当然也有显赫荣华的“太子党”。“太子党”的首领是家世背景最牛掰的袁绍公子。喜好结交朋友的曹操很快和世家子弟们混在了一起,成为了“太子党”首领袁绍的好哥们儿。关于两个公子哥儿的八卦新闻,比较有名的一次即二人曾经恶作剧的去结婚成亲的人家抢新娘玩耍,而且大为享受,乐在其中。这次出格的成功行为,估摸对强势霸道、控制欲较强的曹操的心里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影响,导致其在未来的日子里,特别喜欢抢别人的妻子做老婆。比如刘夫人是袁绍的老婆,杜夫人是秦宜禄的老婆,尹夫人是何进的儿媳,邹夫人是张绣寡居的婶娘,曹操为了睡这个邹夫人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他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典韦。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名声不佳的曹操在京城洛阳极不受人待见,自命不凡的世家大族都认为其不思进取,无品无德,只是靠着老子混生活的二世祖。但他的忘年交好友清流名士乔玄却不这么认为,他曾对曹操发自肺腑的说道:“天下将乱,依老夫拙见,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那时的曹操刚满十八岁。贴心的乔老爷子在给小朋友阿瞒灌了一大碗满满的心灵鸡汤后,鬼使神差的又给其指出了一条改变名声,改变命运的康庄大道

*察举征辟制

汉朝官吏的选拔制度叫做察举征辟制。即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去当官。察举推荐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即“孝”和“廉”,也就是你在外人心目中的形象,名声。但你到底孝顺不孝顺,廉洁还是不廉洁得由别人说的算。但别人这种生物,却是最不靠谱,最喜怒无常,最主观臆断,最不讲道理,最七情多变六欲横流的一种生物。那么要想让他们乖乖的或真诚或违心的说你好话,除了利益和家庭背景势力外,就应该没有别的更准称、更靠谱、更稳妥的东西了。所以贵族公卿上流阶层所享有的特权此刻便开始发挥作用了,他们动用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高贵典雅的请托行贿,将家族成员不论蠢废全部纳入官僚体系,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的官僚门阀集团。尤其东汉中后期的察举制已完全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己势力,维持特权的工具了,而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才选拔和吏治清明,底层人民彻底失去了上升通道。当时有民谣唱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意思是说举荐这个人当秀才,他却连字都不认识。推荐这个人做孝廉,他却跟父亲不住在一块儿,不赡养父母。

再看征辟何解?征辟的前提也是你这个人要有极高的社会风评,要声名显赫,名扬天下。然后皇上知道你了,把你调到京城当官就是“征”,丞相、郡守知道你了,把你调到他那里当官就是“辟”。有一个故事叫“马前泼水”,说的是西汉读书人朱买臣年轻时没有工作,只会读书,她的妻子认为他还不如一个杀猪的屠夫能赚钱,在二人又一次因为买不起米吵架后,妻子做出了冲动的离婚决定,改嫁她梦寐以求的杀猪屠夫,这样终于可以天天有肉吃了。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朱买臣被休的八卦新闻很快传到了某名士耳中,这人被朱买臣苦学的精神感动,举荐他做了官。不久后,皇帝也听说了朱买臣的事情,颇受感动的提拔他做了郡守衣锦还乡。他媳妇知道后眼睛都绿了,马上去找朱买臣要求复婚,说没有我休你,给你赚得了好名声,你这个死读书的木鱼脑袋哪有今天!你应该感激我才是。朱买臣嘿嘿一笑,拿起一盆水泼在了地上,淡淡的说道“你将这些水一滴不差的收回盆中,我就和你复婚。不然,哪凉快哪呆着去。”这也是成语覆水难收的出处,意味夫妻感情破裂,再也无法挽回。该女后气绝。

像朱买臣这种及特殊的为官例子太少了,不知道他哪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所以才让皇帝知道。大多数的底层贫苦书生一辈子都是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讪笑声。

所以在汉朝要想当官,必须有好的名声,要有人推荐你。

踌躇满志的曹操眼看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都神采飞扬的走马上任,唯独自己还在家里蹲,其愁苦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从乔老爷子家中出来的曹操望着蓝天白云,心中暗暗盘算,这条康庄大道无论如何都要走上一走了。

翌日,曹操重整精神,满怀期待的去往汝南许劭家中。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许劭,时年23岁,汝南郡功曹,别小看这个官职,在东汉,功曹是一郡最重要的佐吏,而且几乎被豪族把持。所以功曹并不是小吏,而是相当于汝南郡太守的副手,主管人事大权。出身豪族的这个许劭平日里喜欢与堂兄弟许靖逢每月初一在清河岛上一起光明正大、一本正经的说天下大事和名人的闲话八卦。由于许劭自身的影响力、地位以及对人物、时政品评的一针见血、生动形象,不媚俗、不吹捧、不造谣中伤、摆事实、讲真理,所以被他“扯过老婆舌”的人都能立时三刻名声大噪,扬名天下,世人为了有名声从而被举荐做官无不以得到他们兄弟二人的评价为荣。

由于许劭甘于淡泊,不趋炎附势、攀龙附凤,有所品,有所不品,宦官子弟、浊流豪强求他点赞,他睬都不睬,他叔祖父那边的堂弟许相因为谄媚宦官而位列三公,几次三番派人去请许劭相聚,许劭都以其没有德行为耻,始终不肯答应。可见其傲骨清高,但这在官场俗称“不识抬举”,不会看风向标做人。那么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许劭这样的“硬骨头”在圆滑世故的官场只能打打酱油,被高官们拿来装点装点门面以表雅致,最后许劭只能在颠沛辗转中客死异乡,那自是后话了。

由于不待见宦官这股浊流,许劭对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当然是一万个看不上,一万个瞧不起的。对曹操送上的厚礼也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尤其曹操外貌不佳,黑瘦矮小,谦逊恳求的那张脸上又不时悄然浮现出一丝奸滑的神色更是让许劭感到厌烦憎恶。所以许劭闭上眼睛,不发一言,任凭曹操呆站在座前,其逐客之意已经非常明显了。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年少气盛备受冷遇的曹操这下面子挂不住了,他不是假惺惺仁义礼智信的刘备可以三顾茅庐,他可是当朝位高权重的曹太尉之子啊!不管怎么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总要先给口茶喝喝,有点礼节不是!

面红耳赤、口干舌燥的曹操瞧着眼前闭目养神的许劭那个熊样,心里骂道:“区区一个小小的功曹,居然敢如此嚣张,目中无人,不给你颜色看看,你是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今天就让你体会体会你曹爷爷的手段。”

发起狠来的曹操说时迟那时快,呛啷啷一声拔出了腰间宝剑,刷的一下稳准快狠的架到了许劭的脖子上。“今天你说便好好地说,不说休怪我下手无轻重。”宝剑一晃,许劭一缕头发飘然坠地。从没被人这么粗鲁对待过的学者名士许劭吓得浑身发抖,脸色煞白。但看那曹操目光如炬、精光逼人,也不知这厮来真的还是来假的,哎...罢了,罢了,罢了,就送他一句又如何,免得日后麻烦。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许劭哆哆嗦嗦的看着曹操的脸色,希望这句评语能让这个混账二世祖满意。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月旦评”—曹操的功过是非及其显赫家族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小声嘀咕道,“英雄,乱世之英雄。哈哈哈!好!好!好!”世界观奇特,与众不同的曹操听闻许劭评价自己是乱世中的大英雄,顿感畅快喜悦,心满意足,也不在乎前一句奸贼二字的讽刺意味,放下宝剑,抬手一恭,转身欢天喜地的走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曹操从此以后声名鹊起,名声远播,在二十岁那年即被察举为孝廉,出任京城洛阳北部尉,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主管治安。

东汉末年乱世之中的一代枭雄正式开始了他的雄伟征途。

“月旦评”也因为曹操而流芳于世,被日后无数的文人骚客引用传扬。虽然其在那个时代发挥了举荐人才的作用,但仅仅通过某个人的评语而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似乎有失公允客观。他强迫你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如果一但有了差评,你将寸步难行,这也是为什么深受月旦评影响的曹操在以后的用人中都采用“唯才是举”的政策,即不论出身、名声,德行,只要你有能力,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所以不才有诗云:

月旦羁锦绣,何拘世人评。

孟德怜奉孝,始得百年基。

上一篇

陆逊一生最大败笔!临死举荐一年轻人,孙权重用后拖死东吴

下一篇

宋太宗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真的杀了宋太祖吗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