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后为何没有“第二王朝”

曹操被长江天险所挡

熟读《三国》的读者都知道,在三国鼎立尚未成型之前,曹操率领40万大军,攻打荆州,不料荆州幼主刘琮根本不抵抗,直接投降献城。胜利来得如此容易,于是曹操就产生了搂草打兔子的想法,想顺便把孙权给收拾了。不料这一仗却成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败仗,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船舰和大半人马,慌乱中收拾残兵败将,从华容道向江陵撤退。华容道非常泥泞难走,行军相当艰难,曹操到达江陵时已狼狈不堪,他留下曹仁驻守江陵,自己匆匆引军北还。

为什么长江天险能挡住曹操,却挡不住晋朝水师王睿,吴起早有结论

《三国演义》曹操剧照

曾有人提出,为什么曹操不通过长江其他的地方横渡,到了南岸以后,通过陆路讨伐孙权?以已之短与周瑜的水军拼杀呢。

其实曹操也是精通兵法之人,怎么不可能通晓这其中的道理呢?我想有几个因素决定了曹操的行为。

可以通过图中所描述行军路线,从樊城出发,追着刘备打。占领江陵后,改用水军准备渡江,曹军的船队从江陵出发,沿江而下,在长江南岸的赤壁一带与周瑜的水军遭遇。曹军初战不利,撤退到北岸的乌林,与周瑜军隔江对峙。

为什么不在江陵登陆,由陆路进攻呢?

一方面,曹操的本意是收刘表的荆州,由于收荆州的过程过于顺利,把荆州的水军也收于麾下。所以产生了沿江而下进攻东吴的战略。水运速度快。后来唐代李白的诗中“千里江陵一日还”就可以知道,当时水路比陆路速度要快很多,所以曹操选择水军沿长江顺流而下也是合情合理。

为什么长江天险能挡住曹操,却挡不住晋朝水师王睿,吴起早有结论

赤壁之战各路兵马行军路线

另一方面,一旦过了长江,曹操不一定有群众基础,地形和行军路线又不太熟悉。势必行军缓慢,而且江南山地过多,不利于大规模骑兵作战,曹军也会丧失自己的优势。

万一整个部队渡江后,被东吴的水军断了退路,那可就是全军覆没了。精通兵法的曹操定然不会冒这个险。

因此,曹操一定会选择水路,直逼东吴的国都,不料在半路上遇上了周瑜的水军,打了一仗后,形成对峙的局面。

彼时东吴的状况

为什么曹操此刻无法灭吴呢,一来孙权正值少壮之时,善用人员,又有周瑜、黄盖等一班猛将。就是经常讲的气数未尽。加上那莫名其妙的东南风,助了东吴一臂之力,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的因素是北方军队不善水战,在船上站不稳,肯定无法打仗,原来刘表的水军估计人数也不是很多,因为还有一部分在刘琦的手里,后归属于刘备。

为什么长江天险能挡住曹操,却挡不住晋朝水师王睿,吴起早有结论

《三国》赤壁之战剧照

偶然就是冬至以后这一带偶尔也有刮东南风的时候,周瑜和黄盖恰巧对这个气候的特殊性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事实是否确实如此,谁也无从考证。赤壁之战的开端就出于偶然,那么它结束于偶然刮起的东南风也许并不奇怪。当然,肯定不是诸葛亮筑七星台借的东风。

因此,实力强大的曹军无法突破长江天险,一举统一天下。

多年以后,蜀已经被邓艾、钟会给灭了,魏也早已禅让给了司马家的晋所有。

此时东吴的状况

还有江东孙氏王朝在盘踞着。东吴皇帝景帝孙休死去后,景帝虽然有四个儿子,因为都还年幼,当时蜀刚刚灭亡,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一个幼帝显然 是不可能对付这种非常局面的。

孙皓时年二十三岁,非常有才华,又加之好学,虽然不是景帝的儿子,也被拥立继位。

可是孙皓虽然有才,但是即位不久,他的骄淫暴虐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为什么长江天险能挡住曹操,却挡不住晋朝水师王睿,吴起早有结论

《三国演义》司马炎剧照

孙皓即位后,首先杀了曾经拥立自己有功,前景帝时的宰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还杀了景帝的皇后朱氏,和两个大一点的孩子。他的残暴行为为人所不耻。孙皓同时是出了名的好酒色,每次与群臣开宴会,都要逼大臣们喝到烂醉,稍有不从,就会受到处罚。最后竟发展到剥脸皮、剜眼等行为。如此残暴,在三国时代是罕见的了。

此时蜀已经灭亡,单靠吴国的国力与魏对抗已经是不可能的,也可以看出当年东吴鲁肃建议联盟刘备一定是最正确的战略方针,这一点以孙皓的智商,心里比谁都明白。晋灭蜀后,司马师派从吴归降的徐绍和孙彧,去东吴劝降孙皓,他们对孙皓说:“大必字小,小必事大”,暗示他应该识大局。孙皓当时没能反驳他们,说明他心理上已经屈服了。

而这一点,大臣们也都心知肚明。吴最后的宰相张悌在吴灭亡时说:“吴国将要灭亡,无论聪明的贤人还是傻子都知道,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孙皓也看出自己的大臣,其实与自己的心理状态一样焦躁不安,才使他对大臣们变得异常猜疑和暴虐。

为什么长江天险能挡住曹操,却挡不住晋朝水师王睿,吴起早有结论

对是否出兵灭吴,晋朝内部一直存在意见分歧。因为几十年前赤壁之战的结果还历历在目,也有人认为北方少数民族可能会乘机侵入,主张三思而行;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吴国国势衰败,实力已经远不如孙权的时代,应趁机一举灭吴。

晋武帝已即位十四年,国情也比较安定,于是决定采纳主战派主张。晋兵分数路,司马伷和王浑分头出兵建业对岸的涂中和横江、王戎出武昌、胡奋出夏口、杜预出江陵,王濬率领水军从蜀顺江而下,直指建业。以上各路共二十余万人,总司令为对攻吴持慎重意见的老臣贾充。这次总攻故意躲开了魏吴长年交战的合肥巢湖一线。最早到达建业的,是路途最远的王濬的水军。因为蜀灭亡后,晋在蜀建造大船,操练水军,晋的水军在实力上已经压倒了吴的水军。已经不再是当年曹操的水军与周瑜的水军实力对比了。

吴丞相张悌等率兵冲锋陷阵,誓死抵抗,但是大势已去,第二年三月,孙皓终于向王濬投降,吴灭亡。

吴起的断言

这就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起的话:“家长治久安,靠的是国君的德行,而不是山河的险固啊。”孙皓自身不仁,导致亡国,连罗老夫子都看不下去了,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东吴的灭亡也只是一笔带过。

上一篇

怒发冲冠!风波亭幕后的黑手究竟是谁?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下一篇

岳飞墓前曾跪着5个人,为何如今只剩4个了?还有一个去哪了?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