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巧妙处理李太后老爹犯错的事:说话需要智慧和技巧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她作为一个女性冲破几千年来的男性统治时代成为声名赫赫的“一代女帝”。她在位时间长达数十年,在这期间社会安定,经济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承李世民开创的 “贞观之治”,后启李隆基创立的 “开元盛世”,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她的政治嗅觉非常的敏锐,所以才能在险象环生的宫廷里生存下来。

重用女官、铲除异己,看武则天如何打破禁忌通向帝位

武则天

武皇一生的闪光点太多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这儿只说她的几个片段。

武则天重用上官婉儿,足显她的宽大胸怀。

武则天和上官婉儿是有灭族之仇的,而最后上官婉儿却得到的武皇的重用,给武皇当了27年秘书,看见武皇是何等的有胆魄,居然用仇家的女儿当秘书。

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概是这样的:

武则天用手段废掉王皇后和萧淑妃,上位当了皇后,有一天,高宗看到被废的王氏和箫氏,关在别院里,处境可怜,动了恻隐之心,想把她们放出来,武则天知道后就把她两个杀了,于是高宗很不满意武则天,后悔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找来宰相上官仪拟定废后诏书,准备废掉武则天,可当时武后已经是权倾朝野了,没有人能够动她。所以后来自然是武后找一个借口杀掉了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之,当时婉儿刚出生,因为婉儿的母亲是太长少卿郑休远的妹妹,所以她们母女俩才得以幸免。婉儿和母亲被带去掖廷宫作婢。14年后,上官婉儿长大了,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才华横溢,很快就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并被武则天赏识,做了武则天的秘书。

武皇有高人的胆魄和智慧,觉得自己一定能够驾驭得了上官婉儿,能够完全把控住她,事实也确实如此。

一晃就是27年,在这期间,婉儿也有多次为族人报仇的行动,都被武皇识破,而武皇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与计较,上官婉儿也看到了武皇的雄才伟略,心胸远居世人之上,崇拜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从此再无二心,忠心为武皇效力。

重用女官、铲除异己,看武则天如何打破禁忌通向帝位

上官婉儿

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相依共存那么久,我个人认为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武皇自己极具才华,也是极度爱才之人,从婉儿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也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帮助自己。

第二:武皇可能也是觉得因为自己的一己之意让婉儿成为孤女,小小年纪受尽人间疾苦,所以心存歉疚,也希望在大臣面前树立自己的仁德形象,做一个不计前嫌的君王。

第三:婉儿才华横溢,政治嗅觉敏锐,时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她明白即便武皇再是爱才之人,也不可能容忍一个几次三番想要她命的人存在,骆宾王就是例子。再看当时的唐朝,宫廷之风骄奢淫逸,女权思想日益盛行,特别是武则天的登基颠覆了只有男性才能当皇帝的传统,刺激了宫廷女性争权夺势的政治野心。在这样的情形下,上官婉儿更不可能去刺杀武则天了,况且只有依赖武则天这个识才的伯乐,才能带给她至高的位置与至尊的权利。识时务者为俊杰,婉儿冰雪聪明,所以得到武皇的百般宠爱。

两个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在一起必然相交甚欢。

上官婉儿也曾得罪过武则天。

据《新唐书》记载:\"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

意思是说上官婉儿因违逆旨意,本当问斩,武后惜其有才,只施以用朱砂在额前刺梅的刑罚而没有杀她。所以,便成为唐代历史上千古流传的佳话,武则天重用了上官婉儿,给了上官婉儿一段青史留名的政治生涯。

只要婉儿犯的罪不是十恶不赦,武皇是不舍得轻易杀掉她的,因为武皇更看重婉儿的政治才华,是武皇政治生涯中最得力的助手

铲除异己,通向帝位,足见武皇的铁血手腕。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物,就连好好活着都困难,而武皇能冲破男权社会的重重阻力,取得这个至尊之位,没点儿铁血手腕是万万不可能实现的。

自古以来,朝廷的争权夺利,新旧势力之间的殊死搏斗,必然伴有血腥杀戮。而武皇作为一个女人,一步步走上皇位,铲除旧势力的手段必然是狠辣的,要么不做,做就做绝

摆在武皇面前的旧势力的代表就是长孙无忌

先来说说长孙无忌代表的谁的利益。

这个人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长孙皇后的哥哥,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他的背后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也就是后人口中的关陇贵族,而长孙无忌在这个时候已经是这个势力最大的代表人了,而这个势力是能够影响朝局的,李治之所以能够获得皇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他的舅舅的支持,可以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托孤之臣,位置是何等的显赫,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逃过武皇的狠辣手段。

这场杀戮的开端是唐高宗想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一党当然是极力反对,在这个时候就和武则天及其党羽结下了梁子。后来武则天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把长孙无忌一党除掉了。

重用女官、铲除异己,看武则天如何打破禁忌通向帝位

唐高宗和武则天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叫做李奉节的洛阳人,状告太子洗马(太子政事和文理方面的导师,从五品)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私交权贵,有搞朋党之嫌。搞朋党就是意图谋反,案子很快被李治获悉,他命令许敬宗和辛茂将审理此案。许敬宗接手这个案子后,严刑逼迫韦季方供出幕后指使者。这是一起简单的案子,没人指使,韦季方是一个有良知的汉子,他不冤枉别人,但也受不了许敬宗的刑讯逼供,他想一死了之,却自杀未果。

这下,他可帮了许敬宗的大忙,因为许敬宗有文章可做了。许敬宗这样想:既然你背后没人指使,那么你为何要自杀呢?只有畏罪才会自杀啊,这说明你罪大恶极,你背后肯定有人。你是怕我把你背后的人挖出来,才选择自杀的。你背后的人肯定是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长孙无忌,一定是他!

许敬宗为什么会想到韦季方背后的人,一定是长孙无忌呢?长孙无忌怎么可能勾结一个从五品官员谋反呢?原因很简单:这是许敬宗的假想,他要构陷长孙无忌,他要为武则天和自己报仇

没错,许敬宗确实是想借此机会为武则天和自己报仇,而长孙无忌确实是武则天和许敬宗共同的仇人。武则天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恩仇就不再多说了,许敬宗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恩仇,就是在李治废王立武的关键时刻,他跑到长孙无忌的府上,请求长孙无忌劝说反对武则天的韩瑗和来济,却被长孙无忌严词拒绝和羞辱。许敬宗好歹也是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如此待他,他面子上十分不好看,心里自然记恨长孙无忌。因此,他要利用这个机会报复长孙无忌。

重用女官、铲除异己,看武则天如何打破禁忌通向帝位

许敬宗

最后长孙无忌被贬到黔州,从京城到黔州,一路都有重兵护送,这既是李治的关照,也是他对长孙无忌的警戒

整倒了长孙无忌后,许敬宗紧接着向李治奏报:“长孙无忌这次谋反,是由韩瑗、柳奭、褚遂良扇动起来的。另外,柳奭还有毒鸩之罪,于志宁也是长孙无忌的党羽,他们都逃不了干系!”李治听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活着的韩瑗和柳奭除名,把于志宁就地免职。死去一年的褚遂良也未幸免于难,他被削掉了死后追封的官爵,他的两个儿子在流放途中被杀。

应该说,事情进展到这一地步,李治的目的达到了,那一帮前朝旧臣也彻底倒塌了,可是不久,他又命令李勣、许敬宗、辛茂将等宰相继续审查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二话不说,就派中书舍人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缢身亡,享年62岁

一代名臣、贤臣,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两朝首席宰相,就这样屈辱地死了。他死得很难看,如正武则天所言那样:他死得很不甘心,但他无力回天。

该死的都死了,该贬的都贬了,这既是历史规律,也是皇权手段。纵观长孙无忌谋反案,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起莫须有的冤案。从始至终,都是李治和许敬宗在表演,都是他们在唱双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但我们又不难发现,在他们两人背后,在这起冤案背后,始终站着一个人:武则天!

武则天用她特有的狠辣手段,把她的死对头长孙无忌一党的羽翼折尽,让她称帝之路变得一片光明,再也没有能和她相抗衡的力量了。

武则天到她一生的终点的时候,还有一个出乎所有人的决定:自己死后要立无字碑,自己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是不是很意外?试想古代有哪位皇上驾崩之后,墓碑上刻的不是自己这一生的辉煌,真真假假。

重用女官、铲除异己,看武则天如何打破禁忌通向帝位

无字碑

结语

宋庆龄先生曾经这样客观的评价武则天: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是呢,一个女人,在丈夫身强力壮时,将他服侍得熨帖妥当;在丈夫身体欠佳时,挺身而出代管事务;等到丈夫去世后,又竭尽全力维持住整个家,还将家底扩充夯实。谁说她不是好媳妇?

总之,她的果敢,她的残忍,她的大胆,成就了她的成功。她,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唐’这个中国史上存在最久的朝代里演绎了她的一生。作为一名女皇帝,她比许多男皇帝更有才能,而在历史上,她的名字,也永久地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刻痕。

上一篇

大明王朝最后的悲歌——大明亡了,此人却仍在战斗

下一篇

当年乌江亭长来接项羽,为何项羽却没有答应?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