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出现了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武德之治、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等四十余次盛世。大明王朝出现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万历中兴等,其中说到仁宣之治,就必须说到没有他,明仁宗就不可能登基的内阁大员杨士奇。
杨士奇生于江西袁州宜春县,一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就随母亲改嫁罗性,杨士奇也被跟着改姓罗。
罗家祭祖的时候,年纪小小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罗性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还赞扬他的志气,于是恢复其宗姓。
明惠帝召集人修撰《明太祖实录》时,杨士奇被王叔英推荐当编纂官。朱棣登基后,改命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不久后进入内阁,参与负责机务。杨士奇为官谨慎,谈事有灼见。
永乐六年,朱棣北巡时,杨士奇与蹇义、黄淮一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明成祖返回南京实,杨士奇跟皇帝说太子天资聪明,有错必改。而且有爱人之心,不会辜负陛下的托付。”
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回来后,由于太子迎驾迟缓,朱棣将东宫属官下狱问罪。杨士奇被赦免,其他大臣仍然不断上疏弹劾杨士奇不应当独宥,被下锦衣卫诏狱,不久被释放,后来朱棣发现夺嫡计划时,上言皇帝:“两次让汉王就藩不肯赴任,现在知道陛下要迁都要求留守南京。请陛下仔细考察他的本意。”后朱棣削了汉王的两个护卫营,并安置其到乐安。永乐十五年,晋升为翰林学士,十七年改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十八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后被释放。
朱高炽继位后,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多次谏言皇帝减轻百姓税赋,注意自身影响,朱棣死后,朱高炽守祖制穿素服27天后,别的大臣上书穿吉服时被杨士奇阻止,朱高炽对旁人说:“(父亲)棺木仍然在停柩,我又怎能忍心易服,杨士奇所做的是对的。”杨士奇被晋升为少保,赐“绳愆纠缪”银章,当时朝着吕震、李庆联合多人孤立杨士奇,均被朱高炽化解,而且让杨士奇。同食三份俸禄(内阁、翰林院、兵部)。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杨士奇担任总裁修撰《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当时多人上书称汉王与赵王沆瀣一气,请明宣宗连带把朱高燧灭了。杨士奇上书说:“朱棣有三个儿子,但是皇上只有两个叔叔,有罪的不可赦免,但无罪的应当厚待,怀疑的话则防范,使其没有预谋而已。何必动辄加兵相战,伤皇祖的在天之意呢?”
朱瞻基和杨士奇商量后,把大臣上书要求严惩赵王的奏折拿给赵王看,赵王上书表示感谢,并且把护卫部队献出。明宣宗从此待赵王都非常亲切。朱瞻基对杨士奇说:“赵王之所以得以保全,都是您的功劳啊。”
明宣宗死后,九岁的明英宗继位,由张太皇太后把持军政大权,但是太皇太后命所有议案均先经过内阁三杨的咨议后再进行裁决。1439年,请求退休,不被批准。
受到明英宗宠爱的太监王振,渐渐干预到外廷政事,并诱导明英宗乱对大臣加罪。三杨中的杨荣死后杨士奇、杨溥日益孤立。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来越大,杨士奇被儿子杨稷牵连,以年老多病请求退休。1444年三月十四日,杨士奇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