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败光几十万大军,主动开城迎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朱元璋晚年,跟随他打江山的将领要么病死,要么被杀,尚在人世且能征善战的武将寥寥无几。俗话说,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太子朱标突然病逝,难过不已的朱元璋,既要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同时不得不思考另立太子的问题,毕竟他日渐年迈,将不久于人世,必须早做打算,否则容易出乱子。

李景隆败光几十万大军,主动开城迎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储君一日不定,朱元璋就睡不踏实,群臣也都在观望。经过慎重考虑,朱元璋直接跳过各位皇子,确定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即未来皇帝的接班人。尽管朱元璋年纪大了,但一点都不糊涂,为防止各地藩王在他死后不老实,尤其是燕王朱棣,朱元璋留下一位猛将,此人就是耿炳文。

耿炳文作为将门之后,其父深得朱元璋信任,在攻打张士诚时战死,耿炳文承袭父职。古人云:虎父无犬子!耿炳文作战勇猛,因战功显著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后来与常遇春、徐达等名将进攻陕西、大同,跟随傅友德征讨云南,又和蓝玉一起北征,可圈可点之处太多。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功臣进行赏赐,按照战功,耿炳文与徐达同为第一等。客观来说,耿炳文的能力非常强,仅次于徐达、常遇春和蓝玉,朱元璋认为,只要有耿炳文辅佐,孙子朱允炆的皇位稳如泰山,无人能够撼动,自己可以含笑九泉了。朱元璋去世后的第二年,让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

李景隆败光几十万大军,主动开城迎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建文帝连夜召见耿炳文,商议御敌之策,而后任命他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号称三十万精兵的军队北上。此时耿炳文年过六旬,虽然具备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岁月不饶人,朱棣只有三十九岁,正值壮年,况且朱棣绝非庸才,军事才能突出。

其实,耿炳文手里只有不足十三万将士,不足以跟燕王军队硬碰硬,打消耗战才是首选。朱棣突然发动袭击,由于准备不够充足,导致朝廷损失近万人,耿炳文当机立断,转移到城内死守。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耿炳文损失并不大,仍然握有十余万大军,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朱棣十分头疼,他对老将耿炳文的能力比较忌惮,攻城显然很难成功。无奈之下,朱棣下令撤兵,继续等待机会。正当朱棣一筹莫展时,喜事从天而降,建文帝竟然把耿炳文换掉,并采纳黄子澄的建议,让李景隆担任大将军。自古临战换将向来是兵家大忌,而且李景隆并非将才,毫无统兵经验,建文帝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李景隆败光几十万大军,主动开城迎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得知此事的朱棣,几乎开心到流眼泪,激动地说:“李九江(李景隆),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不是朱棣神机妙算,而是他太了解李景隆这个宦官子弟了,平时纸上谈兵还可以,真正带兵打仗绝对歇菜,对他委以重任,只能说建文帝不懂得识人用人。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李景隆不懂用兵之道,贪功求胜,贸然轻进,明明只有管理几千士兵的才干,皇帝非给他五十万大军,仿佛把他当成兵仙韩信了。由于李景隆的瞎指挥,加上建文帝的“免死金牌”:“切勿让朕留下弑杀叔叔之骂名。”朝廷大军接连战败,死伤者无数。后来,李景隆又集结六十万军队,结果还是被朱棣击败。

李景隆不行,逃跑技能却不一般,扔掉全部家当火速逃命,退守到济南城。接连几次失败,建文帝才意识到李景隆不合适担任统帅,将他召回京城,但并未问罪于他。若换成朱元璋,李景隆有十个脑袋也保不住,可见建文帝心太软。回京后的李景隆,被安排守城门,建文四年,朱棣亲率骑兵兵临城下,方孝孺建议杀掉李景隆,建文帝一口否决。

李景隆败光几十万大军,主动开城迎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皇帝如此优待李景隆,换来的却是背叛。李景隆二话不说,立刻把城门打开,迎接燕王朱棣入城,其举动令建文帝太寒心,甚至很多人怀疑,李景隆是朱棣安排的内应,否则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解释。朱棣称帝后,败光建文帝几十万大军,且敲锣打鼓主动开城迎接朱棣的李景隆,最终结局如何呢?

起初,朱棣对李景隆礼遇有加,以“默相事机之功”,列为靖难诸功臣之首,封他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并加封太子太师。但是,不久后就有人告发李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朱棣一笑而过,没有追究此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多久,几位大臣联名弹劾李景隆,罪名更进一步,说他和弟弟密谋造反。

这一次,朱棣没有放过他,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允许他上朝,只能老老实实在家呆着。不仅如此,李景隆又被以“大逆不道,意怀叵测”的罪名告了一状,爵位直接被削去,同时被朱棣下令抄家,家人全部被软禁,李景隆几乎气吐血,体会到“狡兔死,走狗烹”之悲痛,绝食十天依旧没死成,十几年后才去世。

李景隆败光几十万大军,主动开城迎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估计李景隆临死前,会默念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生不如死。”凡事都有两面性,假如李景隆带兵打败朱棣,以建文帝的才能,未必能把明朝带入鼎盛,而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史书评价:“明成祖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从这方面来说,李景隆并非一无是处。

上一篇

使用 WebAssembly 的网站中有 50% 将其用于恶意目的

下一篇

电视连续剧《血疑》第二册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