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古来稀,而活到八十则更不容易了,自古至今,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能够活到七十岁的皇帝已经极少,而活到八十岁的更不用说,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要说封建王朝活得最久的皇帝,那必定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但其实宋高宗赵构活得时间也不短,赵构足足活到了八十一岁,一般来说,活到六十来岁,古人就已经需要为自己身后事做打算了,而活到八十岁,基本也没几个人这么想。
宋高宗赵构,五十六岁的时候就将皇位传给了继子赵昚,五十六岁的赵构,尚且不算很老,比起来其八十一岁的寿命而言,绝对是太年轻了,为什么赵构会这么早就禅让皇位,自己做一个太上皇?
其实硬要问起来原因,不得不提的,赵构是为了保命。
虽说做皇帝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看起来没有需要操心的事情,但赵构却非如此,徽钦二帝被捕的阴影尚且笼罩着赵构,金人还曾经有计划的试图抓捕赵构,将赵构从一步步驱赶,据说赵构也是在被金人抓捕的路上丧失生育能力的,而赵构唯一的儿子,也是在被金人抓捕的路上被活活吓死的,一直到最后,赵构本人更是一路逃到了海上,在海上的时候,赵构才勉强逃过了金人的追杀。
除了金人的威胁,赵构还需要时刻担忧来自武将们的威胁,为何赵构宁可让天下人唾弃,也要杀掉岳飞?正是因为岳飞手里头有岳家军,岳家军的存在对赵构而言,绝对是一大威胁,赵构最怕的,是金人挥师南下,其次的就是岳飞等武将领兵叛变。
虽说赵构是一个皇帝,但赵构的皇位可坐的一点也不稳固,若非赵构善于玩弄权术,在各方势力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或许赵构根本做不了那么久的皇帝。
正是如此,赵构这个皇帝才当的格外的累。对于赵构来说,能够逃命继续享福才是最重要的,禅位做个太上皇,简直不要太滋润。
赵构选择在五十六岁的时候退位,也有信任太子赵昚的因素,虽然赵昚是赵构的继子,但赵昚却是个著名的孝子,若非赵构无后,怎么说也轮不到赵匡胤的后裔,赵昚当皇帝,因此,赵昚对赵构只可能是越发孝顺。
退位以后,赵构可以随时准备在金兵南下的时候逃命,将朝政扔给太子赵昚,事实也是如此,早在宋军前线失利的时候,赵构就已经做好了逃命的准备,只不过后来也没用得上。
赵构不会知道自己能活到八十多岁,因此,虽然提前做了太上皇,但赵构却仍旧过得很滋润,他本来就没打算放权,做太上皇,更多的也是想要不担责任,却能够享受权力。当然了,其中或许也掺杂了一些,想要帮助赵昚稳住大局,让赵昚皇位坐的更稳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