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为数不多,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就开创了大明江山。元朝灭亡之后,中国各地都还有很多地方势力,朱元璋利用武力完成了统一大业。
朱元璋在各种战役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上手下有许多的大将。所以这时的朱元璋面对战争,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但是朱元璋在外交方面,却显得不那么激进。
在对外政策上,朱元璋一贯反对元朝使用武力的做法,相反朱元璋采取和平的策略:“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朱元璋刚登基之初,他就派出了使臣拿着国书前往日本,希望他们能来朝贡,另外就是希望能解决扰明倭寇问题。但是国书送到日本后,日本非但不来朝贡,还把使臣给杀了。
这件事传回明朝后,朱元璋大为震怒,扬言要出兵日本,要征服日本。但是不久之后,朱元璋不知道是否忘了这件事,还是没有出兵日本。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规定日本为“不征之国”。
当时除了日本这般蛮横外,还有一个地方,同样收到朱元璋的诏谕后,更是爱答不理的。洪武年间,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
但是此时陈朝已经被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陈日昆,一度称兵抗命,丝毫不把朱元璋的诏谕放在眼里。安南这个地方,古称交趾,自从汉唐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的属地。
直到五代十国的时候,交趾才得以独立成国。元末时期,长期处于战乱,交趾趁机从从中国版图脱离出去,甚至还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觉得政治基础还不够稳,长期战乱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就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的理由,不愿意再大动干戈。就这样交趾处于置之不理的状态,由此安南也就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同样把安南列入了“不征之国”,但是谁知道安南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很久,就有明朝皇帝派兵攻打了这个地方。
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中篡位后,他可不像朱元璋那般仁慈。朱棣是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他有着强硬的手段,不然也当不上皇帝。朱棣即位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朱棣派兵攻打安南。
当时明朝的国力已经和建立之初,不可同日而语了,短短几年时间,安南就服软了。明朝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这之后,安南一直朝贡不断。后来胡姓王朝覆灭,陈姓王朝又没有近亲。于是,中国宣布撤销安南王国,改称交趾省,管辖十五个府,四十一个州,二百一十个县。
朱棣发动的这次战争,以明朝最终取得胜利而告终,安南也被并入了明朝领土版图,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不得不说,朱棣的手段还是很强硬地,和他长期带兵打仗有着离不开的关系。
原本安南被列入《皇明祖训》的,朱元璋明确说过安南属于“不征之国”,但是却被朱棣打破了,彻底将安南打得服气了,彰显出朱棣当上皇帝后,他所取得的一些政治功绩。
朱棣之所以冒着违背朱元璋的定下的规矩,一方面皇位是靠篡位得来的,当然得靠一些政治上的作为,来巩固和威慑朝臣,达到他统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