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有一句“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说,不动用刀兵就让敌方的军事力量归降我们,这是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在孙子眼中,带兵打仗将敌国打残不得已而臣服,那不是最厉害的本事,最厉害的是使敌国完整无缺的投降我们,这样的话,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能达到战略目的。当然了,做到这样的事情很难,但是并不是没有,比如管仲。
武侯诸葛亮的本事大家都知道,他经常自比管仲、乐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管仲的厉害了。
管仲是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最重要的是管仲还是一位经济学家。在管仲治理下的齐国,飞速发展经济,利用齐国的“鱼盐之利”,很快发展的民富国强。
齐王很开心啊,这兵强马壮,国富民强,就想找一点事情做做,比如入侵楚国,完成征服楚国的梦想。
“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
管仲一听,觉得攻打楚国不好。齐王就是知道有困难,所以才来问管仲,听到管仲这么说,齐王有点不高兴,因为齐桓公觉得管仲应该帮他出主意,而不是退却。
管仲笑着问齐王:“您攻打楚国准备拿出多少钱粮和兵马啊?”齐王思量了一下,说道:“准备拿出5000万钱,粮食无数,兵马数十万。”
管仲听罢哈哈大笑,与齐王言道,“我只要2000万钱,足够灭楚矣。”齐王听了大为不解,于是请教管仲,如何用2000万钱灭楚?
管仲笑道:“公贵买其鹿”(“重金买鹿。”)齐王一听,莫名其妙。管仲笑道,大王,您只管派人在周边国家收粮即可。
第二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 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 金。”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一时间这件事情就传开了,闹的沸沸扬扬。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 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 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0 枚铜币一头。,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 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 楚国的群臣认为,齐人以钱助楚国灭害,今年钱财丰收,明年粮食更会丰收,实乃一本万利,齐人无谋也。
一时间,楚人捉野鹿成风,甚至有人不眠不休捉鹿,生怕“鹿尽无以置重金!”
随着2000万钱用光,楚国的鹿也捉的差不多了,齐国使者带着大批的野鹿离开了楚国,返回齐国。楚王看着丰盈的国库,心满意足,老百姓也都赚到了钱,而且除去了损害庄家的野鹿,大赚一笔。
等到齐国使者归国时,齐桓公与管仲对视,管仲曰:“可伐楚矣!”齐桓公问曰:“之前有钱时不可为,今耗钱2000万,何以可为也?”
管仲这才将事情全部摊开,对齐桓公说道:“此前楚国强盛,如今以‘重金购鹿’之计损其根本,使全国百姓捉鹿而荒废田地,楚国粮食必然不济。”齐桓公一听,连连称妙。
管仲又说,大王,即刻派兵截断楚国远途交易,使其空有钱而无粮。
齐桓公想起之前管仲让他收粮,此时的粮食已是平时的五倍,周边国家的粮食多余的都卖给了他,现在楚国断粮,空有钱财根本无法购买到粮食,再派兵截断其远途购粮的渠道,楚国自然粮价大增,最终动乱四起。想到这里,齐桓公不觉佩服管仲深谋远虑,暗暗言道:“管仲真奇才也!”
正如齐桓公预测的那样,在管仲使用“重金购鹿”之计后,楚国粮价大涨,政局不稳,暴乱四起,很快无法自保的楚王就投降了齐国,齐国随后放粮安抚楚民,顺利接收了楚地,未动一刀一兵。
管仲的“重金购鹿”之谋,成为历代军事家的典范,这条计策在近代也被使用的很溜。资金雄厚,坐拥美元的美国,有着运用此谋得天独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