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超昂贵的跪拜!康熙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稳固江山

现如今,凡是去过南京明孝陵的人,都会发现明太祖朱元璋的墓前,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治隆唐宋。意思是说朱元璋开创的明朝,文治、武功超越了唐朝、宋朝。如此赞誉,出于谁手?不是别人,正是康熙皇帝。

一次超昂贵的跪拜!康熙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稳固江山

据载,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都会派遣官员前往明孝陵祭拜,其中五次是亲自前往。和爷爷一样,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必定会到明孝陵“拈香奠酒”。

他们祭拜之时,都会行三跪九叩之礼,以皇帝之尊行此大礼,可谓是优渥有加。这些行为被当时的人们誉之为:“礼文隆渥,踰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清朝夺了明朝的江山,满汉之别曾一度令清朝统治者们头疼不已。在这种情况下,不贬低前朝皇帝,就相当难得了,怎么还会对朱元璋如此客气?这很值得思索。

明清易代在当时被无数士人视为“天崩地坼”,之所以如此严重,绝不仅是因为政权的嬗替。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朝代更替,可能只有宋元之际和明清鼎革相类似,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异族入主中原。

一次超昂贵的跪拜!康熙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稳固江山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王夫之说:“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夷狄者,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非我族类,不入我论。”从这些论调中,不难读出王夫之对入主中原的清朝统治者的切齿之恨。

本来汉人在思想上就无法接受异族的清朝统治,而清初的“剃发令”以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暴政,更是火上浇油,彻底激起江南士民的强烈反抗。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统治者在全国局势稳定之后,到士风最为浓厚、遗民最为集中的江南拜谒明孝陵,其谋求满汉认同、消弭民族矛盾的诉求,就不言自明了。

想要消弭民族矛盾,首先就要消除文化隔阂,对于强势的中原儒家文化,清朝统治者唯有主动接纳并积极吸收。于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南巡归途中路经山东曲阜时,亲诣孔庙参谒。

一次超昂贵的跪拜!康熙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稳固江山

这一次参谒的规格非常之高,礼仪也非常到位,康熙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礼,亲笔题写了“万世师表”匾额,又赏赐了衍圣公,还免掉了曲阜一年的租赋。

孔庙的九叩礼,让人不由联想到半个月前,康熙皇帝在明孝陵前的三跪九叩。论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朱元璋是无法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但康熙皇帝对两人的祭拜,实质上是对满汉文化认同的诉求。

一个是万世师表的孔圣人,祭拜此人就代表着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一个是开创大明的明太祖,祭拜此人就代表着对前朝君主的优渥,正所谓:殊途而同归。

对于清初那批数量庞大的明朝遗民来说,明孝陵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象征意义,对孝陵的祭拜,其实就代表了对故国的追思,所以清初有相当多的人去“哭陵”。

一次超昂贵的跪拜!康熙这一跪,跪出清朝200年的稳固江山

大儒顾炎武就曾七谒孝陵,以寄故国之思。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孝陵已经成为那一代人寄托哀思和发泄情感的场所,也是已经灭亡的大明王朝的重要象征。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来审视清帝的谒陵,就会发现其行为本身针对性是相当强的,其所指向的,正是那些谒陵的遗民们。

清帝的谒陵,尤其是前期康熙皇帝的祭拜,据说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而其恭敬谦卑的做法,更被誉为“足超轶百代”。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清帝谒陵在当时所起到的轰动效果。

关注“史海深处”,就在这里,和我一起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吧!

上一篇

为什么汉分东西,宋分南北?

下一篇

在我心中你是完美女神!天下无二,送上这十部证明我说的没有错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