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主要从历史的真实数据来分析曹魏军师“郭嘉”的贡献,以及他的毕生遭遇。
(一)郭嘉的身世
自从三国类的电视剧兴起后,郭嘉这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神秘角色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且被夸赞的异常神奇,有人说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有人说他是鬼才,也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那么,真实中的郭嘉到底是何方神圣?竟引来无数人为他点赞喝彩。历史中关于郭嘉身世的资料并不多,我们根据目前现有资料来对这个三国第一谋士进行真实评估。
郭嘉,字奉孝,河南禹州人,三国时期曹操帐下谋略家,但他却英年早逝。
史书上只记载了郭嘉是河南人,并没有说郭嘉出自那个名门望族,但我们从一点就可以看出,郭嘉的家族在当时一定是一个声望显赫的家族,为什么呢?
因为郭嘉在投效曹操之前,在袁绍的公司上班,当时袁绍借着家族威望,在河北一带颇有盛名,于是他创办了袁绍集团。
当时,很多有志之士都纷纷到袁绍的公司应聘,希望可以在他哪里就业发展,事实上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分析,袁绍集团确实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在他哪里上班发展空间自然要比其他公司高出许多。
既然是大公司,用人标准自然也不会很低,没学历、出身寒门的人才,袁绍自然也看不上,从几大集团发布的求贤令来分析,貌似只有曹操招聘时附加了一条,那就是“不论出身贵贱。”
其他几个公司均是高标准、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先考虑。所以,郭嘉肯定不是贫寒出身,要不然以袁老大的标准,郭嘉肯定进不了公司,即使进了公司最多也就当个前台,但是郭嘉并不是靠脸吃饭的,你让他去当前台,他肯定不干。
(二)跳槽
公元190年,21岁的郭嘉去了袁绍的公司上班,这个年龄也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的年龄差不多。
但是到了袁绍公司后,郭嘉发现,袁绍招聘的人才很多,有前端搞开发的,中端搞生产的,后端搞销售的,甚至就连售后服务也是一应俱全。
这么多人才,郭嘉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在公司每天就只能打打杂,陪袁老大聊天解闷,当个随从,于是郭嘉果断的辞职不干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就这样,郭嘉因为找不到好公司在家赋闲了6年,每天读书练字,吟风弄月,也挺快活。
公元196年,曹操身边的一位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曹老大很伤心,于是他写信给荀彧,让荀彧给他推荐一个人才。后来,荀彧就把他的好基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这里提到的这个荀彧,是如何与曹操相遇的呢?曹操当年被赶出了兖州之后,无家可归,正是荀彧接纳了曹操,所以曹老大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此后荀彧就一直为曹操效力。
曹操见到郭嘉后两人畅谈一番,曹操非常满意,他认为郭嘉就是那个能够帮助他实现帝王霸业的有志之士。而郭嘉也很高兴,他说:“曹操才是我千辛万苦寻找的好老板!”
此后,郭嘉便当上了曹操的军师祭酒(军师参谋,在曹营属于中下等职位),为曹操征战四方出谋划策。当然,军师祭酒这个职位还是曹操首创的,享有专利知识版权。
(三)郭嘉的战绩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曹操的谋臣是最多的,他拥有整个三国最强大、最豪华的智囊团。
但是,郭嘉并不是曹操的首席军师,如果按照排名郭嘉甚至要排到五六位之后,为什么?
首先,荀彧、荀攸叔侄,下来是贾诩,然后是刘晔、董昭、程昱,按照战绩来看,郭嘉估计都要排到他们之后。
曹操的首席军师不是郭嘉,那会是谁?曹操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曹操的首席军师是荀彧的侄子荀攸,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因为曹操每逢外出征战都必然要带上荀攸。
我们再来看看被神化了的郭嘉有那些战绩:-
公元197年,曹操讨伐张绣并不顺利,这时候袁绍就写信调侃曹老大,信中的内容大致上就是对曹操说:“阿瞒,你连一个小小张绣都搞不定,我们自幼相识也算发小,不如你到我帐下来,我让你当总经理。”
而这时,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给予了曹操很大的鼓励。但是,当时给曹操提出袁绍缺点的策论,并不只有他一个人,郭嘉只是在袁绍公司上过班,对袁绍非常了解而已,所以他把袁绍的缺点总结的比较到位而已。
还有一件就是预测了小霸王孙策的死亡事件,当时曹操正值与袁绍争夺北方霸主之位,也就是官渡之战前夕,袁绍联络了徐州刘备、江东孙策,一起夹击曹操。
曹操的形势极为不利,但是在贾诩的建议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刘备,消除了刘备的隐患。
但是,他又害怕他与袁绍交战之时,孙策会偷袭他的大本营,这时候郭嘉就说,孙策暴虐嗜杀,他在江东刚站稳,有很多仇家,必然要死于仇人之手,不用担心孙策。
说是这样说,但是孙策跟他老子孙坚一样,英勇善战,打仗可是一把好手,就在这时,孙策突然被刺杀了,于是,郭嘉的预言便神奇的实现了。
有人说这是纯属巧合,有人说这是郭嘉安排的,也有人说这是曹操安排的,但是正史里面记载的却是,孙策是被许贡的门客刺杀的。
不管怎么着,反正孙策的结局被郭嘉言中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评价为鬼才。
(四)魂断征途
最后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郭嘉生前的最后一战,与曹老大远征乌桓,剿灭袁氏子弟。因为曹操自从在官渡大败袁绍之后,袁绍的残余势力都集中在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手里。
公元207年,袁氏兄弟又打不过曹操,只能带领残部逃到了乌桓(少数民族,东胡的分支),投靠了辽西的蹋顿单于。
郭嘉劝曹操扔掉辎重急行军追赶袁氏兄弟,但是当他们赶到天津一带的时候,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这场暴雨使得曹军在天津滞留一个多月。
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地面风干后,曹操带兵绕过大路,直接从辽西柳城的后方杀出,打败了蹋顿单于,袁谭、袁尚两兄弟又逃跑了,投靠了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见曹军势大,直接杀了袁氏兄弟,开城献降了。
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享年37岁。
从上面的战绩来看,郭嘉虽然颇有功德,但他与荀攸、荀彧、贾诩等谋臣的贡献相比,还差之甚远,所以,我觉得郭嘉并不是三国第一谋士,也并非曹魏第一谋士。
如果郭嘉的贡献很突出,历史上这么重要的谋士,不可能连他的身世出处都不详细记载,只有他的后代记载,而没有他的身世记载。所以,光从这一点判断,郭嘉在曹魏的豪华智囊团中,并非不可或缺,属于中庸档次。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