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一角,在这一片土地上存在着成千上百个城邦。他们之间彼此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或敌或友关系复杂,军事同盟关系、经济伙伴关系、母邦与子邦的关系、邻邦关系……每个城邦都处在由这些关系组成的复杂网络之中。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代希腊最为著名的战争之一,长达27年之久,希腊社会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城邦制度出现危机,此后希腊社会再无法恢复到繁荣局面,可谓是古希腊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接下来,笔者以雅典为主体,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时间维度来梳理分析相关的对外关系状况。
伯罗奔尼撒战争
追根溯源—战前雅典对外关系
公元前431至公元前404年之间这场持续了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并不是一跋而就,而是一系列因素的堆积过程。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梳理战前雅典与各方关系的必要性。
(1)雅典与盟邦的关系—提洛同盟内部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代希腊世界一场极为重要的战争,作为主力交战一方的雅典并不是孤身奋战,可以说,它的后备力量便是它所控制的提洛同盟。在具体阐述雅典与盟邦之间跌宕起伏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提洛同盟的概况。
建立提洛同盟的提议并不是雅典提出的,而是那些加入的城邦。为了使雅典人帮助他们对抗斯巴达派遣的希腊联军总司令波桑尼阿斯,他们以同为爱奥尼亚人为由,恳求雅典出面。对雅典来说,这是相当冒险的,顶着没有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人的支持的压力带领这些城邦反抗波斯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所以一开始雅典犹豫不决,后来越来越多的城邦派人去说服雅典,且雅典自身的经济也越来越依靠海外贸易,成立以自己为盟主的盟邦利大于弊。萨拉米斯湾海战让雅典信心倍增,并且国内统治者阿里斯泰斯和客蒙举止得体,深得其他城邦的喜欢,这一切因素促成了另一个对抗波斯的新组织的成立。
雅典民众
(2)雅典与非盟邦及波斯的关系
- 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
雅典与斯巴达是古希腊屈指可数的“大城邦”,但综合来看,雅典与斯巴达是两种类型的文明。“陆上强国对海上强国,多利安人的僵硬刻板对爱奥尼亚人的宽宏开明,寡头制对民主制,习以为常的匾乏对大肆炫耀的富有”。这是对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差异的高度概括。——时殷弘译《独一无二的战争》
斯巴达国内的阶级构成主要有三种:斯巴达人、希洛人和庇里阿西人。
斯巴达人:是毫无疑问的全权公民,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
庇里阿西人:是没有政治权利的自由人,在权力上来说他们不如巴斯达人,属于整个社会的中层。他们有一定的自由,有自己的土地,主要的是从事农业和工商业活动。他们要履行国家交税和服兵役的义务。
希洛人:也被称为“黑劳士”,属于国有奴隶,隶属于城邦,是斯巴达的主要劳动者。希洛人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耕种份地,提供粮食:斯巴达人并不劳作,完全由希洛人供养,所以维持黑劳士制度对于斯巴达人来说至关重要。
斯巴达勇士
- 雅典与科林斯的关系
科林斯位于科林斯地峡西部,介于罗尼克湾和科林斯湾之间,是南希腊和中希腊的交通要道,“自远古以来即为重要的商业中心”。领土大约900平方千米,其中山脉占其中的五分之四,这就注定科林斯的农业不很发达。
雅典与科林斯均重视邦内对外贸易状况,关系也是时近时远,但并不难以发现的是,双方的对外政策是独立的,即使科林斯身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一员,也并没有恰守斯巴达的政策或命令,而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考虑与雅典的关系问题。
然而,随着雅典实力渐强,双方的冲突越来越超出可以妥协协商的可能范围。出于对自己利益及安全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实力的考量,科林斯必然会尽全力拉拢说服斯巴达与他一起抗衡雅典。由此可见,科林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这一点上的重要性。
伯罗奔尼撒战争石碑
- 雅典与波斯的关系
总而言之,希波战争之后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前雅典与波斯的关系比较复杂紧张。虽然波斯国内的矛盾斗争日益尖锐,耗费了大量精力,但波斯并非完全退居守势,相反,他竭尽全力的利用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煽动叛乱,为自己捞得好处。
从希腊这一角度来看,这一时期人们对波斯仍有着强烈的仇恨,另一方面雅典与斯巴达势均力敌,他们都无暇同波斯斗争,甚至是想借助波斯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这一时期,并没有大的冲突,雅典和波斯都在等待利用对方的时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
错综复杂—战中雅典的对外关系变动
(1)提洛同盟内的反叛
公元前428年,列斯堡全岛除麦提姆那外,基本上都背叛了雅典。因为密提林打算通过军事战争的方式统一整个岛屿。后来这些势力和斯巴达人联系在一起,想要通过武力的方式对抗雅典。但是他们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通。后来雅典通过武力的方式又征服了这一地区。
雅典的压榨勒索引起了盟邦的普遍不满,使盟邦与雅典的矛盾尖锐化。另一个因素就是因为雅典的实力已经有很大的衰弱了,雅典已经没有了以前那种实力。这些臣服于他的国家表面上仍然听从他的命令。但是实际上都对雅典怀有二心。所以一旦雅典实力衰弱的时候,这些表面上的同盟就会土崩瓦解,各自独立。
这些盟邦的叛乱沉重打击了雅典,伯里克利曾明确指出:
“对同盟者要紧紧抓住,因为同盟者所缴纳的金钱就是雅典的力量,战争的胜利完全靠聪明的裁断和经济的资源。”——伯利克里
然而失去盟邦的支持,不仅使雅典在金钱上损失巨大,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以前做贸易的通道被阻断了。除此之外,雅典还失去了可以起防卫作用的屏障。
伯罗奔尼撒战争示意图
(2)科林斯的胁迫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夕,科林斯表现得非常积极。在这一场战争当中,他们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联盟内的很多小国家不愿意和斯巴达开战的时候。他通过游戏的方式劝服了这些国家并且使得联盟团结起来。通过说明希腊对他们的利害关系来博得这些小国的同意,使得以雅典为首的联盟又再一次统一在一起。
不幸的是在战争开始以后,科林斯逐渐和雅典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最终双方的分歧逐渐扩大化。科林斯和雅典一直处于敌对的状态。雅典人战败后,又是科林斯人极力主张严惩,希望拆除雅典的长墙,将雅典人卖为奴隶,由此可见,“科林斯要置雅典于死地的决心”。——晏绍祥《古代希腊历史与学术史初学集》
伯罗奔尼撒战争路线
(3)阿尔戈斯的动向
公元前422年,雅典实力在战争中大受打击,需要休养生息。而斯巴达一方,考虑到与强邻阿尔戈斯的休战和约即将到期,之前因为自家“后院”尚且稳定,所以敢于与雅典一较高下。但如今考虑到与阿尔戈斯的休战和约即将到期,阿尔戈斯也很有可能与雅典结盟,这样自己就会面临双向作战的境地,对自己极为不利,所以斯巴达当机立断,向雅典抛出了签订合约的橄榄枝。
这一时期雅典与阿尔戈斯的关系走向与斯巴达态度倾向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管是阿尔戈斯还是雅典,双方并没有真诚的合作之意,无非就是迫于形势的妥协。
伯罗奔尼撒战争遗址
(4)波斯的态度变动
波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是一开始的“中立”,还是后来的直接参战,波斯曾一度左右战争的进程,成为决定雅典和斯巴达力量孰轻孰重的一个重要砝码,并且常常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来调解二者的纷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波斯一开始对雅典或斯巴达的求助持置之不理的态度,任其双方互相厮杀,流血争斗。然而波斯也趁机企图重新恢复对小亚细亚地区的统治,为此他不断煽动小亚细亚的城邦反叛,遭到了雅典的反击。
由于雅典陷于战争,斯巴达的伯拉西达鼓动雅典盟邦反叛,雅典毕竟分身乏术,而此时斯巴达请求波斯赞助一支舰队以对抗雅典,波斯决然拒绝。所幸不久波斯国内陷入王位争夺战争,因此在公元前424年左右,雅典和波斯双方暂时中止了冲突。由此可见,在战争之初,波斯对雅典海军有所顾忌,没有直接与雅典对抗,即使有过策动反叛的活动,但终究没有明确支持斯巴达。
在这一时期,雅典的主要精力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上,视波斯为可争取的外援,然而波斯利用雅典和斯巴达都无暇与自己斗争的有利时机,并未大动干戈就捞得了许多好处。
波斯建筑
对外关系变动的影响因素
(1)经济危局—“粮路”受阻
经济实力古往今来都是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希波战争结束后,雅典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它主要通过对于过境的商品征收商业税的方式获取了很大的利益,商业税是雅典的重要财政来源。“从海上贸易和航海事业的观点来看,雅典是最使人向往的,最有利可图的城市”,“海外利益对正在迅速发展的雅典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
普鲁塔克说:
“当一个城邦出于逆境而不得不谦恭,出于必要而顺从大义时,治理起来似乎还比较容易;而当一个民族由于繁荣昌盛而得意忘形,由于骄傲狂妄而自我膨胀时,驾驭起来可就困难的多了。”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爱琴海,黑海,赫勒斯傍海峡以及色雷斯是雅典运输进口粮食甚至是雅典海外贸易的重要区域。然而这些地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都遭到了破坏。安菲波利斯在双方签订和约之前就被斯巴达占据。农业遭战争破坏,进口粮食的道路因各方堵塞而导致运粮困难,相对外向型的工商业经济难以支撑战争消耗。
伯罗奔尼撒战争
(2)政治动荡—统治集团的更迭
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其确立,经由伯里克利改革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从这个意义上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迄今为止最为民主的制度”。然而,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做过了头,过于强调民主而忽视了集中,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黄洋《雅典民主政治新论》
波利比阿认为:
“一切事务成败的首要原因在于国家制度的形式。国家制度是所有设想和行动计划的源泉,也是其得以实现的保证。”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夸大了国家制度的作用,虽然国家制度即便没有上升到决定性因素,但他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哈蒙德在他的《希腊史》中说,西西里远征的一切事件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许多缺点。反过来,西西里远征的失败又加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动荡。
双方交战
(3)民众作战心理—高昂到低落
对于富人来说,战争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权利和统治;对于下层平民来说,战争的意义主要在于推翻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得到适当的权利;或是通过掠夺外邦来获得财富,使社会地位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不断深入,雅典人平时自由散漫,当战争打响时,根本不能与质朴刚健的斯巴达勇士相提并论,虽然他们也能获得一些胜利。但是一旦战争转入僵持阶段而且无利可图的时候,他们便暴露出了软弱与自私的本质。
并且雅典人以暴力为后盾,尽一切可能扩张贸易与经济实力,导致投机与逐利的欲望水涨船高。雅典的民主制没有政治重心因此民意随波逐流,朝令夕改,完全靠偶然选举的最高领袖的天才统治。反观贵族寡头政治:
“从多利亚人定居在斯巴达的时候起,斯巴达有一个特别长久的政治混乱时期,但是斯巴达很早就有一个宪法,他从来没有过僧主政治。四百多年以来,他们的政府没有变,这点不仅是他们内部力量的源泉,并且使他能够干涉其他国家的事务”。——许海山:《古希腊简史》
这种政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保证了政策的贯彻执行,这一切无不使雅典的民主政府越发显得软弱无力。
头盔
小编最后的个人之见
雅典是古希腊世界的佼佼者,直到今天仍以贵为渊源的民主制度和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们所熟知。在当时的古希腊世界,雅典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大战爆发前,雅典邦内富足,工商业发达,因希波战争中卓越的战绩而在古希腊世界享有赞誉,被推举为领导者,建立并掌控着提洛同盟。
色诺芬曾经这样描述雅典的强大:
“什么人一船主和商人一会不渴望来到这里呢?那些拥有大量谷物,普通酒、甜酒、橄榄油和牲畜的人及凭借机巧和贷方款项谋利的人,谁不愿意到这里来呢?还有那些技工、诡辩家、哲学家、诗人以及想要学习他们作品的人,想要参观值得看看听听的祭奠或宗教仪式的人,急欲脱售和买进许多货物的人,除了在雅典以外,还有什么地方达到他们的目的呢?”——色诺芬
然而伯罗奔尼撒战争却让盛极一时的雅典几乎功亏一赘。海上贸易的优势因着长期战争的恶消耗而逐渐丧失,甚至连粮食运输都出现危机。
雅典基于战争的需要不断加强对盟邦的控制,而这种行为使得其与盟邦关系恶化,一些有着重要地理位置的盟邦的叛乱进一步削弱了雅典的海上贸易,最关键的是针对盟邦的税收减少,雅典财政日益枯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再者,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公民的狂热、盲从、混乱和失控使得公民大会的战略决策屡屡失当。总而言之,战争是残酷的,不仅导致人们生活上的贫困,更引发道德上的扭曲。阴谋、欺诈、猜忌等屡屡发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与混乱。
笔者之所以以雅典为主体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贯穿的对外关系,是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起因与过程无不深受各邦对外政策的影响。在诸多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利益。在修昔底德看来:
“即便是同盟者也并不是因为道义上的原则或是种族上的联系,而是因为每个国家利益或需要而团结起来的,正义的的标准是以同等的强迫力量为基础,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所必须接受的一切”。——修昔底德
这仿佛更呼应了帕默斯顿曾说的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维持国家间合作的同时,也要允许健康竞争的存在。“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任何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时候,只要能够平等地合作、理性地处理国际分歧,“修昔底德陷阱”就只会在史书中出现,和谐世界也会出现在不远的将来。
参考资料:
《独一无二的战争》
《古代希腊历史与学术史初学集》
《古希腊史》
《古希腊简史》
《雅典民主政治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