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荒唐!大唐太子想着当突厥的将军?佳丽无数,竟然独爱男宠?

唐王朝在千百年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一笔,无论唐初恢复民生,太宗贞观之治,玄宗开元盛世,唐朝的经济文化繁荣都给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都有不少关于华美大唐,迎接万朝的美好回想。

有光必有影,美好的皮囊下总掩饰着让人不忍直视的污垢,今天这位太子就是一位代表。


天资聪慧,却日益荒唐

太宗刚刚即位,便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太宗对他很是喜欢,并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师,严格教导。一开始,李承乾积极上进,能识大体,颇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太宗不在京城时,常常让他代理政事。

但李承乾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自幼养尊处优,喜好声色,慢慢地,沾染了不少坏习惯,生活日益荒唐颓废。

太荒唐!大唐太子想着当突厥的将军?佳丽无数,竟然独爱男宠?

李承乾喜欢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他还特别挑选面貌像突厥的侍从,每五人组成一个部落,把头发梳成小辫,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有时还玩"假死"的游戏。他对自已的手下说:"假设我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仿效突厥的风俗,来办丧事。"然后像死人一样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声大哭,骑到马上,环绕着"尸体"奔走,并依照突厥风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脸。李承乾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还说:"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一定要率数万骑兵,到金城(甘肃省兰州市)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汉人束发),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给我一个将军当,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干得差。"

这是何等的荒谬啊,李承乾所说的阿史那思摩,是突厥阿史那部的酋长。李承乾身为大唐王朝储君,竟然公开表示要在得天下之后去做突厥酋长的部下。作为汉族将来的领导者,大唐王朝的储君,竟然要做突厥的将军!

太荒唐!大唐太子想着当突厥的将军?佳丽无数,竟然独爱男宠?

与父失和,饰非失宠

李承乾的言行,不仅荒谬,而且与太宗的想法与期望背道而驰。李氏家族虽然以武力得天下,但是,逆取而以顺守之,以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之。此中道理,太宗自然十分清楚。所以,执政以来,他偃武修文、制礼作乐、尊贤重士、修养百姓。而李承乾对太宗的举措似乎并没有什么了解,他对此不感兴趣,喜好的依然是胡人风俗与战阵斯杀。

太荒唐!大唐太子想着当突厥的将军?佳丽无数,竟然独爱男宠?

更荒谬的是李承乾还养成了制造假象愚弄朝臣的坏习惯。他常常在太子宫官属面前谈论忠孝道理,谈到深刻之处,甚至泪流满面;可是一回到宫里,就跟一群卑劣的小人物混在一起,淫乱猥亵,无所不为。如果有大臣打算规劝,李承乾知道他的来意,总是表示非常感激,亲自迎接叩头,非常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劝谏者自然无话可说。寝宫之内的秘密,外人都不知道,所以当时的大臣相当看好李承乾,一致认为他是一位贤能的储君。

李承乾的"饰非"习惯,最终坑害了他的政治前途。李承乾伪造的假象,没有逃出太宗的眼睛。后来就慢慢的疏远,准备废了太子。

及长,好声色,慢游无度,然惧太宗知之,不敢见其迹,每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亵狎。宫臣或欲进谏者,承乾必先揣其情,便危坐敛容,引咎自责。枢机办洽,知足饰非,群臣拜答不暇。故在位者初皆以为明而莫之察也"。《旧唐书》


自我沉沦,喜好男风

李泰也是唐太宗孩子,他在学识方面更胜一筹,于是,太宗尤其喜欢这个儿子。由于李泰身体肥胖,太宗甚至特赦李泰上朝可以乘坐小车。这些对于失宠的承乾来说,心里压力极大,于是就破罐子破摔,开始喜欢一些音律,在自己的宫里沉迷,寻欢作乐,太宗多次责备都没有起到效果。承乾先是李承乾平日宴游无度,甚至嬖爱一个名叫称心的太常乐童。称心年十余岁,姿容美丽,能歌善舞,李承乾和他同起同睡,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唐太宗得到消息,怒不可遏,诛杀了称心,并狠狠地责骂了李承乾。但李承乾并不悔改,他在太子宫辟出一个房间,供着称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还装着身体不舒服几个月不上朝,公然与父亲对抗。

太荒唐!大唐太子想着当突厥的将军?佳丽无数,竟然独爱男宠?

"有太常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 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旧唐书》


造反被革,贬黜而死

后来李承乾暗中联络政治上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歃血盟誓,阴谋发动政变,迫使太宗退位。附马杜荷对李承乾提供的方案是:"天象发生变化,应立即用行动响应,你只要声称忽然得急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亲自前来探视,我们的谋略就可以成功。"

贞观十七年二月,就在李承乾紧锣密鼓地策划政变时,太宗第五子齐王李佑反于齐州。李承乾闻讯后得意洋洋地对纥干承基说:"太子宫的西墙,距皇宫只不过二十步,跟我共同创造大业,齐王怎能相比?"

太荒唐!大唐太子想着当突厥的将军?佳丽无数,竟然独爱男宠?

齐王佑的叛乱被迅速平定,在审问谋逆案件时,牵连到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四月初一,纥干承基在传讯中供出了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的方案。太宗大为震骇,立即指定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同大理、中书、门下组成专门法庭进行调查审判。这个专门法庭几乎汇集了当朝所有的高级官员,可见太宗对调查太子是否谋反一事的重视。专门法庭经过调查,认定谋反证据确凿。太宗问侍从官员说:"怎么处置李承乾?"没有人敢回答,通事舍人来济建议说:"陛下仍然是慈父,太子得以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太宗接受了这个建议。

四月初六,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囚禁于右领军。又于贞观十七年九月初七将李承乾流放到黔州。李承乾到了黔州没多久,便猝然死去。

"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

太荒唐!大唐太子想着当突厥的将军?佳丽无数,竟然独爱男宠?

李承乾画像

回过头来想,一个年少聪颖,群臣支持,而且名正言顺的太子为什么最后变得暴戾无常,甚至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让太宗最后选择了李治,发出了那句: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的感慨。其实归根究柢还是太宗不善于治家,对他只有严格的要求而无亲情,加上长孙皇后早逝,陷入的是一群精英的严厉之中,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在那种压力下,又怎能健康成长。再加小人蛊惑,最终走向歧途。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啊!

上一篇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武则天哪里来称帝的勇气?

下一篇

她的名字无人问津,她的家族无人不知,她的丈夫天下无敌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