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种选择中,为何英国选择鸦片打开清朝国门

178年前,也就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学历史教材上是这样写的:

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事实是,我们高傲的天朝大国第一次在洋鬼子面前低了头,

这一纸条约也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国耻。

《马可波罗游记》的美好幻想

元朝时意大利有一位探险家马可波罗,跟随使团,凭借双腿从欧洲翻山越岭来到了华夏大地,当时中国已是元朝统治,他由于自己的聪慧和机敏赢得了忽必烈的重视,并给他封官,在他任官职时,他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学习了中国很多先进的技术,后归国参加战争被俘,在监狱中口述下写出《马克波罗游记》。该书中把中国描述为一个富饶的,广阔的,到处是黄金,遍地是香料的理想国。

在万种选择中,为何英国选择鸦片打开清朝国门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在游记的美好描述引起了资本家的强烈向往,不断派出船队想和这个古老,富饶的国家交际。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

在万种选择中,为何英国选择鸦片打开清朝国门

《马可波罗游记》书影

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中英外交之间的误会

马戛尔尼使团,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访问中国,当时工业革命不就,英国工业化带来的种种先进产品和武器都随使团而来,英国人希望通过交流使清政府平等贸 .

但是清政府已经将日不落帝国当成了来自边远山区的蛮夷,非要让使臣对乾隆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而英国人觐见自己的国王也是单膝跪地的,对英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羞辱,双方搞的很不愉快。使团带来的象征航海先进水平的战舰模型,蒸汽机等物品被清政府当成了玩具,没有引起丝毫的重视,自然大家不欢而散了。

在万种选择中,为何英国选择鸦片打开清朝国门

马戛尔尼访华

相比这些铁铸的小玩意,清朝更注意的就是所谓的礼仪,这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根本不懂外交。清朝根本是个封建而封闭不愿对外交往的时代的表现,清朝对西方人的态度就是把他们当成来朝贡的小国,对统治者来说面子最大,管你是什么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都要对清朝下跪称臣。

在万种选择中,为何英国选择鸦片打开清朝国门

使团随行画师记录下的清朝运河

后来英国人希望通过交流使清政府平等贸易,显然他们的一番心思在清朝这里是无用的。为什么呢?清朝统治者的眼界问题,他们对世界无知,没有任何认识,唯一的认识就是我大清是天朝上国,什么都不缺,这些穷蛮的西方人所谓的贸易就是想占天朝点便宜,不能惯着他们,于是清朝根本就不愿意跟西方建立正常的贸易官方渠道,这使得每一个来到清朝的西方使团都被当成了叫花子打发回去了。

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失衡的中英贸易

此时的中国,GDP仍然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大体是因为清朝广阔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出于纺织和茶叶的出口,但中国的国内依然是小农经济,小手工业经济的天下,中国几乎没有和西方同等的工业体系,所以说什么GDP世界第一根本是无用的。

对比之下,比如公元1840年-1890年,清朝的年财政收入从白银4500万两增加到9000万两,足足翻了一倍,但同期美国这种二线列强的财政收入约100亿美金相当于15亿两白银,而在在1820年时,中国世界经济的32.9%英国只有可怜的5.2%,但同期的收入来比较,清政府当时年收入4000万两白银,英国则收入1.5亿两,这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巨大差别,小手工业和农业与工业社会的对比就证明了,这种无用最终会导致严重的结果。

在万种选择中,为何英国选择鸦片打开清朝国门

厦门茶商

众所周知英国人对茶叶上瘾,早茶午茶下午茶,贵族们显然此时对印度产的茶叶依赖性还不是很强,对中国茶上瘾的英国人想要贸易,但是中国却没有什么好依赖英国的。而对中国茶叶的进口造成了中英贸易的相当不平衡,从而产生了每年大量的白银流进中国。放到现在来说,或许可以进行国与国之间关于贸易问题的磋商和对话,靠谈判来解决问题,但是对当时的清朝而言,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又牵涉到了清朝的国策问题,闭关锁国,限制通商口岸,同时一副天朝上国的嘴脸,对清朝来说,世界各国都是夷,是对天朝上国有非分之想的,他们根本没想过和世界各国的相处。


落后的商业制度,和闭关锁国引来的祸根

清朝搞的行商制度,指定广州为贸易口岸,依靠行商制定与洋人贸易的规则,价格和进口的数量,除此之外,洋人不得和中国其余地区有任何往来,西方人到了中国,限制很多,对于这种垄断性质的贸易制度,西方人觉得无可奈何,这相当于在国与国之间又增加了一批中间商,政府不理洋人,中间商从中间赚差价,显然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清政府对贸易和外交的认识是无知 而西方人此时大概想的是要直接觐见皇帝,从官方来谈判获取地位,但清朝又和此时的世界各国不同,对于接受西方式的国际准则那是懂也不懂的,也没有熟悉国际的官员,皇帝虽然不是所谓的昏君,但是大多还庸碌无为,目光短浅。

在万种选择中,为何英国选择鸦片打开清朝国门

无法解决贸易问题,英国人选择了走私鸦片

贸易问题无法解决,清朝落后的关税制度更是让英国人恼火,因为对大清朝来说,随便指定的关税税率,各种勒索和官员收的黑钱,让英国人根本无法找到平等贸易的感觉,而清朝的司法制度更是让自诩为文明人的英国人愤怒,英国此时已经有了完整的司法体系,而到了中国,随便官员就能决定人的生死,在贸易上无法得到满足而去投机取巧的英国商人撞到枪口上就是被直接诶杀掉,这也是后来英国要求领事裁判权和关税协定等不平等条约甚至能主管中国海关的原因。

1780年左右,广东珠三角一带开始销售鸦片。英国人小试牛刀,市场反响不错。于是,逐渐向全国推广。直到林则徐虎门销烟时,英国人在中国卖鸦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合法的,后期,鸦片贸易还被纳入了关税,是清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从相关史料中可以发现,鸦片在中国大概横行了近二百年,其中又以晚清时期最严重。晚清时又以1880年代最为疯狂。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大概有1000万人在吸食鸦片。而此时的全国人口约3.64亿。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南京条约》

在万种选择中,为何英国选择鸦片打开清朝国门

南京条约

在贸易无法平等,谈判甚至不知道找谁谈,白银哗啦啦的流进中国,而英国人赖以自傲的工业品和鸦片根本无法进入中国,这对英国人来说,显然是无法忍受的,要想摆脱这种状况,实现贸易平衡,争取对英国有利的贸易条件,英国人只能去走私,而加剧的鸦片走私,使得清朝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这些白银喂饱了英国的大鸦片商人和英国政府,而对世界无知的清朝企图以限制鸦片来阻止困境,这才有了鸦片战争的开始。

上一篇

霸占属下的妻子,死于属下的反击,好好的湖南王却落得如此下场

下一篇

历史上的"禽兽王朝",皇帝个个荒淫无度,竟无一人活过四十岁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