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萧太后,姓萧名绰,小名燕燕。是辽第五代国君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摄政期间辽朝进入鼎盛。期间屡次击败宋朝,逼迫宋朝签订"檀渊之盟"此等壮举确实为一代奇女子。
韩德让与萧太后
萧绰出身名门,起初萧思温是太祖皇后的族弟之子,后娶辽太宗长女燕国公主为妻。因萧家与皇室有着如此紧密的联姻关系,萧绰本就可以说是皇亲国戚。当年萧思温拥立耶律贤
为帝时立下大功,景宗封其为魏王。景宗平日里经常光顾萧家,一来二去得知萧思温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燕燕,就是萧绰,于是就宣她入宫,一见之下,景宗更是无比爱慕,不久后就册封她为皇后,两年后萧绰诞下一子,就是圣宗耶律隆绪。
韩德让
景宗年幼时便体弱多病 ,萧绰对其生活上悉心照顾,精神上又给予了很大的安慰,景宗便更加以来萧绰。后因为身体原因,景宗对于国事力不从心,加上景宗发现萧绰对于治国有着惊人的天赋,总能语中要害,于是让萧绰干政辅佐自己。后辽北部族发生叛乱,萧绰提出的计划得以稳妥的平复叛乱,朝中大臣得知皇后雄才大略,也都默许了皇后干政。
萧太后
后景宗身体更加虚弱,根本无法再朝政,干脆就让皇后摄政。皇后也不负众望,施展雄图,多次解救大辽与危难之中。宋太宗赵光义于979年大举侵辽,皇后在高梁河战役中将太宗打败,此后宋朝数年不敢北侵辽。
982年,景宗驾崩,年仅12岁的圣宗耶律隆绪继位。萧绰也被称为"承天皇太后"太后对长子隆绪极为严格,禁止其奢华,培养其治国策略。为了加固隆绪的统治,为儿子培养了不少心腹。
太后摄政期间,重用耶律斜轸和韩德让,话说这韩德让本为汉人怎能得到如此重用。韩德让为辽朝幽州留守汉将韩匡嗣之子,在萧绰年幼的时候便被许配给了韩德让,景宗不知此事便招了萧绰进宫。萧父知道后欲要撕毁婚约,韩德让听闻后以为萧父贪图厚禄,便想着要退婚。韩德让来到萧府准备找萧父理论,但是在中厅听见了萧家父女的谈话。原来萧父本以身居要位并不是想要贪图高官厚禄。只是当今圣上龙体欠安,急需能稳住社稷的人,萧父知道唯有自己的女儿才能担当重任,萧父也知道如果将女儿许配给皇帝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但是为了国家社稷,不得不这么做。
韩德让在门外听了这一番话也心生愧疚,推门而入表示愿意解除婚约,萧父不知道韩德让也在,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萧绰恳请给她和韩德让一点时间。两人虽然订婚早,但是数年的交往早已互相仰慕,只盼在日完婚,如今一切都已化为泡影。萧绰心里一横说愿意反抗皇命,不进宫,一辈子做韩德让的女人,韩德让此时已经泪流满面,心里十分感动,但是他知道为了大辽,萧绰必须进宫。韩德让也劝说萧绰进宫,他说为了大辽为了萧绰可以一生不娶。
萧绰听闻心里也是流过一阵暖流,此时脱口而出说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报答韩德让,韩德让一听便怦然心动,一把搂过萧绰。良久,韩德让惊醒过来说自己绝非此等小人,于是将婚约递给萧绰大步走离萧父。
此后萧太后与韩德让光明正大了起来
转眼间,景宗驾崩,萧绰也成为了年届30的熟妇,她将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大辽。景宗驾崩后,萧绰念念不忘与韩德让的感情,韩德让也想要和萧绰重温感情,一不说二不休,二人名为君臣,实为夫妻。大臣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来知道萧太后为国家操劳已久,大臣们也只到太后这一段感情。
萧太后在韩德让等人的辅佐下积极改革,加强国力,朝中重臣也出奇的和谐,大家都兢兢业业深化改革。
1004年萧太后亲自出马,扬鞭南下。大辽此时已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城略地,转眼间,大宋社稷已经岌岌可危,大宋集结军队与之反抗,太后与韩德让等人商议后决定撤兵,并且签下了著名的"檀渊之盟"。
1009年太后还政于儿子后不久病逝,享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