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千古未解之谜

大家好,我是树懒。欢迎来到《树懒带你看历史》。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明孝陵

明孝陵千古未解之谜
  • 明孝陵里头到底隐藏了什么?

明孝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明孝陵中埋葬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因为皇后马氏的谥号叫孝慈,因此这座陵墓叫孝陵。

明孝陵非常的宏伟、壮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影响之后明代清代帝王陵寝的制式。

明洪武十四年明孝陵正式动工,二十五年后的明永乐三年这才正式完工。陵寝内部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当时明王朝在孝陵驻扎了一万多户。守卫十分的严格,古人以鹿为祥兽,因此林园那样就放养了近千头颅鹿,每头鹿的脖子上都挂着银盘一枚,上面铭刻着“盗宰者抵死”的字样。

明孝陵在六百年的时间里屡遭到兵火,现在留存的建筑并不多,存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砖石建筑,比如说: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碑亭、石像路等等。

明孝陵的神道很有特色,其中最大特点是建筑与地形地势能够完美结合,没有依照前朝旧址修成直线,而是依地依山形建造的蜿蜒曲折。神像两侧安放着狮子、骆驼、象等石像,而且威严肃穆。

明孝陵虽然为朱元璋的陵寝,但是一直无法确定地宫的具体位置。朱元璋的墓葬疑团重重,据说这位皇帝去世以后,在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之后,尸骨是埋在了北京的万岁山还是南京的朝天宫,也是众说纷纭。

明孝陵千古未解之谜
  • 朱元璋究竟有没有葬在明孝陵呢?

一九九八年,南京市文物专家使用精密的测量手段来勘探明孝陵,这是一个精细的工作,整整花去了六年的时间。专家们得出结论,朱元璋的地宫在明孝陵独龙阜地下数十米处,并且没有发现被盗挖的迹象,基本可以认定朱元璋就在地宫中沉睡。

明孝陵千古未解之谜
  • 那么朱元璋地宫确定了它的入口在哪里?

通过专家们的勘测数据可以发现,地宫有隧道状的建筑物,长一百二十米、宽五到六米,有多个入口,其中一个在明楼东侧宝城城墙下。从外部看这段城墙,有明显的裂口和下沉痕迹,显然,这里曾建有地宫入口的地面建筑,由于某种原因坍塌消失了。

其他朝代的帝王陵墓的墓道多是笔直的,但是明孝陵的墓道却是弯曲的。专家认为,这是当地地理原因造成的。明孝陵地下由两种不同种类的岩石组成,一种是侏罗纪砾岩,一种是长石石英岩。两种岩石磁性不同,软硬不同。砾岩特别坚硬,不好开凿。很有可能,当年的设计者预先设计好的是笔直的墓道,施工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临时调整了施工方案。

明孝陵还有一处让人不解的地方,就是独龙阜山体上的巨型卵石。独龙阜山体至少有六成是被人工修补过的,其上规则排布着很多巨大的卵石。当年修建陵寝的工匠花费巨大精力将这些石块运上山,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了防止盗挖,还是为了减少雨水对陵墓的冲刷,抑或只是单纯出于美观考虑?答案至今没能揭晓。

明孝陵千古未解之谜

而在前面讲述的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它是任何朝代都不一样的。其他朝代皇陵的神道都是笔直大气的,那么明孝陵为什么如此建造?后人也是伤透了脑筋。直到近年来专家在航拍明孝陵的时候才发现了端倪。原来整个皇陵的布局居然是北斗七星,而为什么如此呢?据说朱元璋农民出身,他端倪天下,在为明孝陵选址的时候,曾带着精通堪舆术的刘基,以及徐达、汤和等开国朝臣,到东郊钟山一带寻龙点穴,反复勘察以后,几个人把各自相中的风水宝地写在纸条,藏在袖子里,等亮出来的时候竟然都是独龙阜。

按说选址既定了,按照旧例造即可,可是朱元璋大手一挥:让孙权给我看门吧。于是呢独龙阜一带的名胜古迹统统被挖毁了,只有孙权墓被保留下来。

那么它保留在哪儿?保留在明孝陵弯弯曲曲的神道门口,皇陵的布局也因此被塑造成了北斗七星、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五龙桥、享殿、宝城,这就分别构成了北斗七星的勺头、勺身和勺柄。

明孝陵千古未解之谜

看来,朱元璋深信魂归北斗,天人合一,他死了之后仍想关照大明江山。

上一篇

古代青楼为何开在考场对面?

下一篇

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未解之谜——天津火柴人事件。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