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和尚又是皇帝,爱江山更爱出家的和尚皇帝——萧衍

大家好我是树懒,今天咱们要来聊一聊中国历史上一位和尚皇帝,他就是南朝的梁武帝。

是和尚又是皇帝,爱江山更爱出家的和尚皇帝——萧衍

南梁武帝萧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萧衍十分信仰佛教,曾屡次脱下龙袍,穿上僧衣,舍身出家。每一次大臣们都要凑出一笔钱来为他赎身,这笔巨额款项,最终还是转嫁到老百姓身上。梁武帝不仅自己吃素,不近女色,还要求全国祭祀时都不准用牛羊,而要用蔬菜代替。后来遭到强烈反对,他才允许用面捏成的牛羊祭祀。他潜心研究佛教理论,虽然颇有建树,但作为一个皇帝,这显然是不务正业,由于荒废政事,导致“侯景之乱”爆发,自己也被囚禁起来,最终落个被饿死的下场。

武帝萧衍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是在推倒远房亲戚萧道建立的南齐之后登上了帝位的,萧衍曾经在南齐担任军职。他是个将才和北魏军多次交手,声名远播。公元495年,北魏军进攻南齐司州刺死萧诞,但萧衍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其他将领见魏军势力比较大,畏惧不前。萧衍就亲自率领敢死队作为先锋,奋勇拼杀,大破10万魏军。

战后搜查敌营,从从魏军遗留的文书中找到北魏孝文帝的书信,上面写道:“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与他争锋,等我来了再说。如果能够俘虏此人,将来必定为我所用。”

是和尚又是皇帝,爱江山更爱出家的和尚皇帝——萧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萧衍早年还是一个社会名流,多才多艺,南齐萧子良开府邸,召集名流雅士,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一同游乐,吟诗赋文,号称“八友”。到后来萧衍做了皇帝,虽然政务繁忙,可是他仍然每天灯下读书直到深夜。曾撰写过《通史》600余卷,萧衍还亲自起草朝廷的召告,还改定“百家谱”,其他方面例如书法等等无不擅长,一个人能身兼如此多长,不得不让人钦佩。

梁武帝早期勤于政事,还是有一番作为的,但是他晚年沉迷于佛道,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佛教影响了皇帝治国,进而影响到整个梁朝国家和社会。当时梁武帝希望能够侍奉佛祖,于是大建寺院,并且三次舍身寺庙,当了三次和尚。

大通元年,也就是公元的527年,首次舍身同泰寺,3天以后才在朝臣劝诫下皇宫。两年之后,梁武帝再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一呆就是十几天。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一看这怎么能行,于是花了一亿钱将他赎回。太清元年,已经84岁的梁武帝想念同泰寺的佛祖,因此故伎重演,这一次群臣为了捞他出来,又花了一亿钱给同泰寺。

是和尚又是皇帝,爱江山更爱出家的和尚皇帝——萧衍

佛教要求节制人的欲望,梁武帝做得很好,跟苦行僧比起来也不见得逊色。他的饮食非常简单,每天都只吃一顿饭,而且食谱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只是些粗饭而已。梁武帝平时穿麻布衣服,一顶帽子要戴3年,一床被子要盖两年,而从50岁以后就不在与嫔妃同房。

梁武帝自己节俭,后宫的嫔妃们也跟着过节俭的日子。从贵妃以下都穿着短衣,裙子的后摆不能拖地。梁武帝不饮酒,不听音乐,甚至不到宗庙祭祀。他倾注大量的精力研究佛学,著有《大品》、《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佛教有禁止杀生的规矩,梁武帝一丝不苟地遵循。他整天吃素,到宗庙祭祀不用牲畜,可是也不能让祖先及天地神灵发怒。于是就用面做成牛羊等牲畜的形状,暂且作为替代品。梁武帝提倡佛教,朝中的王公大臣从风而动,他们也建造佛寺,有的甚至拿出自己的住宅作为佛寺,也有的给佛寺捐大笔大笔的钱做功德。南朝的佛教到梁武帝时,臻于鼎盛。据说,当时紧紧建康城内外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达10万之中。这些佛寺的兴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朝廷通过各种苛捐杂税把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百姓怨声载道,寺院建成之后,必然要豢养大批的僧尼,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导致寺院经济膨胀,而国家财力衰减,这无疑严重地动摇了梁朝的根本,加速了梁朝的衰落。

梁武帝初年励精图治,辛苦建立的欣欣向荣之气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日趋混乱的朝纲和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而此时忙于佛事的皇帝,却丝毫没有感觉到亡国的危机正步步逼近。

是和尚又是皇帝,爱江山更爱出家的和尚皇帝——萧衍

梁武帝晚年政治判断力下降,接纳了东魏大将侯景地投降。不料,侯景发动了叛乱。于太清三年,也就是公元的549年3月攻进建康,梁武帝被囚禁,忧愤疾病而死,终年86岁。

萧衍热衷佛学,三次当了和尚,不得不说荒唐,各位看官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下您的评论,感谢各位看官老爷的支持。

上一篇

光绪帝死后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慈禧太后驾崩,这难道真的是巧合?

下一篇

大唐砥柱,一代名相狄仁杰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