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一位学习型皇帝,人所共知。官方档案说他:凡是\"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 。但有人说他是二十五史(包括《清史稿》)中唯一了解西方文明、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一桩学术公案刺激了一代圣君,使康熙走上了科研之路
康熙之所以学习、研究自然科学T A g N,起因于一桩学术公案。这桩公案使他明白:不懂得自然科学,就会影响政p 3 C务的正确处理。
明朝遗臣杨光( V H先,为人粗暴、好争斗,不懂历法,却自认为是一[ R B S 7 F % 2位天算学家。他多次状告汤若望(自明朝后期就来到中国的德国耶稣会士)。说他修订的历法,n : 0故弄玄虚,欺君罔上。
康E : k p B e熙四年,辅政大臣鳌拜支持杨光先,判定汤若望死罪。后经孝庄太后提议,免除汤若望的B M ? L N死罪,收押大牢。第二年,汤若望去世。为此,杨光先升任钦天监正。
康熙亲政后,对这桩学术公案采取了谨慎、科学的态度。康熙八年,康熙- d % A N / /皇帝组织召开朝廷会议,辩论关于天算历法的事项。
当时,康熙命各位大臣到观象台观测日影l # j a W 1 Q,但大臣中没有一个真正懂天文历法的,自己也不懂。既然都不懂,那还观测什么日影?还辩论什么历法?
于是,他想:自己不懂,如何判断是非?不能判断正误,l X d c S组织这样的活动有何意义?思虑再三后t h F j | V e o,康- 2 - ; Q h b p ^熙决定学C P , 8 ? h p E习、研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
二、一群西方教士助推了康熙大帝,使大清绽放了科学之光
康熙二十七年(1668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乾清宫召见了白晋、张诚等六位法国科学家。他们献给康熙帝的见面礼,非同寻常,令康熙帝龙颜大悦。三十多件来自法国的科技仪器,K g 3 F ) f l !让康熙帝大开眼界,兴奋异常。康熙立即决定,把这些法国科学家留在宫中,担任自己的科学顾问。
于是,外国科学家驻皇宫,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旳轶事,堂而皇之地载入了中国史册。
白晋等人入宫后,与康熙相处很融洽,工作也顺利。他们曾把他们的见闻,写在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Z b C {。1698年,巴黎出版的白晋著的《中国皇帝康熙传》中说:
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他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挤出时间自学。
康熙j f J t P皇帝从不娇惯自己,常常起早贪黑。尽管白晋等人: _ 9 z ~ { W早早就来到宫中,但康熙经常在他们到达之前就准备好了,等着他们。康熙急于向他们请教一些已经做过的习题,或者是向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
康熙非常喜爱他们对从法国带来的科学仪器。白晋说,康熙最喜欢用于: N { $ J 6 x观察天体的双筒望远镜w f * * D P s 1 X,及报时的挂钟、测绘用的水平仪。这些仪器的精确度都很高。康熙让人把这些仪器摆放在他自己的房间里。还说,他经常把玩直尺和圆规,爱Q ^ U _ j不释手。
白晋、张诚之后,不少西方科学家又陆续来到清宫。他们的到来,促使康= y A熙创建了被他f y ? 0们称为\"中国科学院的\"蒙养斋算学馆,还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理大测H { ^ f U绘\"。
康J S 6 D , e N y 3熙组织的这次\"地理大测绘\",对世界地理学的贡献不容低估。康熙四十八年(! K { s 1709年),法国科学家杜德美参加了赴东北的勘测队。他在长白山见到了采参的情况后,就把人参的性能、产) 6 e g . m地、采集、保存等情况,写成文字、绘成图样寄回国发表。
四年{ 0 S e v Y之后X e o L U 2 E G,另X z Y一位法国科学家,参照杜德美有关描写人参的文章,在与长白山纬度相近的加拿大魁北克一带,也发现了相似的人参。这种人参T N Q H g产于西洋,于是就有了\"西洋参\"的名号。
2003年,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展出了故宫珍藏的康熙年间西洋科学仪器,大多数至今仍运转自如。这些展品主要有:(1)手摇计算机。(2)铜镀金比例规(3)康熙角尺(4)平面和立体几何模型(5)绘图仪。(6)御制简平地平合壁仪。
康熙大帝尊重文化、尊重科学,富有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不管是文化知识,还是科学理/ | T , *论,他不以国家论,不以人种论。只要是好的,只要是利于自己能力水I s U 1 $ ~平提高的、利于国家发展的,都能兼容并蓄。不愧为胸怀博大、为政英明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