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杜月笙,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14岁起闯荡上海滩,从一名水果店的学徒一直做到了帮派大老,而且黑白两道通吃,政商界无往不利,人称“上海皇U I y c帝”。但是对于他的子女,却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今天我们就聊Z G 0 ] j一下他最小的儿子,杜K @ r ? w维善。
杜维善是杜月笙最小的儿子,在家里排行老七,他的母亲是杜月笙的| R j u H 7四夫人,京剧名旦姚玉兰。1949年上海解: Z W r = Q放前夕,杜维善便跟随父母来到香港生活,没过两年父亲杜月笙去世。原本杜家称7 z ? i I c y霸上海,生活奢靡,挥金如土。R l { r s !但是临终前的杜月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他死后到处要账,一把火烧掉了将近一亿美金的借据,只给自己的老婆孩子留下区区十万美元。
为了安葬杜月笙,杜维善母子只得求助于宋美龄,就这样她们扶灵去了台湾。来到台湾的杜维善母子依然生活拮据。但是2 ; J r杜维善一直没有忘记父亲的遗言,永远不能踏入黑 p Y e *道,要记住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要努力读书。: Q R 9 C L母亲姚玉兰也竭尽全力供他读书0 5 T J @ W N z m。
杜维善在台湾读完中学后,考入了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学习地质。为了节省费用,他一直坚持勤工俭学,到银矿当过矿工,钻过矿井,勘察过地质,画过图纸,甚至帮人贩运过牛羊、到屠宰场去打过短工。
毕业后的杜维善很自然就干起了地质工程师的职业,后来又接连贩r Y b $ G [ b x k卖牛羊、开银矿、做石油生4 Y ! e ) I h 5 v意,可能是遗传了他父亲的经商头脑,不就变成了亿万富豪,真是时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也是机缘巧合,杜维善喜欢吃P ~ L A 0 f川菜,经常会光顾台北的一家川菜馆,一份麻婆豆腐,一份白饭就是一餐。一次偶然的机会,吃完饭的杜维善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古董店,o G 2 Z J ^ c 9顺手拿起一枚五铢钱,问老板是q y U O 7 1 ^ 8 [西汉的还是东& # Q汉的,老板也是个直人, 直接回答他不知道,想知道就自己去研究。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从此杜维善做生意之余就喜欢上了“钱”。而且钻进了钱眼出不来了。有一次杜维善看中了几个半两,对方开口就是20万。回到家后,杜维善就像是得了相思病,魂都被那个几个半两勾走了。第二天就把刚买的房子抵押了,拿着钱换来了那几个古钱币。
杜维善从此爱“钱”出了名,但是他更爱国。1991年思念故土的杜维善来到了老家上海。顺道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原K 9 G ) m L址是中汇银行大楼,中汇银行的开办人就是杜维善的9 % ) & z e V @父亲杜月笙。这次也算8 f 9是故地重游了。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馆d J Y ` n w s T长向杜维善介绍4 | F E *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波斯萨珊王朝金币。
古波斯萨珊王朝是1000多年前存在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王国,时代相当于我国初唐。因为这个王朝存在的时间不算长,金银币数量极少,所以价值极高,在收藏界被誉为“) g 8 b T ! , *世界上最贵的金银币”。萨珊王朝覆灭后,一些贵族沿着古丝绸之路逃到了中国,所3 C F X 6 8 9以这些金银币也沿着古丝绸之路散落各地。
上海是一座年轻9 x 6 c -的城市,经M R j B .济固然发达,但3 T }是由于历史较短,上海博物@ I F @ F [ !馆缺少有分量的文物。据说当时上海博物馆开馆,为了增加分量,才向新` ; ~ 9 )疆博物馆借了这一枚古波斯萨珊王国的金币,就是, d *这一枚金币还是经过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H B l ` K x的多次协调。
参观完了之后,杜维善当时就向馆长说,这样的金币我可以送你们一些。当时馆. 9 8 w I (长还以为这位杜公子是在说笑吹牛。谁知一个月后,杜维善就再次来到上海,一出手就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萨珊王朝的各种金银C H K O k币多达367枚。
后来杜维善又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2000多枚,按照当时的物价就价值18亿元之多。当时的博物馆馆长对杜维善开玩笑d T E g m }说,上博是你们杜家的老宅* y V C子,第一次见到你时,我们还担心你是来收房租的呢!没想到你不仅没收房租,还把这么多宝贝捐给了我们。杜维善捐赠的金币,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爱“钱”的杜维善最后却把钱都捐给了国家。他自, Z T n己却说:“与其放在家里,还不如大家一起看。这些文物只有回到祖国,才算是真正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