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雁字说历史,茶余饭后讲故事。
邓艾这位“倔强的老男孩”,67岁高龄,3个月平定蜀汉,居功至伟。却因矜功自傲,惨遭野心家钟会的忌恨和诬陷,最后被司马昭猜忌诛杀。
关于邓艾被杀的真实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观邓艾S k V g的0 - s ~ H J K N平反昭雪之路,“邓艾之死”无疑是魏晋嬗代时期v L s .的第一大冤案。
泰始c H P l R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践阼称帝,史称晋武帝。下诏书说:“征西将军邓艾 G p o . + U,居功自傲,失去臣节,实在应该处死。但是在下达其罪诏那天,f s ( A v能够解除兵甲,束手伏法,与那些贪生求活起兵造反的人,还是不一样的。今日大赦天下,可以令其尸骨归乡s E u D 5 a } Q。如果没有子孙后代了,可以为之立嗣,使祭祀之礼不要断绝。”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议郎段灼上疏为邓艾陈冤:“邓艾心怀至忠而背负P ) I ( 0 # f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 s @ _ B )诛,臣窃悼之……艾受命忘身,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8 W x气凌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Z l v J,头悬马巿,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馀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
泰始九年(公元273年),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W i n X Z O w C M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f % = v E以嫡孙朗为郎中。”
至此,邓艾的平反昭雪H t 4 Y之路,历时八年之久,总算宣告成功。
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邓艾能以寒门出身而身居高位,一生可谓颇n 0 p ; H s d H具传奇色彩。简直就是古代F Y R _ [ q屌丝逆袭的典范。
出身寒门,少有大志
邓艾少孤,家贫。靠给别人养牛为生。十二岁那年,因曹操攻破荆州迁徙民众z : Z $ t },跟随母亲来到7 T ? d F Z L ]颍川。放牛时读到故太丘长陈寔(sh)的碑文,有言曰\"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更名为范,字士则。
后因宗族中有同样姓名的人,不a ) 5 F $ J得不改回邓艾,字士载。
陈寔也是出身寒门,因品行J k X W ` S G高洁、养气修德,终成名显一时的大名士,为颍川四长之一。“梁上君子”的典故即出自陈寔。
邓艾少年以陈寔为偶像,可见其内心的志向,既远大又现实7 ) , P。
长有奇才,性格倔强
邓艾成年后就不再适合放4 V { Q S牛了,却因为有口吃的毛病b % y V 0 O C Z,不能4 q . z /成为吏员。只好到乡间田里做一名看守员。
同事的父亲见邓艾可怜家贫,经常资助他,邓艾毫不客气的接受,却从来不用言辞来表示感谢。
因为工作的原因邓艾常在乡间的高山大泽之间行9 O d , X L走。不Z 1 w x避H U 0 ) m = } v v人众,总是指指点点,自言自语,说此处可以扎营,此处可以驻马。同行的人见他如此,都笑他痴癫,邓艾却毫不在意。
后来做典农处的记帐员,不久又升为报帐员。
一次因汇报工x K +作的关系,有机会见到了太尉司马懿。; v ; I ]司马懿听完邓艾的汇报,非常欣赏他的才干,把他留在身边做助理,从此开始官运4 ( 8 c t [ j m ,亨通,一路升到尚书郎。
人之成功,有六分才干,还需一分运气,重要的! E * ? , z U是还要有三分的贵人相助。
受到重用,大器晚成
邓艾因为之前有底层农业工作实践的经验,对于开渠引水灌溉很有研究,著有《w v + ; H济河论》一书,影响很大。他建议开渠引导淮水以屯田,广积粮谷以充盈军资,均被司马懿? ^ X h采纳施行。
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邓艾四十五岁才被征辟参加征西军事,担任南安太守。从此才算正式开始其军旅生涯。
嘉平元年u Y u 3(公元249年)邓艾五十三岁,与征西将军郭淮共同抵御蜀汉偏将军姜维。
司马昭亲自率军7 % ^ l E m 5 Z N进驻汉中,郭淮进逼洮水。姜维见状迅速撤军。邓艾料定姜维还会反扑,于是继续留军屯守白水之北(今甘肃白龙江北岸)。
三天后姜维果然遣部将廖化复来。邓艾见廖化只是隔岸对峙而不进攻,于是判断姜维的真正目的不是占据白水,而是六十里外的洮城。于是率军夜间急行U c 7,提前占据洮城。姜维到达洮城的时候,见有魏兵把守,于是撤Z % : c h p N v军。
邓艾因此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一场8 . m S防御战充分说明了邓艾晓畅军事。后来和姜维的8 9 t L . X对抗中,邓艾屡屡胜利,成为了姜维的第一克星。
平叛讨逆,伐蜀建功
司马懿死后,邓艾因盘踞汉中地带,熟知军事,屡建奇功,受当时的大将军司马昭重视,迁任汝南太守。
衣锦还乡,) X z A l o邓艾不忘旧时资助照顾他的恩人,亲自寻访,得知恩人已过世多年以后,乃厚赠其家,并安置其子。
可见邓艾是一个不善言辞,h F v ;内心知恩图报的人。自尊、倔强,却也古道心肠。
邓艾因参与讨平毌丘俭和文钦的叛乱立功。再被派往雍州时,与姜维战于陕西甘肃一带,屡建奇功被任征西将军,都督陇右军事。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M % I ) r)大将军司马昭指挥诸军分三路伐蜀,邓艾率三万人趋甘Z ] 9 q [ s (松(四川松潘)沓中(甘肃岷县南)一线与姜维追踪对阵。其他二路为诸葛绪率三万人断姜维之后,钟会作为主力部队率十万人出斜谷及骆谷。
邓艾大败姜维q W N S o Y X G。姜维还守剑阁死守,钟会攻之而不能克。
邓艾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法,取道阳平(今甘肃文县)进X r 8 I : s +攻姜维。军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逢山凿道,遇险架桥,直趋绵县(今四川德阳)。当时邓艾已经六十七岁,老当益壮,用厚毯裹身,遇陡坡无路,常滚身而下。将士亦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及至江由,蜀军守将马邈以为魏军从天而降,吓得连忙投降。
蜀卫将军诸葛膽乃诸葛亮的儿子,自涪Q B S县(四川绵阳)退驰绵竹,摆开阵势,与邓艾对垒。邓艾遣子邓忠和部将师纂与诸葛瞻作战。
诸葛瞻和儿子诸葛俭勇猛对抗。诸葛父子,不愧为武候诸葛亮之后。邓忠与师纂败退还报邓艾,“蜀军阵坚,不可即破\",邓艾怒喝道:“存亡在此一举,何不可之谓?”呵斥儿子邓忠和师纂再战,否则军法处斩。
邓忠、师纂二人驰还再战,拼死奋斗,诸葛瞻父子皆战死,诸葛瞻壮烈成仁时才三十七岁,其子诸葛俭二十岁都未到。诸葛一门忠烈,无愧于f Z G D ? * +蜀汉刘氏。
邓艾进n ` y = 2 g军到雒城(四川广汉)时,蜀汉后主刘禅遣使向邓艾请降。
邓艾进至成都D r p b Q时,刘禅` 1 + p p率太子与诸王以及群臣六十余人,自缚抬棺恭候在军门之前,邓艾连忙解缚焚棺,持魏军节,d l - ] U 7 f受其降,并严令魏诸将士整肃军纪j # = X H { g - 5,不得劫掠民众。
邓艾和平纳降的同时,令所降之人各复其职,于是G ; 4 o蜀人一致称颂。
矜功自傲,获罪身死
邓艾未向司马昭请示,就开始对刘禅等人擅自封赏,还在绵竹举行庆功大会。会上对蜀汉的君W b u h臣将r N t , G Q X士们说:“诸君幸亏是遇到了本人,才能有今日,如果遇到吴汉(汉光武时灭蜀之大将),可就全没命了。”又说J w - ; l F b k :“姜@ l M维虽然很厉害,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将,但是碰到我邓艾,白扯,啥也不是。\"
此时姜维已经奉刘禅之命,就近向钟会投降了。钟会妒忌邓艾在成都获得伐蜀的首功。一i J a z C面上表司马昭,夸言自己对姜维已经四面围5 3 ? X ] i 7困,使维不得不降,表彰己功。一面串通护军胡烈、师纂等人向司马昭密告邓艾居功自傲,心怀6 B Y异志I # } n B。
从邓艾的角度来说,怀柔蜀汉,君臣大加封赏,目的是在诱致东吴效法投降。关于未请示的问题,可以说因为情况紧急,u 5 { $ M e防止有变,着急分封赏赐来不及c g F O I E K请示后行,亦可自成理由。
虽说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专擅封爵{ ^ a 7给降国君臣的行为,对执掌魏国朝政的司马昭来说,是+ z ~ (不能够容忍的。况且 { l : 2 p # : 9当时司马氏正处在魏晋嬗代的关键时期,司马昭是需要建 - _ ; l功固位,同时也需# E s要杀伐立威。
于是以朝廷的名义下诏以槛车囚禁邓艾父子归朝,并令钟会进军成都。
监军卫瓘先钟会而至,以大将军手令向邓艾的军队宣` Y S } ? - u喻,邓艾军队自动解除武装。临行洛阳,邓艾仰天长叹:“不图为忠臣一至于此,白起(秦将,立大功而被H X @ l诛杀)之酷狱,复见于今日。\"
不久,钟会在成都叛乱,事发被杀。
邓艾旧部驰追邓艾槛车于洛阳途中,监军卫J P N O = | R瓘恐怕由此乱作,乃派人斩邓艾和儿子邓忠于绵竹之西。
邓艾余子在洛阳者亦全部被杀,妻子和孙子被充军西域。
精于察人,暗于察己
邓艾不仅忠勇有谋,其实还是个察人知事之人。因此其居K B J , K功被杀的背后存在着诸多疑点。
东吴辅国大臣诸葛恪围合肥新城的时候,不克,退归。邓艾曾跟司马师说:\"孙权已没,大臣未E O 3 E C 2 ^ ! o附,东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_ N V | T 6 L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於外事,虐用; k + J h 其民,悉国之众,顿於坚城,死者E y +万数,载祸而归,此i A c : l A }恪获罪之日也。昔子胥、吴起、商鞅z 6 u、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而败。况# r j恪才非四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o m B 3 } j [ v 8。\"恪归,果见诛。
一个能够预知诸葛恪会因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人,事临己身,竟不懂得 q &明哲保身,总有那么点难圆其说。难道真的是察于人,而昧于己吗?
以邓艾束手服罪的举动来看,我想晋室官方给出` g n O Q c的邓艾因居功自傲而被杀的理由应该不攻自破。
钟会、邓艾,二士争功,双双见杀。如果仅给我们传达一个立功之时,见疑之日的道理,或许只需处事低调则可保全性命,那也就简单多了。我们人人都能明白的道理,当事人身在宦海沉浮之中,浸淫官场多年,又怎么会不明白呢?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事实上如果邓艾、钟会只是司马氏嬗代曹魏道路上的两颗既定的棋子,恐怕再怎么明哲也保不了身。
智者思身后之身,那些历史上能躲开“暗箭”的人,应该都算是“世外”的高人。
2020年5月7日,锦书雁字记于北京通州。
(观点无甚小对大错,言之稍稍有据即可。喜欢此文+ 1 @ v,烦请点赞;有不同观点,请留言评论;不喜此文,亦可直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