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晚清皇室贵族是如何看待袁世凯的?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重新复出的袁世凯的运作下,晚晴皇室以退位换和平,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正式下诏退位,从而结束了自1644年清军入关以来268年的清朝统治。

虽然失了权势,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晚晴皇室获得了民国政府的巨额生活费,同时溥仪依然可以在紫禁城内过着关门皇帝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避免了以往王朝更替时前朝皇室贵族的灭门之灾。对于这个结果,有些皇室贵族如载涛载沣等坦然接受,做起了富贵王爷,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也有一些贵族如溥伟、善耆等则一心想要复辟,对袁世凯恨之入骨,欲处置而后快,这些人中以小恭亲王溥伟的恨意最深,付出的行动更q ? f U r * !加具体。

清朝灭亡后,晚清皇室贵族是如何看待袁世凯的?

溥伟这位曾经皇位之争的失意者一直对袁世凯不x N $满,认为袁世凯的存在一定会威胁到皇族的统治。溥仪登基时,袁世凯几乎控制了北洋六镇的权力,手握重兵,并与庆亲王奕劻为首的元老派连成一派,企图垄断朝政,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载沣和溥伟等人的极度不满。溥伟的s = g S d爵位名誉,甚至身家性命都与朝廷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损俱i ` s ? x * ! 1 i损、一荣俱荣。为了掌握更多的国家权力,溥伟决定先除去袁世凯这个眼中钉。他r { A H - _ w准备带着祖传的白虹刀,亲自斩杀袁世凯,没想到因为Z h y张之洞等人的阻挠,未能成功。

尽管杀袁大计没能完成,溥伟依然8 | L h B ( }不屈不挠,朝里朝外大骂袁世凯为“曹操”,并且四处张扬“袁氏不除,江山不稳”。经过他的Q J F鼓动,皇亲大臣纷纷上折,奏请诛杀袁世凯,一时间朝堂之上流言四起。老谋深] D p { H算的袁世凯在审时度势之后,以退为进,请辞回归故里钓鱼去了。溥伟暗自后悔,没0 f ! # - P有一鼓作气杀掉袁世凯,这^ 8 n是放虎归山了。他认为袁世凯有称帝的野Y M # V l心,必须要斩草除根。

而得知溥伟一再辱骂袁世凯时,袁世凯的亲U = c ] o J信外务大臣胡惟德认为,恭亲王溥伟有才识、有主见,请求除掉他。袁世凯大笑道,溥伟只不过读了几年书,没有兵权,何G z Z K K _ R况载沣等人也不喜欢他。胡惟德却坚持除去溥伟,以绝后患。

就在双方争u 0 %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武昌城的一声炮响打乱了溥伟的计划。1c P t 9 W B911年,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消息一出,举国震惊。清政府内部= i T瞬间乱作一团,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派谁去挂帅,北洋诸镇能否靠得住?摄政王载沣和大臣们a F w Q 4彻夜难眠,朝廷一时竟u O = N s - )然无人可派。l # } r [ s A Y s此时,北洋军阀和朝廷中的袁氏旧部,提出了请袁世凯回北京主持大局的主张。

清朝灭亡后,晚清皇室贵族是如何看待袁世凯的?

摄政王载沣

摄政王载沣明知这样袁世凯就更难对付了,可形势逼人,只能孤注一掷。于是,发布一道x x A d 8圣谕,召袁世凯回京。没想到袁世凯奉命回京后,却向隆裕太后提出了实现议和、让皇帝退位的主张。溥伟等皇族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火冒三丈,坚决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

隆裕太; g :后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和摄政王载沣紧急召军机大臣、宗室贵戚进宫开御前会议,商讨退不退位的问题。

1912年1月17日召开的御前会议,是在一片+ E F V r ! ?悲凉的气氛中进行的。

贝子溥伦首先提出清帝“自行逊位”而让袁世凯为总统的主张。庆亲王奕劻也主T S 4 L 1 m i P ~张清帝退位,表示除了在优待条件下` ! : x o g s退位外,别无其他安全办法。

此话一出,溥伟等人坚决反对。溥伟说:“想当年捻军势力强大,我们都能力挽狂澜,这些革命党不足为患。如果现在宣布共和,无疑等于缴械投降,断送了大清几百年的江山,我们都是罪人。”

隆裕趴在地上,抱着宣统皇帝溥仪边听边哭,最后沉默良久说:“你们先下去吧。”双方争Y S 3 M S q / J论了很久,最终不欢而散。

两天后,再次召开御前会m = 3 $议。溥伟一边叩头,一边说:“优待条件不过是欺人之谈,以? Q | b gH c C 6廷之尊而受臣民优待,岂不贻笑千古,贻笑列邦?请` | 0 Q w ^ f ? o太后赏兵,我情愿杀贼报国。”肃亲王善耆也说,朝廷有的是忠勇之士。此时,太后转过头问一直不说话的军谘府大臣载涛:“你管陆军,你觉得我们y { V + s H的兵力怎么样?”“奴才练过兵,y C { H没打过仗,不知道。”正是载涛这句含糊其辞的回答,让隆裕彻底放弃了抵抗的想法。

私下里,载沣对溥伟说:“你在御前会议上的言语太激烈,爱说冒失话,太后很不喜欢,她告知,以后不准再如此。我也处在嫌疑之地,也不能说话。”溥伟说:“太后既有此旨意,没有违旨说话的道理,但是目睹朝廷处于将要灭亡的危6 N V险境地,政体改变,这是古今未有之大耻辱也,实在没有脸面对列祖列宗,我怎么能够忍住不说话呢?”载沣说:“我也没有办法。”几天后,隆裕太后和载沣再次召集军机大臣开会,单+ $ C单把溥伟排除在外。

得知S u { D T w 1 r消息的溥伟十分寒心,他意识到眼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扭转乾坤了。于是,1912年1月12日,为了对抗袁世凯和革命党,溥伟与其他清室贵族良弼、载涛等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宗社党。所谓宗社党,就是大清s S f P E 2 w 2宗亲组成的政党,他们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激烈宣言,攻击袁世凯。溥伟甚至派人给袁世凯送去了一封信,信中说:“欲将我朝H { * Q 4 Z天下断送于汉人,我辈绝不容忍,愿与阁下同归于尽。”

当袁世凯接到这封信后,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以内阁全体辞职的手段,要挟清廷接受退位条件。溥伟一v r g i # [ U w .看袁世凯的举动,正中自己的下怀N ? w c % + ` p 9,他立即向朝廷主张批准袁氏内阁辞职,另组皇族内阁,以良弼出任清军总司令,准备孤注一掷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双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U 7 W , d。袁世凯n } y G J W %也被这些皇族的少壮派搞得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就在这时9 ? ,年仅二十四岁F 1 l的四川籍革命党人彭家珍的一枚炸弹,帮了袁世凯的大忙。

1月26日晚,北京城金台旅馆的大门口,革命党人彭家珍掏出炸弹扔向良弼,一声巨响,血光四溅。良弼被炸断左腿,两= E Y 4天后不治身亡。而彭家珍也被一块弹S W 9 c z P片击中后脑,霎时丧命。这颗炸弹使得宗社党惶恐不安,彻底摧毁了宗社党人的信心。

听说革命党已经进入了北京,皇戚贵族们人人自危,如鸟兽散,闻风而逃。那些声言与大清国共存亡的宗社党们,看到危险真正来临,却纷纷把家财存入外资银行,有的携家带口躲进租界,有的在六国饭店租下房间,不敢出来。溥伟和善耆等皇族宗室也心灰意冷,宣告解散。

1912年2月12日,六+ b p f V } } J J^ G Y的溥仪和隆裕太后在各方压力下,发布退位诏书,清朝T C _ | i $ 1 } }灭亡。那么,那q h | g F N ; t个说有他在大清就不会亡的溥伟就这么放弃了吗?

为了恢复清朝的帝制,也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溥伟到处活动策划复辟。

关于溥伟的复辟,有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是为了自己q | s M p *当皇帝。

溥伟为了用武力与袁世凯对抗,立即利用变卖古董得来的钱联系各方力量,等待时机复辟。而此时回到北D & d 5 y G W !京的袁世凯,在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内依然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当袁世凯得知溥伟的计划后,大为不满。1912年2月的一天夜里,7 d ; s p袁世凯派兵包围恭王府,准s # # V n ? S备捉拿溥伟,谁知却扑了空。原来,溥伟在袁世凯部队中的旧友给他报了信。

此时的溥伟深知一旦被抓,自身难保,于是与母亲连夜逃往山东青岛德国租界避难。接连失意的溥伟发现手中无兵,仅仅依靠几个清朝遗老,也不能成事,因此,他决定利用军队的力量。但是,依靠谁呢?逊k - 5 #清大臣刘廷琛提出了一个人,就是手下有一万多辫子军的张勋。

U L d c . x Q I时盘踞徐州的张勋是公开承认的复辟派,他的辫子就是一个招牌。他一次z h ` ^ k V q @次发表“民国不如清朝,大清朝深仁厚泽”的公开言论,掀起复辟之风。在溥伟看来,这是一个不二人选。对张勋的策动,由刘廷琛亲自出马。他通过曾任过济南知府的黄曾源与张勋建立了联系。因为两人是江西同乡的缘故,张勋很快把刘廷琛视为心腹,在给溥伟回信L x : $ j中,张勋写道:“忠心未改,当为王驱使。”得到张勋的支持后,溥伟加紧了密谋策划复辟的脚步。

为了筹措军费,溥伟计划将他在北京价值200万两白银的土地,押给日本正金银行,以借款50万两白银。他们决定在癸丑年,也就是1913年的农历三月一日这天,在济南举旗起事,计划由张勋、山东民政长田中玉率兵北上,还联络了直隶总督冯E P h Y 8国璋一起配合u W ^ N

1913年初,溥伟看时机成熟 , } V h [ 2 ,,万事俱备,命人拟定讨袁匡复檄文,准备即刻发动兵变,一举夺回清朝江山。然而,就在大家紧锣密鼓地筹备时,却突然发生, X &了巨大变故。

K v g . r m世凯软禁了冯国璋,派兵抓捕准备兵变的温肃,而在青岛溥伟的府邸周围,监视的人瞬间多了几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溥伟始料未及,他想不通,如此完美的计划,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原来,田中玉将计划暗告袁世凯,袁世凯迅速派兵一面加强济南戒备,一面诱许张勋高官厚禄,授上将军之衔。张勋见事已泄露,就停止了一切活动。

各地失利的消息接踵而来,在青岛府邸` I X的溥伟如坐针毡,可他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两个关键大臣都M , = R n 在重要时刻倒戈,费尽心力的他知道,这次兵变计划失败了。

这次耗费了溥伟大量金钱的t h A / ? 7 X闹剧,历史上称为癸丑复辟。

溥伟总结了经验,他认为军阀的背叛是兵变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再也不相信北洋军阀了。那么接下来一直为复辟E M g D N倾家荡产的他还会坚持吗?如果坚持; t h A 8 ) .,这个失势的王爷又会依靠谁呢?

清朝灭亡后,晚清皇室贵族是如何看待袁世凯的?

溥伟和日本人

1914年11月16日,日军接替德国占领青岛,在入城B L S H / 8 ] v J仪式上,人们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恭亲王溥伟。自从兵变失败后,溥伟很少出门,更何况参加这种阅兵式了,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恭亲王在青岛的府邸门口,有日本士兵把守,出门E ^ , y 9 % q Q的随从排场都比之前大了,溥伟也一L $ , : } + Q C (扫之前的阴云,神气了起来。

原来,皇帝溥仪退位后,日本人有意拉拢他,但是溥仪对日本人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所以日本人急切需要一个后备人选,而曾经身居清朝高位的恭亲王q T # 4 z J v }溥伟就成了他们的首选。对溥伟来说,l = K 5日本人的这一想法正与自己不谋而合,他所希望的军队和梦寐以求的皇位,眼下只有日本人能给他。原本想借德国势力和北洋军阀挽救大清的他,在蛰伏了一年多后,转而想把自己的3 A / 3 -命运交给日本人了) % , U Z O + T

在日军F / Y ( h ] x的支持下,溥伟和肃亲王善耆发起“满蒙独立运动”,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党,还在辽东一带召纳土匪,秘密组织勤王军。两人还加快了复辟步伐,并预谋六月中旬在辽南一带起事。可是没想到,~ T v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又让这个计划泡汤了。

6月6日,溥伟的宿敌袁世凯突然病死,日本政府随之改变了对华( . @ 1 ( N [ g :政策,将宗社党军w w o 5 T h k (队和蒙古骑兵解散。得知军队解散的消息后,心灰意冷的溥伟从青岛前往旅顺。

引自《远去的紫禁城》

上一篇

精选最值得一看6部最新劲爆动作大片

下一篇

洪欣年轻时美不过蔡少芬, 现在2人的状态却完全不同, 脸型很重要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