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

1722年11月,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第四皇子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

少年胤禛行乐图

在大清王朝276年,12位皇帝中,雍正帝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也在皇权至上的环境下,他同样也制造了不少的冤案^ _ 5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

雍正帝先农坛耕作图: } , I I

而他的离奇去世也或许与他制造的冤案扯上了关系。霍国玲在《红b e - % . h T楼解梦》里论证并揭示了雍正帝暴亡的大谜团,观点独到且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并提出了“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两个大谜”的结论:

一、雍正暴亡一一史学大谜

雍正皇帝死得十分突然。据史料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E : s ! r & J丁亥,只“偶尔违和,犹听政如常”。但两天后,二十ニ日“漏将二鼓”时(晚九时),突然“疾大渐”,令人“惊骇欲绝”,“太医进药罔效”,至二十三日子时(夜I N 0 ;I-1时)便驾崩了。

关于雍正的死,各种史料,如《清世宗实录》、《清高g | Y ; k ~ H ] N宗实录》、《澄怀主k 9 : A _ M } E人自订年谱》等,0 5 S @记载基本相同1 R V d : ! ( W z,即八月二十日之前虽稍有不适,但J 8 u v E照常工作,到晚九@ ^ k { . e / ` o时,病情突然加重,二至四小时之后,便驾崩了,可见实属暴亡。由于雍正死得十分蹊跷,便引起人们的猜测和研究。

关于雍正的死,在民间的传说中,以被吕四娘刺杀的说法最为风行。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之子吕葆d I W g v ~中之女。吕留良(1629-1683),清初名士。在著作中提出“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分”,坚x , f = X ~ { S持汉族立场,不称“大清”、“国朝”、“圣朝”,而谓之“彼中”、“燕”、“北0 a ^ Z 4 7 ] J”、“清”。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

吕留良(左)与王爷谈话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

吕留良诗手迹N 5 B K R ] m % 5

他拒绝服务于清,后B 9 $ Z ! . 0 n削发为僧。他的立场,再加上作为理论家的声望,成为当时颜r 3 o - l 1有影响的学者。所谓“穷乡晚进有志之士,风闻而兴起者甚众7 ) B ( F &”。对于目留良反清案件,雍正于八年十ニ月至A l 2 F H P 2 G w十年T V ; d x W (十二月连连降旨,将吕留良之子及其门生多人处死。吕的孙q l r E c x 5 o辈人数众多,全部发往边远的宁古塔,给披甲人当奴仆。

(注:披甲人就是一种帮助清王朝镇守边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边疆。满清时,多有朝廷大员犯重罪,{ 6 o o 6发配边疆,或连同其家属发配给披甲人为奴,稳定军心。M G P D B

传说吕四娘因在安微乳母家中,才幸免于难,时年13岁。她得知全家修遭屠戮、流放后,悲[ h 7 - C X愤填膺,v n 9 8 * |写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字,投拜武林高手学艺。艺成之后,p w 9 K潜入皇宫,刺死雍正,削去其头,用锦袱包好,盗出皇宫,去自家祖坟祭莫。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

吕四娘

这种说法仅是讹传,经不起辩驳。但既能广泛流传,为人们普遍接受,定K r 0 y然事出有因。从这种流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

1.雍正的暴亡并非自然死亡,而是他杀。

2.杀雍正者是位女杰。清时汉族女子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然而杀雍正者却是这x , ~ Q w o 7 #样一位女子,而不是男子,岂q 5 u A不令人深思!

3.雍正之死,B ! . Q 0 8 - P `被说成“无头案”。而“无2 V _头案”是双关语,其中_ z w O I一解便是追查不到头绪的案` = y I 件一一即未被侦破的案件。

这种传说,既说明这是一p c Y q F *个未被侦破的他杀案,又提供了——线索为一位女杰所杀。

雍正死因的第二种说法,“H K L | *是中风死去的”。这仅是一种推测,并未找到史料根椐。

目前学界比较普通的看法是:雍正食丹药中毒死的可能性最大。但这种看法并未解决雍正暴亡之谜。因为雍正平日所食用的是“既济丹”。这是一种健身之丹。他还曾赠送给其大臣服用。为什么“既济丹”突然变成了毒丹?又是谁v u j S劝说雍正服用的?这毒丹的制作者是谁?等等问题仍是未知数。所以说雍正暴亡乃是一个史学之谜。

二、《红楼梦》中隐写的真事一一文学大谜

《红楼梦)中隐有真事,这在该书流传初期本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作书人、批书人(脂砚斋)、读书人(如戚蓼生),都说真事隐于书= w S s ? { ]中。但是什么真事,因作者和批者都未明说,后来的读者便议论纷纭了,成为二百O L a g 6 ; z d多年来的一个文学大谜。

作者为什么不W * W把真事明白说出?在那大兴文字狱的时代,此事不能明说,一旦泄) 7 e漏就会满门抄斩。因为此事是历史上的大事件,又` q e D不能不说,这才迫使作者竭尽全力把此事隐于书中。那么这是件什么事呢?《红楼梦》第十三回,威序本有一首回前诗:

生死穷通何处真?英明难是精神。

微密久藏偏自露,幻中梦里语惊人。

下面将这首诗作个阐释:

“生死穷7 f b通何处真?”一一对于书中写出的生、死、贫、富诸事,你能透彻地理解哪些地方是隐写着真事吗?

“英明难遏是精神”一一“精神”是指人的意志、思维活动和D ^ K m 5 8 Y A心理状态。这句诗的含义是:5 { * t s 0 a W w书中所隐写的人物,对生、死、贫、富观所采取的卓越而明智的行动,是源于他们内在的智慧与意志。英明者的智慧和意志是难以制^ f 2 4 w R R 9 l的。

“微密久藏偏自露”一一意即:作者曾经参与的、细微末节都必须长期隐瞒、有关生死的一件大事,却偏要在自Y K d n [ ,己的书中进行披露。

“幻中梦里语惊人”一何谓“幻”、“梦”?第四十八回香菱苦志学诗,“梦中作诗说梦话”处,庚辰本有夹批曰: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8 @ ) F ~ z璃淫又是梦,秦氏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柄“, b = /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也T m Y n W。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硯斋。

在脂砚斋的批语中还多次提到“幻”,如“全用幻”,“此是幻像”,“点幻字”,“又点幻字”,“已入幻境”等等7 Y T,但又归结到“梦”,即“所谓幻境都如; i ) ? K 8梦境看也”。因此,“幻”、“梦d _ / ~ c g G A”实指《红楼梦》一书。

“幻中梦里语惊人”意即:《红楼梦》 } P [ j B中所隐写的这件有关生死的大事,会令人惊讶不已。从这首P f 6 7 e L & } %诗我们可以得知如下之事:

1.书中隐写着真事。这是件生死大事。

2.这不是件平常的生死之事。此事一旦泄露就会有杀身之祸,因而必须作为“微密”而“久藏”。

3.但是作者偏偏将这件必须水远隐的生死大事,在《红楼梦》一书中“自露”。

4.一旦读者从《红楼梦》中揭示出作者“自露”的大事, E Z便会惊讶不已k A *

尽管此诗作了= ( b @ % b { P 6如此勾画,但这到底是件怎样的生死` e ! l y大事呢?仍是难解之谜。

(三)同时解开文学和史学的两个大谜

《红楼解梦》与任何红学论著都不同,其他红学论著的研究对象都是不带脂批是百二十回《红楼梦》,而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经过研究,《红楼解梦》对于《红楼梦》中所“自露”的“微密久藏”之“惊人”大事作了初步揭示,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竺香玉皇后(被乾隆从历史中删削),联手毒杀了雍正皇帝。这一揭示引起社会哗然,反响不同寻常。

雍正皇帝因服毒U & f g B ) $ h X丹而暴亡,《红楼解{ - : ^ ? 5梦》作如下论证:

(一)贾敬隐写着雍正皇帝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

1.宁国府隐写着清皇宫。宁国& E / 9 [ @ * x M公居长,做的是“披龙腰玉”的官(皇帝)。承继其官位者贾代j $ x , { 5 !化一一贾敬,所隐写之人也应是皇帝。

2.“贾氏宗柯”隐写着“皇家”太庙。“贾氏宗桐”的主祭人,所隐写的是皇帝,而贾敬@ g /正是主祭人。

3.贾做之名是雍正溢号(注:雍正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的第一个字。此外,在贾敬和雍正之间还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如都K Q - P / ; `喜欢居住都中城外,都好道等。

(二)贾敬之死隐写着雍正之死

关于贾敬之死隐写着雍正之死的问题,原我e } o { J , , U o们认为“雍正的灵柩停放在; l 6 c Y c X 0保和殿n P | : ? A [ Z F内”,现核查应是停放在乾清宫,原写法有误,C G R需加以纠正。对此问题的认识过程是这样的:庚辰本第六十四回关于贾敬灵) ? , B柩进城,记述道:

择于初四目卵时请灵框进城,…至未中时方到,将灵停放在正堂之内。…

在《红楼梦》c ) 5 h 4中,“正堂”所隐写的正是保和殿。后来我们查阅《清高亲实录》、《张廷玉年谱》等史料,均记雍正之灵停放在“乾清宫”,而非“保和殿”,如《张廷玉年谱》所记为:

……上(注:皇上)于路哭不停声,至隆宗门U w S ~ A l { w跪接,亲扶黄與而入,安奉大行皇帝于乾清宫……

之后,我们又核查戚序本,果然关于贾敬灵柩进城一段R x B c e :出现异文,为:“将灵柩停放在正室之内”。戚序本的- : & & T E“正室”与庚辰本的“正堂”不同。“正室”隐q J M 7 K E 1 F 写的应是另外一处一一乾清宫。戚序本将“正堂”改为“正室”,说明该钞本所隐之史更加准确,也说明作者对隐写背面之史,态度( d F ^ r何等严谨与认真!

(三)贾敬因食丹而暴亡,雍正也是死于食丹

《贾敬探源》一文详细论述了贾敬0 Z 1 p l | e食丹而亡,实际隐写着雍正食丹而崩。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揭开雍正暴亡之谜(一)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如雍正好道喜丹,突然暴亡后,乾隆首要u 6 E之事竞是放, ; 1 4 z逐道士等,可验证雍正

的死因一一吞8 8 _ { T食毒丹,是正确的7 7 n c ~ Z ! ]。因而“雍正皇帝因服毒丹而暴亡”的观点,已可作出定论。

现在对于雍正皇帝因服丹而亡,并无疑义,需: | ^ 9 Z [ s (要作进一步论证的只是他是否被曹雪芹和竺香玉所毒杀?在这` [ U d 0 k e当中又有两个问题最突出:

1.竺香玉当时已是皇后,并且已生子弘,将来便是皇太后。不论地位还是财富,都已达到社会金字塔的最尖端。就个人来说,她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她为什么还要参与毒杀雍正皇帝的行动?

2.雍正既是服毒丹而亡,毒丹从f Y w [ Q . : c哪里来的?谁制作的?又如何交到香玉皇后手中的?

如果上述两大问题能予圆满解决,雍正暴亡之谜也就被$ } h e ~ =彻底揭开。

(未完待续)

上一篇

印度火车内部什么样子 ?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